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建私塾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建私塾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立学校不应当居于垄断地位,教育内容也不应当由国家统一规定。父母才是教育制度选择的主体,国家只有协助父母们的义务,而没有对父母们指手画脚的权力。

在美国,古老的“私塾”似已被很多有识之士视为替代效率低下之公立学校的重要出路。

有人类就有教育,因为,人之为人的关键之一就是知识的高效率积累。很自然的,这种教育是由家庭和社会来进行的。即便出现了书本知识之后,教育后代的事业,也依然是由家庭、家族承担的。在中国,家族、宗族会创办自家的学校,即“私塾”,以教育本家子弟,也不拒绝外姓子弟。在西方,教育产品也长期是由社会供应的,不过,其供应者不是家族,而更多地是教会。这两套教育体系都是非常有效率的,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

近代民族国家自始就带有全权主义的特征,由国家设立学校,将国家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其臣民。公立教育的倡导者要求专制君主向臣民提供教育,固然是为了让人具备理性能力,但此种理性能力正合国家之意,因为启蒙了的个人不再“迷信”,踏踏实实地做起了国家的顺服臣民。德国、日本的公立教育体系最完善,其军国主义信念及服从权威的精神也最普及,这并不是偶然的。

不过,在美国,这种公立教育体系始终没有成为绝对的唯一,某些族群和宗教派别通过法院,获得了自己的孩子不上公立学校的豁免权。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机构中――通常就是在家中,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本族群或教派特殊的文化和知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很多经济学家、社会人士无法容忍公立教育之低效率,寻求打破公立学校体系的垄断地位,这其中包括特许学校及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制度。就在学者、政客们为如何推进这两种制度吵架的时候,在家教育(homeschool)悄然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从字面上理解,用私塾一词来对译“homeschool”,倒也恰当。

在美国,过去几十年中,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的数量在增加。1978年,私塾学生只有12 500,全国教育统计中心报告说,2003年,有110万孩子接受私塾教育,也即,过去25年中每年增长20%。2000年,有3%的小学、中学生在家接受教育。比起弗里德曼倡导的教育券制度来,私塾教育更为盛行。

这些孩子的成绩也是出色的。在各种形式的学生竞赛中,私塾学生的表现十分引人注目。比如,在华盛顿特区,进入今年拼写竞赛决赛的孩子中,有12.5%出自私塾;最终,前7名中有3名出自私塾,包括夺得全国冠军的孩子。2003年和2005年全国地理竞赛的冠军是私塾学生。2005年,一位16岁的私塾学生赢得美国象棋锦标赛冠军。有机构拿私塾学生与全国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按照几种标准进行测试,私塾学生的每门功课、每个年级,都远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私塾学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秘密当然只能到其家庭中寻找。哈佛大学教授Caroline Hoxby的研究显示,97%的私塾学生生活在已婚双亲家庭中,而公立学校学生相应的比例只有72%。接近88%的在家教育家长自己有高中以上学历,普通学生父母的这一比例不到50%。这样的家庭创造了较好的教育环境,孩子更加用功,看电视时间更短。

新技术也让父母能够胜任教师的职责:父母们可以很方便地在互联网上找到所需的材料,获得外界的帮助。比如,知道教学重点、课程计划等。当然,私塾成功的关键,恐怕还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了解和巨大的时间投入,这些都是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无法享受到的。与这些相比,学校的专业优势,未必具有多大效能。公立学校的教师也许有资格证书,但证书比不了爱。

确实,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能力、时间在家教育孩子,因此,公立教育作为一项现代社会的基本公共品,仍然是必须的。但美国私塾教育成功的事实证明,那些有条件的父母如果愿意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人们,包括政府,就没有理由怀疑孩子在家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广而言之,人们,包括政府,没有理由怀疑父母关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安排是最优的。政府的一切教育政策均须以此为基础,而不得剥夺父母安排自己孩子教育的自由和权利。

这也就意味着,每家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孩子的意向,或自己在家教育孩子,或把孩子送入外面的学校,既可以是私立的,也可以是公立的。这样的教育制度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各种类型教育机构间的竞争,必使其潜在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孩子就是最大的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