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叹刀鲚远去,愿凤鲚常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叹刀鲚远去,愿凤鲚常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坛好吃分子

桃花盛开之时,刀鱼隆重登场。这般隆重,只在报刊或网络等媒体上被大肆渲染,而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一去不回头。因为这厮的身价,在物以稀为贵的叙事习惯中,与中国的股市反着来,行情年年看涨,看不见调整的迹象。所以你说数千大洋一斤也好,被检出体内重金属超标也好,与工薪阶层浑身不搭界。

不过以阿Q的心态视之,刀鱼放在40年前还算寻常之物,我等清寒之家也吃过几次。剖膛净身,搁盆子里,加猪油、酱油,再淋些老酒,旺火蒸。上桌时我总有点不屑,这么小的鱼,是给猫吃的吧。母亲谆谆教导我:“这叫刀鱼,要四角八分一斤呢。”四角八分一斤,是半斤猪肉的价钱,对于鱼而言,是相当出格了。于是小心地挑了一点在牙缝里磨蹭,鲜倒是鲜的,就是骨刺太多。

后来,人蹿高,略知味,对刀鱼不那么反感了。又从书中得知,刀鱼的名称在《山海经》里就出现了,但当时的名称是“鱼”。罗愿在《尔雅翼》中说得很清楚:“,刀鱼也,长头而狭薄,其腹背如刀刃,故以为名。大者长尺余。”古人托名陶朱公、范蠡编写的《养鱼经》中也提到:“鱼,长者盈尺,俗呼刀鲚,初春出于湖。”初春出于湖的应该是湖刀,“味略逊,缘于春暮登市,”而不是今天身价百倍的江刀。

刀鱼、竹笋、樱桃,自古就有“初夏三鲜”之称。刀鱼因形状如一叶扁刀而得名,正式名称是“刀鲚”。坡爱吃刀鱼,有诗为证:“知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鱼肥。”

刀鱼身驱虽然单薄,架子却大得很呐,初上市时,约在三月桃花始开之时,此时骨刺还没长硬,可以连刺一起吃下。清明以后,鱼刺渐硬,弄不好就找人麻烦了。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季,成年刀鱼从浅海溯长江而上,到淡水区域产卵。通常,刀鱼到达长江靖江段时,身上的盐分基本淡化,身体也长肥,长江靖江段的江水已完全是淡水,此地是刀鱼集中产卵的区域,也是人们捕捞刀鱼的理想水域。那个靖江,也是出猪肉脯和灌汤包子的地方,靖江人真有吃福。

刀鱼多刺,吃起来要小心,于是清代有人想出了歪招。《清嘉录》中记载:“先将鱼背斜切,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食时自不觉有骨矣。”这是一种霸王硬上弓的吃法,暴殄天物。扬州的盐商就很会吃,他们叫家厨将刀鱼与母鸡、蹄、火腿一起吊汤,治成刀鱼面,乾隆爷下江南时就尝过此味,想来不恶。

老半斋的刀鱼汁面秉承扬州盐商的传统,成了老上海早春时节的美味。20年前,我还能附庸风雅,赶在清明前去老半斋吃一碗。刀鱼不是面浇头,主要是吃汤,师傅将刀鱼油炒后包在纱布里煮烂,此时鱼肉细如丝,汤色白于乳,硬扎扎的面条往汤里一沉,就与刀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再往后,刀鱼面的身价蹿上去了,30多元一碗,我舍不得吃。第二年再去,又翻了一个跟斗,吓我一跳。至今还记得踏进店堂的感觉,七八个老吃客站在卖票台前,瞅瞅头上的价目牌,像小孩考试不及格那样默不作声,最后叫了一碗焖肉爆鱼面。老前辈不敢下单,我也只好跟着叫一碗焖肉爆鱼面。

啊哈!机会来了,前不久良轩的经理徐彪兄请我去品尝李兴福大师亲自做的刀鱼面。李兴福大师退休后在家闲不住,就被良轩请来当顾问,去年做过蟹宴,后来又推出了全鸭宴,今年开春整出一桌刀鱼宴,冷盆热炒相当热闹,比如油爆刀鱼、鸽蛋刀鱼、金狮刀鱼、花胶吞刀鱼、双边刀鱼、刀鱼春卷等,令人眼花缭乱,不过我最最向往的还是刀鱼面。果然,汤色乳白的刀鱼煨面上来了,每人一小碗,我一啜汤汁,还是记忆中的美味,鲜滑爽口,不见刀鱼,都是刀鱼。听李大师介绍,市面上的刀鱼面已经卖到100元一碗了,这里因为用做刀鱼宴剔除的头面、龙骨与鱼皮吊汤,所以只卖68元一碗,不少老顾客天天来吃。

其实,对于工薪阶层来说,68元一碗的刀鱼面也算贵的。所以我要说,吃不起刀鱼没关系,也不丢人,感谢上帝赐予我们丰富的水中珍品,比如与刀鱼在外形上十分相似的凤尾鱼,因为鲜味也足够,我觉得堪当与刀鱼PK的使命。过去有人认为凤尾鱼与刀鱼是同类,凤尾鱼长大后就成了刀鱼,这是错的。凤尾鱼也叫“凤鲚”、“子鲚”或“鲚鱼”,与七丝鲚和短颌鲚均属鲚类,八卦地说,也算刀鱼的堂兄弟。

凤尾鱼生长在近海,是捕获量较大的渔产品。此鲚虽小,身架却也当得雍容华贵,体型像小型匕首,呈流水形,银光闪烁,口裂斜展,唇口有鲜红的一抹,眼睛圆润而明亮,水汪汪地望着远方。胸鳍凌厉地翘起,坚贞不屈。尾部修长而优雅,至最后一段分叉,像凤凰的尾巴。称它凤尾鱼,是渔家由衷的赞美。

凤鲚的血统虽不在贵族之列,但在精神气质方面不输于刀鲚,出水即死,不作一秒钟的犹豫。

与刀鱼一样,凤尾鱼也是一种洄游性小型鱼类,平时多栖息于外海,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作产卵洄游。凤尾鱼的生存能力与生存智慧显然强过刀鱼,它们抱团取暖,相濡以沫,以微弱生物为食,躲过了强悍者的追袭,在洋流中巧妙周旋,度过了一次次危机,进化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凤尾鱼在南方通海大江里似乎都能找到它的踪迹,甚至能一路游到鄱阳湖口,所到之处,即形成鱼汛。每年3~10月,凤尾鱼的汛期如此之长,绝对是我们的口福。凤尾鱼与刀鱼相比,胜出之处在于腹内抱子,故而在上海,也叫“烤子鱼”。这个“烤”字无关烹饪手段,特指雌鱼将鱼卵严密包裹的意思。

我们上海人能吃到的凤尾鱼,一般来自浙东沿海,少量来自崇明,但以五六月份的品质最高,此时鱼子最为紧实,轻轻咬下,满口膏腴,绵实鲜香,回味无穷。吃凤尾鱼,鱼子的多寡与松紧是评判此物优劣的关键。

凤尾鱼多骨刺,宜油炸至骨酥而不碎,以本帮爆鱼的整治原则,先在鱼身上抹些酱油上色,沥干后入油锅炸至酥脆不柴,出锅后浸在卤中,片刻即可捞起,趁热上桌更佳。吃时连骨咀嚼咽下,慢慢品味。时下讲究一点的饭店,几款招牌冷菜必定现做上桌,凤尾鱼就是其一。江南人视凤尾鱼为珍品,制卤时会多放一些糖,这样就更宜佐酒了。北方人吃小巧玲珑的凤尾鱼,常常不解风情,还以为上海人小气,居然叫一碟小猫鱼虚应故事。

物资供应匮乏的时候,凤尾鱼罐头在食品店的柜台上摆成宝塔状,叫行人口水嗒嗒滴。去外地工作的上海人节假日探亲回沪,临走的行囊里也会塞几罐。天寒地冻出门难的日子,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发牢骚,就会开一瓶凤尾鱼,再来一瓶劣质烧酒,吃着说着,不禁热泪千行。

此物也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创汇,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开胃小菜。上海的超市里现在还有供应,但闷在广口瓶或罐头里的凤尾鱼,鲜则鲜矣,口感毕竟逊色不少。温州人常常将凤尾鱼一条条串起来,在阳光下晒干,贮在缸内,可在青黄不接时熬汤或与猪肉一起红烧,味道也不错噢。

刀鱼上市之时,我们吃不起也不必遗憾,因为离凤尾鱼涌来也为时不远了。我们可以再忍耐片刻,这是对平民美食应有的态度,对凤尾鱼尤其需要谦卑的迎候。它的美味,能使世俗的初夏丰腴起来,甜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