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侃:乘“空客”起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侃:乘“空客”起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见林侃,一身黑色的西装和精致的领带让他显得格外精神。他客套话不多,在与记者先后落座后,看时间尚早,他就点了一壶茶,说可以先边喝茶边聊天。

北京望京,君泽会国风餐饮会所,正是本期《新理财》记者与空中客车(中国)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Airbus)(以下简称“空客”)中国区首席财务官、财务副总裁林侃的午餐地点。

蓄力

林侃是典型的香港人,到内地已10多年。1983年,他远赴英国留学,主修电气工程专业。不过,他最初选的专业是会计与财务分析,但他觉得自己一直读理科,如果转为财会,会有些浪费。“那时年轻,只考虑无论是会计还是工程,毕业后会好找工作,成为专业人士。”林侃喝了一口茶,回忆道,“直到读硕士的时候,才出于兴趣原因,去读了管理科学。”但他却不知,这一出于兴趣原因的选择,加上理科和管理的专业背景,为他日后成为空客中国的CFO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1989年始,林侃的职业生涯开始围绕“财会”两个字展开。“硕士毕业后,我先是在伦敦做了3年的皇家特许会计师培训生。之后,正值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金融会计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我就选择回到香港,加入四大,成为了一名会计师。”林侃说。

而此时,大多跨国公司开始加大对内地的投资,林侃也开始频繁到内地出差,先后去了很多地方,渐渐对内地产生了感情。

年轻人对自己的事业都有着执着的追求,林侃也不例外。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很短的时间后,他就自己跑出去开了一家小型的企业服务及咨询公司。而这一短暂的创业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职业生涯,更加深了他对财会行业的热爱。

与此同时,“到内地做财务”的想法也开始在他心里不时涌动。“创业的事情过后,我去了一家美国化工公司做亚太区的财务与控制。当时,有件事情让我特别兴奋,就是这家公司打算在浙江开一家化工厂,于是我就主动找到这项业务的负责人,说我想负责那里的财务工作。为了学到更多的技术知识帮助我日后在公司的发展,我转到了环保与安全部门工作。但事与愿违,这家美国公司很快就卖掉了这条业务线,浙江化工厂的计划也终止。”林侃说,“环保与安全部门也要搬到台湾,这样,我就选择了离职,又回到四大去了。”

机缘巧合,1998年,猎头将林侃挖到了空客。“这次可以去北京。”林侃表示,“当时空客在中国的规模较小,只是在香港有一家注册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一个代表处,同时在北京投资了两家合资企业,一家主要负责飞行员、乘务员和机械师的培训,一家主要负责零部件和设备的仓储及配运,而我就去北京做财务。后来到了2001年,当时的财务副总裁离开,我就成为空客中国的财务负责人。一转眼,我已在空客做了十几年的CFO了。”

记者对他说,您是理科出身,在四大也有过历练,从CFO的成长路径上来看,这条路很标准。

但他并没有直接表示认同,他说:“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一般都是本科读财会,然后进四大,之后要么做到合伙人,要么就去企业做CFO。当然,你看我的经验,虽然本科不是读财会的,在财务上花的时间会多一些,但我本科的知识也能发挥出来。比如在空客,我就很容易理解一些工程师说的话,也对某些工程问题感兴趣。所以我觉得,在这种业务比较复杂的行业当中,不了解业务是很难做出来的。”

而正是对兴趣的执着坚守与对机遇的准确把握,成就了林侃在空客的CFO职业生涯。

起飞

自2005年起,空客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开始增多。当时空客先是在北京成立工程中心,工作重点是参与空客最新机型A350XWB机型的设计工作。年底,空客开始在中国选址,着手建立A320单通道飞机的总装线,在分别比较了上海、西安、珠海、天津等几个城市后,最终选址天津。

天津总装线的建立让林侃的CFO事业达到顶点。2006~2007年,整整一年,空客都在不停地与中方联合体进行谈判,每两三周一次,这一次在中国,下一次就在欧洲。当时,谈判队伍中分为很多小组,其中包括基建小组、运输小组、财务小组等等,人数最多的时候会超过100人。“这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林侃作为空客中国的CFO,是这次谈判的核心团队成员之一。

当时的中方联合体包括天津空港保税区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谈判的问题会涉及各个方面。比如,建厂的地址虽然由中方选,但空客要考虑这个地址是否适合建总装厂,因为飞机要试飞,所以总装厂不能离机场太远;在财务上也会涉及成本等问题。此外,也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复杂问题。

“因为空客是第一次在欧洲以外设立总装线(其他总装线分别位于德国汉堡和法国图卢兹),我们原本是希望将德国汉堡的整套系统都复制过来,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发现,中国的客观环境与那里有很大差别,而且中国也没有那么多技术人员,对于外派技术人员的条件等等,都需要谈判。”林侃说,“再比如,运输也是一件麻烦事。我们从欧洲运过来的都是大家伙,以前没运过,船队怎么样、里面的夹具怎么做都是问题。再者,运到天津港之后,怎么运到总装厂也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谈清楚。”

2007年年底,空客拿到营业执照,与中方联合体共同建立空客天津总装公司。其中,飞机的主要部件从欧洲运来,天津负责总装。“空客占51%的股份。”林侃指出,“这主要是为了保障总装线的运营管理和产品质量。一般情况下,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是不允许占过半股权的,这个项目属特批。”

从合作一开始,双方就特别强调,在天津总装的飞机质量要求与在欧洲总装的飞机完全相同。2009年6月,空客天津总装线完成总装的第一架飞机交付川航,天津的总装线也由普通的村落变成了飞机制造厂,名声也逐渐大了起来。

这其中,林侃付出很多。刚开始建总装线的时候,他总是北京天津两地跑,忙的时候一周要在天津呆上两三天。如今,他一手带出的团队日趋稳定,天津总装线也开始盈利,空客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亦稳步上升。

“目前,中国航空公司运营的空客飞机超过900架,与主要竞争对手波音相比,空客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主要比较100座以上的大飞机)已达到49%。”林侃表示,“空客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创新,飞机设计和总装、关键部件制造,空客飞机各机型之间具有很高的通用性,营运成本也相对较低。”

而林侃对自己如今取得的成绩也表示非常满意。“我很享受在空客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给我带来的压力和满足感,一步步将事情做好后,一个人的成就感是很大的,所以我现在很开心。”他说。

此时林侃的CFO之路,也正式从空客“起飞”,并上升到了顶点。

经验谈

在林侃看来,因为每家公司都不一样,中国本土公司的财务部可能发挥着总部的作用,监控其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但是,对于空客来说,空客中国的财务部一方面要监控中国地区十几家子公司的营运状况和财务状况,同时也要满足总部的需求。“所以,作为这样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区的CFO,最重要的是弄清楚我们的财务部门在整个公司中发挥着怎样的功能,然后再去配备团队。”林侃表示。

对于地区总部而言,林侃指出,不仅一方面要管理好中国各家子公司的运作,同时也要及时给予总部必要的信息。当然,对于执行空客的发展战略而言,空客为总部或其他部门所提供的一定辅助作用也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由于林侃直接由空客总部任命,所以他不仅要向空客总部的CFO汇报工作,同时也要向空客中国区的CEO汇报工作。“这就相当于我有了两个老板。所以,我要迎合不同的需求,如果总部和北京有不同意见,我这个CFO夹在中间是会为难的。”林侃说,“一旦有这种现象出现,作为一个‘桥梁’,我要解释清楚双方的观点,当然我也可以提出个人意见,最终一起解决这个事情。所以,沟通很重要,透明度也很重要。”

谈及目前的最大挑战,林侃认为,他的最大挑战仍是今后怎样为空客在中国的业务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显然,要进一步巩固并加强空客的市场地位,需要卖出更多的飞机,提高市场份额。同时,空客在中国也会有更多的合作。”

天津总装线属于制造业,目前这个行业的成本上涨也十分厉害,其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成本方面。“为应对成本上涨,空客在中国正在加速本土化。以前,天津总装线最多时需要100多位从欧洲派来的专家,但经过培训,目前很多中国同事的技能得到提升,可以胜任更多的工作,而且飞机总装需要的人手也相应减少,这样人力成本就降下来了。出于历史原因,飞机的交易依然以美元定价,天津总装线的收入以欧元定价,但总装线主要费用以人民币计价,而且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一直升值,所以,我们对人民币、美元、欧元之间的汇率变动就格外重视,密切关注。”

空客应对汇率变动风险的做法与大多企业类似,即使用银行的套期保值产品,但他们更具灵活性。“总部在美元强的时候,会多做一些这个产品,在美元弱的时候就少做一些,平均起来,可以拿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美元和欧元的结算。”

而对机制造业这个特殊行业,对风险点的把控则更为关键。

“飞机制造的风险把控有三点。其一是造飞机的前期投资非常大,企业一定要确定有一定的订单才能做下去;其二是供应商是否愿意与制造商共同承担风险,特别是对于发动机供应商而言,所以这需要整个行业的风险维护;其三,监视后期风险有没有改变也十分关键,因为造飞机的周期很长,通常一架飞机从项目启动到投入服务,可能需要4~8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间会投入大量资金,如果没有订单支持或者卖得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财务运转,这将是致命的。”林侃指出。

另外,正是由机制造从概念、研发到生产的周期很长,林侃指出,大部分国家目前并不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自主造飞机。“如果贸然发展下去,严重的时候,会对国家都产生风险。但是火箭的精密度要比飞机更高,中国也能造出来,所以中国自主造飞机只是时间问题。”他说。

茶话加午餐,已两个小时有余。席至尾声,记者问,在中国做CFO,有没有什么特别困惑的地方?

林侃答道:“毕竟中欧之间在一些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的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工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沟通方面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专业精神,真诚合作,认真沟通,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午餐结束,而林侃的CFO之路仍在继续,他的思考也在继续。

(本文采访对象由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