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是西府娃,巧手捏泥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向幼儿介绍民族文化,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这是来自于《纲要》的精神。幼儿园中的泥塑活动又是幼儿艺术活动中最具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容易操作、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通过泥塑这一媒体来接触民间的工艺,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本文主要从教育实践出发阐述了民间泥塑课程在幼儿园中班实施的具体策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泥塑课程 开发策略
“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宝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享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灵山秀水繁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如皮影、泥塑、木版年画、刺绣、剪纸、草编……都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研究、发扬。带有浪漫、清香和自然泥土气息的“凤翔泥塑”驰名中外,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之美誉,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称其为“给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许多外国朋友称它是真正的、没有受到“污染”的中国民间艺术。但是由于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和孩子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很难在当今孩子们身上找到这些原本天然的本土文化的影子。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才能维系文明的进程。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义务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进幼儿园。利用泥塑这一健康向上的、具有浓郁民俗意蕴的民间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
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玩土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他们在玩耍过程中不仅能手脑并用,使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配合协调,更能启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往往会限制和影响孩子的发挥。那么,怎样的指导方式能使泥塑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在研究中,我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1)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有许多教育家都阐述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也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①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让幼儿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②给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泥塑课应该让幼儿自选工具、泥土、合作伙伴,不要过多地限制和规定,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发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愉快,教师则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表现。
③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让幼儿更广泛地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泥塑作品,引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④将幼儿的作品和胡深、胡新明等泥塑大师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在欣赏中体会泥塑是有趣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2)分析中班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及能力,选择幼儿身边熟悉的适宜用泥塑表现的事物作为塑造主题
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有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
①“拓印”作品入手。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泥工拓印入手,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②“浮雕”作品奠基。当孩子们喜欢上玩泥,掌握了拓印技术后,我们又将幼儿的兴趣点吸引到平面泥贴花上。“浮雕”画逐步培养了幼儿的构图、设计和色彩搭配能力。
③“站立”作品出现。在幼儿了解了泥土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半立体造型的作品上,对工具的使用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幼
儿通过观察实物,逐渐体会到到上轻下重的道理,让作品“站立”起来。
④“拼接”作品日臻完美。随着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中班后期的泥塑活动,教师应结合幼儿塑造的特点及水平,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人物动态、事物间的某些细节关系。启发幼儿逐步能注重表现人物的动态,如:塑造运动的人时,关节开始弯曲;头发会直立得像刺猬; 。
⑤“形象”作品栩栩如生。幼儿在以往基础上,能运用较流畅的方法并借助辅助材料塑造不同的动物、物体。如塑造长颈鹿,幼儿能将一块长的圆柱体用两手一拧,一端向下一弯即呈现出弯弯长长的脖子,再用牙签连接到已经长好四条腿的椭圆形身体上。一只形象的长颈鹿就创作好了。我发现泥塑活动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指导应遵循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并根据幼儿泥塑水平、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
(3)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那如何正确地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呢?
①首先要引导幼儿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②教给幼儿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多渠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中班幼儿还没有自主观察、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幼儿创作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人物动态,请幼儿通过描述、动作或绘画的方式加深对事物的感受。
(4)采取适合幼儿的引导方法
泥塑的主要特征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最主要的在于幼儿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体形象,这就需要许多知识来奠基。教学富有童趣,循序渐进,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来指导幼儿,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幼儿的作品是否能像语言一样会“说话”,幼儿的能力在创作中是否得到了提高,或是小肌肉是否发展了,而不是捏的到底象不象,捏、压 、揉是否到位、规范。
(5)注重引导幼儿介绍、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提升其塑造经验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当他们完成一个作品后,不管他的作品做的怎么样,只要他自己认为好,就要鼓励他像同伴介绍他的作品,并放到陈列作品的地方,让幼儿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欣赏,以此来提升其塑造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
(6)接纳幼儿的独特性,肯定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泥塑活动中,由于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教师就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美”的答案却有许多。只有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们才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只有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孩子们才会从灵巧的十指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深深的爱上“玩泥巴”,逐步诱发他们的内在潜力。
泥塑课到底是给孩子教什么?我想不是仅仅教会幼儿如何捏一件作品,而是教给幼儿用心、独立、请教、完成、自主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幼儿泥塑活动,对培养幼儿技能技巧,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变化,将活动融入到幼儿学习中,泥塑活动才会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让孩子在泥塑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表露个性,张扬自我;欣赏自己,更会欣赏他人。让泥塑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在下一代孩子身上重放异彩吧!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