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镜套扎联合药物治疗预防晚血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镜套扎联合药物治疗预防晚血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单位:434001 湖北省荆州市血防专科医院(刘烈全,张军,万正美);湖北省荆州市二医院(谢先木)

通讯作者:谢先木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不同药物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发的作用。方法 60例套扎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组口服普萘洛尔、螺内酯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期间3~6个月复查胃镜1次,了解食管静脉曲张情况,并记录相关的医疗事件。结果 随访36个月,对照组有10例复发食管静脉曲张,8例死亡,治疗组仅3例复发,2例死亡,两组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螺内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25

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经脾切除和(或)断流术后再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的身体情况、套扎方法、套扎技巧、用药情况及护理方法等影响食管静脉曲张(EV)的消失率、复发率、近期止血率及再出血率等情况,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在EVL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晚血食管静脉曲张,并就其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系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确诊的晚血住院患者,套扎治疗后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68岁,平均52.6岁;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手术,17例行食静脉断离术;术后病程5~21年,平均8.6年;都有术后出血病史,出血为1~8次,平均3.2次;未行套扎及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分级F2 8例,F3 22例;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16例,C级4例;8例因出血住院,22例为择期套扎。对照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51.6岁;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手术,16例行食静脉断离术;术后病程5~20年,平均8.5年;都有术后出血病史,出血为1~8次,平均3.0次;未行套扎及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分级F2 9例,F3 21例;Child-pugh分级A级11例,B级15例,C级4例;7例因出血住院,23例为择期套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套扎方法 已出血入院者,及给予奥曲肽治疗,待出血相对稳定,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套扎治疗;未出血者入院后给予普萘洛尔10~20 mg/次,2~3次/d,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20 mg/次,1~2次/d口服,一般服药3 d后行套扎治疗。套扎术采用日本Olympus GIF-XQ240型或260型电子胃镜及美国Cook公司6环套扎器。第一次结扎6个点,从齿状上2~3 cm开始,采用紧密结扎法,即每条静脉顺序向上多点套扎,每个套扎环的间隔控制在0.5~1.0 cm以内。结扎每一点时,套扎器持续充分吸引,至透明帽内呈均匀紫红色时,扭动释放套扎器把手,确保结扎后该处血液彻底断流。以后结扎间隔为3周,直至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全部消失。套扎后均行48 h奥曲肽治疗。

1.3 套扎疗效判断 齿状线上食管内无曲张静脉残留者,EV为F0,视为根治;EV缩小为F1,基本色调为白色,无红色征视为显效;EV缩小为F2,基本色调为白色,无红色征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者再发EVB为无效。复发指曲张静脉再现,程度超过F1,或出现黏膜内静脉扩张或红色征。

1.4 套扎效果 60例患者经过1~4次套扎,54例(90%)达到根治标准,仅6例为显效(10%)。

1.5 套扎后治疗 治疗组为口服普萘洛尔、螺内酯及ISMN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普萘洛尔。

1.6 随访 第一次复查胃镜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以后根据曲张情况3~6个月复查1次。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套扎治疗的60例患者随访2~3年,平均29个月,套扎治疗后复发率仅22%,且治疗组在降低复发率或减少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达70%[1],每次出血的死亡率超过20%[2]。如何防止EVB,对患者的预后关系重大。EVL可降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率,减少病死率,且并发症少,被推荐为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首选方法[3]。但由于EVL不能降低门脉压,术后复发率高,为了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及再出血率,笔者所在医院选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及口服普萘洛尔与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联合治疗。目前,降低门脉压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利尿剂、生长抑素等药物,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则首选EVL。上述方法有联合治疗或单独治疗,但各自报道疗效差异较大。笔者所在医院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将药物在术前和术后使用,在结扎方法上采用密集结扎法,这样使患者近期止血率达100%,4次套扎食管曲张静脉总消失率为89.3%,与有关文献报告EV消失率达94.9%相似[4],且平均随访29个月复发率仅为22%。本次治疗的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普萘洛尔和ISMN均有降低门脉压的作用,已有报道显示,EVL术后服用普萘洛尔,EV复发率、EVB再发率低[5]。(2)在术前应用药物可使食管静脉压力降低,血管管径缩小,以便套扎时吸引充分,完全阻断静脉血流。对于出血患者,EVL术前进行相关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还有利于术时视野清晰,准确结扎。(3)密集结扎可减少曲张静脉的残留,而再出血和EV复发多由残留曲张静脉引起,曾报道密集套扎法在根治静脉曲张及防止近期复发出血优于常规EVL[6]。(4)本组病例均行脾切除及多数患者已行门脉断流术,梅浙川[7]报道26例门奇断流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取密集套扎术均获得曲张静脉根治的效果,随访1~3年未有复发出血病例。(5)晚血患者肝功能受损较轻,也是治疗效果好的原因之一。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是肝脏对血吸虫所致慢性损害的免疫应答结果,造成肝星状细胞(HSC)大量增殖,有醛固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8],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增强,醛固酮合成增加,导致细胞外间质等成分大量合成和沉淀。

螺内酯是醛固酮拮抗剂,能使细胞外间质(ECM)生成减少[9,10],同时增强间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的表达,抑制各种间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的活性,从而加速ECM降解,且螺内酯还有降低门静脉压的作用[11],故治疗组在降低复发率或减少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EV及EVB目前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本院采取的综合治疗虽有较好效果,但病例数有限,随访时间也在3年内,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McCormicK PA, O Keefe C.Improving prognosis following of variceal hemorrhage over four decades[J].Gut,2001,49:682-685.

[2] 杨占风,施玉湘,王允野,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套扎术,硬化剂,药物治疗方法比较[J].肝脏,2004,9(3):138-139.

[3] Garcia-Tsao G, Sanyal AJ, Crace ND,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and variceal hemorrhage in cirrhosis[J]. Hepatology,2007,46:922-938.

[4] 朱春兰,徐晓红,张国梁,等.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疗效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3):157-159.

[5] 柳忠生,单忠元,荀福义.胃镜套扎术后用β受体阴滞剂预防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研宄[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8):973-975.

[6] 刘吉奎,董家鸿,蔡景修,等.密集多点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21例初步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0):1041-1043.

[7] 梅浙川,何璐,陈伟庆,等.密集多点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肝病杂志,2005,13(4):294-296.

[8] Li X, Meng Y, Yang XS, et al. CYP2B2 expression in HSCs and its effect on hepatic fibrogenesis[J]. Worlld J gastoenterol,2000,6(6):885-887.

[9] Silvestre JS, Heymes C, Oubenaissa A, et al. Activation of cardiac aldosterone prodution in rat infarction: effect of angiotensin 2 receptor blockade and roie in cardiac fibrosis[J]. Circulation,1999,99(20):2694-2701.

[10] Miric G, Dallemagne C, Endre Z, et al. Revesal of cardiac and renal fibrosis by pirfenidone and spironolaction in streptozotocin-diabetic rats[J]. Br Pharmacol,2001,133(5):687-694.

[11] Oberti F, Pilette C, Rifflet H, et al. Effects of simvastatin, pentoxifylline and spironolaction on hepatoc fibrosis and potal hypertension in rats with bile duct ligation[J]. J Pepatol,1997,26(6):1363-1371.

(收稿日期:20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