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液标本采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24-02
【摘要】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生检验的结果。血液标本是应用最多的是生物体液, 其准确性受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标本采集不当所造成的误差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是影响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检验科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
【关键词】血液标本 采集 问题 影响
一 影响受检者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
1 采集的时间:血液生化项目正常参考值的调查与界定,通常以空腹血样的检测值为统计样本,为了尽可能取得检验条件的一致性,临床生化血样原则必须空腹采血,采血时间除特殊检验项目或急诊外,一般都是于清晨早餐前或进食12 小时后抽血。
2 采集的部位:对正在输液或输血者应在对侧肢体采血, 不能直接从输液通路中或同一侧肢体、同一血管采血标本,这样会使采集到的血液因稀释及正在输入某些药物而使化验结果与实际值产生较大的差异。
3 送检的时间:从采血到检测完毕的全过程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同时要求在严格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血样抽取、递送和检测,这是因为血标本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某些生化成分改变。
二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标本溶血:血液标本在采集、运送、分离或保存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在体外破裂,造成大量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浆及血清被稀释,溶血会影响血电解质、转氨酶、血糖、尿素氮及尿酸等指标的检测,所以,一旦发生溶血,一定要再次取血做生化试验。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皮肤上的消毒液未干时就采血,注射器与针头连接处较松,空气随血液进入空针形成气泡;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置留时间太长,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溶血。
2.2 标本凝固:需抗凝的血液标本离体后,在与抗凝剂混匀前因自身凝血因子的作用形成血液凝集。常见的凝血原因主要有:采血时间过长,有的患者静脉充盈不好;一次检测试管太多,分装进各个试管后才摇匀,或者最后注入抗凝管,血液已经凝固在注射器里;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采血量过多,导致不能和抗凝剂充分接触。
标本稀释:血液标本中血浆与血细胞的比例超过人在基础状态下血浆与血细胞的比例,影响的主要项目: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血糖、血气分析等。血液标本稀释:主要由于采血前大量饮水或输液或有抗凝剂的标本本量太少而被抗凝剂稀释;或在输液的静脉通道放血会造成输入的液体成分在血浆中浓度的一过性增高,而血液被稀释。
三 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
3.1 加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采血护士对检验知识的掌握及正确操作是血液样本合格与否的重要保证,护理部和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理论、技术操作等知识。对新开展的检验项目,护理部应及时与检验科沟通,了解新动态,请专业人员讲课。
3.2 积极应对血液标本采集的缺陷:检验科与事发科室及时沟通,检验科对不合格的标本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反馈意见,并将不合格的标本信息反馈到科室,科室应该尽快重新采集血液标本,对于不合格或者检验过程中出现令人怀疑的检测结果,检验科工作人员可以到科室去核实情况,以患者的利益为主,不能耽误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必要时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坦诚自己的工作失误,争取得到谅解。
血液标本运送的管理:对运送血液标本的后勤人员应设定质量标准,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适当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避免血液标本在这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 柴震,申晓芬. 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
作者单位: 332300 江西九江武宁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