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新课程实施与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探究。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手段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高效必须实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最好的教育是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发展;最坏的教育是老师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教学案例,就教学实施中如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实验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源泉。利用实验的形象化特点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化学技能的理解,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是大有裨益的。思维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思维能力包括比较、概括、分类、推理、演绎、创造等方面。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点拨和引导。例如课本上NaO与HO的反应,加酚酞先变红后褪色,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酚酞褪色,可以控制变量做哪些实验来验证结论。

二、借助多媒体

例如:学习“Cl性质”的时候,以往的做法:1.老师先出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然后问:Cl有什么物理性质?学生照课本念一遍;2.老师演示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问学生:Cl与水生成了什么?学生看书后回答;3.分别向所得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石蕊试液等,学生通过现象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成分。这样的设计,虽然说是有实验活动,但更多的是教师演示和提问,而学生仅仅是通过看书来回答问题,并没有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的主动思考。对于这一节课内容,我用生活中有关Cl的真实事故为背景来设计教学。用多媒体展示3个镜头: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露,造成了28人死亡,两万多亩农作物受损,画面上农作物枯黄变白;2008年12月15日,南阳市一废品收购点的液氯钢罐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进行紧急处理,画面上消防队员将钢罐浸入到了烧碱溶液池中。这样的镜头立即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我在一边恰到好地追问:Cl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什么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这样学生就不由自主地投入思考,由视觉观察到的现象,辅以联想,再加上实验活动探究,对于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的获得就轻而易举了。所以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借助多种教学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内在的能量发挥出来,逐步培养,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觉得讲得越细越好,面面俱到,生怕漏讲一个知识点。这其实是对学生不信任的表现,因为每节课都有许多旧内容,不该讲的一定不讲,不要浪费时间。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兵教兵”,遵循自然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的做法如下:首先让个别优秀的学生讲一两个问题,在讲之前,帮助学生熟悉问题,明确问题的关键,指出突破问题的方法,同时还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表现自己的才能。对表现突出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然后,给其任务,以示信任,逐步推进,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提高要求。最后,学生讲解让其他同学评价,分组讨论补充,不完善的我再加以指正。这样不仅让问题暴露出来,而且使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地参与,积极性大为提高,提高各种能力,增强自信心。在此过程中,学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大家都在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

四、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树人的根本。”探索与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强调化学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探究活动。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循“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课堂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尊重学生学习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科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化学教学过程必定也是道德实践的过程。利用化学史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面向全体学生,由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转到把学生当成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来“育”。当然,教无定法,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课堂才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2]王善迈著.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第1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