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梦里深浅谁人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梦里深浅谁人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一部有鲜明艺术特点的散文集,《画梦录》一直以其似真似幻,如梦如烟的艺术世界的营造赢得世人瞩目。本文试图从《画梦录》尝试的体裁,营造的意境,运用的语言技巧来探讨其艺术世界的架构,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整部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画梦录》;艺术;语言

《画梦录》是何其芳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上个世纪30年代散文领域的杰作。它在1937年与曹禺的《日出》,芦焚的《谷》一起,获得《大公报》的文艺奖金,它得到的获奖评语为“是一部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远的情趣”。全书收录的散文共17篇:《扇上的烟云・代序》、《墓》、《秋海棠》、《雨前》、《黄昏》、《独语》、《梦后》、《岩》、《炉边夜话》、《伐木》、《画梦录》、《哀歌》、《货郎》、《魔术草》、《楼》、《弦》和《静静地日午》。在这部可以算是成名作的作品中,年轻的何其芳以自己孤清的笔调写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却找不到现实出路的寂寞、孤独之情和有所期待而又无从追求的苦闷心理。可以说《画梦录》在内容上首先是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的心理缩影,而它留给后人更多的是它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何其芳的独语,是在倾诉边缘知识分子的孤独灵魂,也是他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努力向着诗的方向,向着纯文学的方向靠近,因而可以说《画梦录》是一次文学本体的艺术实践。《画梦录》中营造的艺术世界美轮美奂而又严密精巧,这得益于作者多方面多角度的大胆尝试。

一、多体裁的散文实践

《画梦录》虽然是一部散文集,但是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形式在其中影影绰绰。开篇《扇上的烟云》就是戏剧似的的对话经纬全篇:

“你说我们的听觉视觉都有很可怜的限制吗?”

“是的。一夏天,我和一患色盲的人散步在农场上,顺手掐一朵红色的花给他,他说是蓝的。”

“那么你替他悲哀?”

“我倒是替我自己。”

这既像对话,又像是作者的独白。独白自然是戏剧写作的传统手法,用在小说中已经习以为常,但使用在散文创作中不得不说是《画梦录》的独创。内心的独白在《画梦录》中广泛使用,另一代表就是《独语》,作者在文中坦率地表白自己的矛盾与思考,他问:“这是颓废吗?我能很美丽地想着‘死’,反不能美丽地想着‘生’吗?”又说:“唉。我尝自忖度:那使人类温暖的,我不是过分的缺乏了它就是充溢了它……”凡此种种“独语”,在《画梦录》里俯拾即是,这也成了作品的一面卓然而立的鲜明旗帜,“独语体”的散文创作是《画梦录》的一个标签,由于作者这种心灵剖白的独特方法与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建立了时人所谓的“何其芳体”。

和戏剧类似,小说是《画梦录》的另一尝试,关于这一点何其芳写到:“我企图以很少的文字制造出一种情调:有时叙述着一个可以引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伴着深思的情感的波动。正如我写诗时一样着迷,我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这些引起想象的小故事就像小说,代表作就是《静静地日午》,用散文的笔触叙述了一个寂寞的故事:在寂寞的乡间,住着一位寂寞的老太太,她过着“静得可怕”的生活。她在等她的孩子,可孩子迟迟不归,而她寂寞得不得不只能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女佣进行一段听不懂的对话。虽然用了小说的写法,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有环绕人物的具体环境的描写,还有人物对话,但不要忘了它始终是篇散文,因而全文写意似的轻描淡写,只有已经定型的环境和氛围,没有矛盾的情节推动。这样小说似的写法,还用在了《货郎》中。

二、以诗入文的意境营造

《画梦录》的意境营造被公认是杰出的,而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是通过繁复优美的意象组合而来的。何其芳寻求散文的独立创作,认为散文不应该是充了气的诗歌,但是他坚决主张用诗歌写作的理念去营构散文。

人常说“诗言志”,就是说诗并不是以叙事见长,而尤其适合抒情言志。《画梦录》以诗入文首先表现在散文意境营造的目的就在于抒情。《黄昏》《独语》《岩》等篇都在涂抹清冷的气氛,寄托作者的某种幽思和情绪,以《黄昏》为例:

这沉默的街,自此再没有那温柔的脚步,遂日更荒凉,而我,竟惆怅又怨抑地,让那亭子永远秘藏着未曾发掘的欢乐,不敢独自去攀登我甜蜜的想象所萦系的道路了。

整篇文章描画的古城残堞、荒街空车,辅以寂寞光阴、惆怅心境,形成了一个衰颓落寞的意境。与其说这是作者在描景,倒不如说是自己心境的描画。而“我”在这样的氛围中,从寻找到不敢寻找,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流转。所以说,以“独语”抒情的《画梦录》,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将“诗言志”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其次,诗歌意境营造的关键在于意象的拼合,何其芳在《画梦录》中实现了意象的采摘与重组之后无与伦比的美丽。有人曾经将《画梦录》意象的特点归纳成:细微,柔滑,幽深,曲折。在我看来,《画梦录》里所有的意象都像是月光下的花园,百花齐放,暗香浮动,可是这颜色有冰冷的镀银,这芬芳有清凉的触感,而这些花儿的明天,不知是开还是败。以《秋海棠》为例,其中一段描写:

景泰蓝的天空给高耸的梧桐勾绘出团圆的大叶,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船泊在疏疏的枝桠间。粒粒星,怀疑是白色的小花朵从天使的手指尖洒出来,而遂宝石似的凝固的嵌在天空里了。但仍闪跳着,发射着晶莹的光,且从冰样的天空里,它们的清芬无声的霰雪一样飘堕。

这一段描写秋日的夜空,色彩斑斓而又不繁杂,姿态清寂却不失生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在《画梦录》里可以说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而且“文中有梦梦中有文”。如同《黄昏》里写到的:“我曾有一些带伤感之黄色的欢乐,如同三月的夜晚的微风飘进我梦里,又飘去了。”其中还有许多篇散文意象的选择都带着很强的色彩感与画面感,同时又涂抹上作者本身的情感体验,对意象进行精挑细选过后,通过构思生动精美的画面,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意象架构体现在《墓》,《黄昏》《岩》等篇中,极力通过复合、交叉、叠加的意象来传导,这才有了《墓》中绿色的小清新,《黄昏》里凌乱的街道,和《岩》中悲怆的山间青松。

这里不得不提的何其芳本人意象选择与意境营造中花费的心力。现代文艺评论家刘西渭曾经在《读》中谈到过他对画梦录意境的理解时就写到:

把若干情境揉在一起,放佛万盏明灯,交相辉映;又像河曲,群流汇注,荡漾回环;又像西岳华山,峰峦迭起,但见神往,不觉。他用一切来装潢,然而一紫一金,无不带有他情感的图记。这恰是一块浮雕,光影匀停,凹凸得益,由他的智慧安排成功一种脱俗的境界。

确是如此,《画梦录》的画影都是每一双正常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寻常景象,而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润色与描画,而作者的心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说是一颗“诗心”,何其芳写诗出身,观察体悟描绘世界的手笔都是出自一颗单纯的“诗心”。无论创作目的还是创作手段,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诗心”倾注到散文的创作中。(下转第18页)

(上接第16页)何其芳认为在所有的文学体裁当中,诗歌的写作要求最高,而何其芳对散文创作的要求,是用经营诗歌的方式来进行的。他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他创作的散文,自然而然就流露出诗歌的神情姿态。

三、幻化多变的语言技巧

《画梦录》的语言首先是精炼的,这也是由其诗歌简短的特质涤荡而来的。虽然是白话散文,但大多数都如同文言散文一般精炼短小,信息量充盈而丰富。

西班牙女子的名字呢,闪耀的,神秘的,有黑圈的大眼睛。(《哀歌》)

我听见了我那三个姑姑的最后消息:嫁了,又死了。死了,又被忘记了。(《哀歌》)

第一句描写西班牙女子,只画了她的眼睛,只用了三个定语,淡淡几笔,却让西班牙女郎的神韵跃然纸上,放佛她正朝着我们眨着眼睛魅惑一笑。第二句叙述我的三个姑姑的相同命运,只用了三个动词,四句话,十二个字,就说尽了这些女子悲凉的一生,这又何止是姑姑们的命运呢,这就是旧中国那些高屋里所有女子的哀歌合奏。《画梦录》中的句子,常被作者有意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简短的,而且不同的部分之间常常还会有重叠,就像波浪一样,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推动着文意朝着作者想到的地方发展。语言的精练,并不影响何其芳在《画梦录》中创造一些徐迂,曲折,缠绕的句子,来仔细描摹眼见之景,心想之情。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了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雨前》)

而又,在窗格的左角,我发现一个我的独语的窃听者了,像一个鸣蝉蜕弃的躯壳,向上蹲伏着,噤默地,噤默地,和着它一对长长的触须,三对屈曲的瘦腿。我记起了它是我用自己的手描画成的一个昆虫的影子,当它迟徐地爬到我窗纸上,发出孤独的银样的鸣声,在一个过逝的有阳光的秋天里。(《独语》)

《雨前》里开篇的这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眼前一亮,只一句却有图有声,写出的景象是动态地存在过并消失了,在这样一个饱满的句子里,作者的笔力在其中可见一斑。而《独语》最后描述“独语”的我发现一个窃听者,而有些窃喜,接着发现这个长须瘦腿的昆虫,不动也不叫,最后才记起那不过是自己在窗纸上描画的重影,“我”最终还是失望了。作者为了表现人在朦胧梦境中的一种模糊情绪,有意将这个句子的顺序拆碎、打乱、重组、再造,片段似的细节,粘连似的重叠,糊涂似的后置,散而不乱,文句中荡漾的悠悠情思,像是暮色中的日影穿过正在行驶的火车那脏乎乎的车窗落在深色的地板上,轻轻颤动着,似有若无,转瞬即逝。作者正是用这样的句子,营造出了一种萦怀迂回的美的境界。《画梦录》写在上个世界30年代,后的中国文人们试着用白话创作也已很久了,而他们在写作语言的运用中,首先是受到文言句式的影响,其次就是受到外语“欧化句式”的影响,《画梦录》中的一些长句使用较多的定语,这也与“欧化句式”的影响不无关联。

《画梦录》是中国散文卷帙里一副幽魅的图画。首先让人欣赏的是作者的创作态度,给以散文独立的地位并努力向其艺术本体靠近;其次让人敬佩的是作者的创作目的,从书名《画梦录》就可以看出,“为梦作画,集画成录”,而现在坚持梦想的又有几人,为梦讴歌的人有有几多;最后,作者在《画梦录》的创作中展现的“以诗入文”、长短句相间、以及使用多种修辞的写作技巧,值得细细品味与认真学习。何其芳用他轻灵玄妙的笔触,勾画涂抹出一幅幅既是绮丽的,又是轻盈的画卷,美而不艳,而不浊,这就是《画梦录》给人最摄魂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何其芳.何其芳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2]金钦俊.何其芳作品欣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3]尹在勤.何其芳评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4]谢应光,谭德晶.梦中道路――何其芳的艺术世界[M].成都:巴蜀书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