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城的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城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平曾是一个水乡,境内河流纵横、苇荡丛生、荆山毓秀、千佛凌空,形成了著名的“广平八景”,并有顺治年间广平知县高爽的诗为证低徊无那送客愁,欲洗劳心赋达游。入年秋声非是雁,鹅城何日不闻秋……

修编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广平县志》中有一幅《广平县四境图》,图中标明有漳河的四条支流流经县域。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之后漳河逐渐南迁离境。

漳河走了,广平失去了一份水乡的色彩。但古道还在,广平人对水的情结未变,至今很多村庄还带有“固”“堡”“堤”等字眼,与河流有关。

这本县志中还有一幅《广平县城署图》。图上标示着广平城池的三个城门,东门称长春门,西门称美利门,南门称时薰门。城区由主要街道东西大街和南街分割为“丁”字形。城区北部以县衙、庙宇为主;城区南部以东、西察院,儒学,文庙为主,其中夹杂居民区和商号等。从格局可以看出广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区划,也隐约可见那时繁华的胜景。

城池是在明朝天顺年问创建的土城基础上,历经130年不断增修完善的。从金大定七年(1167年)始置广平县以降290余年并无城池。据推论,建城者应为天顺年知县米贤。土城高2丈,宽1丈;周长3里84丈。并有护城壕深1丈5尺,宽2丈。明成化三年知县何琮筑东、西、南城门。嘉靖年间知县詹贽为三门题额,分别为“长春”“美利”“时薰”。其意在于祝愿广平永葆春天般的活力,发扬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获得丰厚的利益。

清初,直隶共有三所书院享誉全国,其中名列首位的便是位于广平的漳南书院,著名学者颜元曾入驻书院。书院倡行“习行经济”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顺着历史的长巷穿行,在这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诗人的背影。在这个时称清漳的小县,他落寞着,也欣慰着——他的名字叫李白。

天宝年问,有了一次普通的任命,一个叫李聿的人被任命为清漳县令(今广平东北一带)。这次普通的任命是清漳的福气,因为李聿为人正直,为政宽平。还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李白的族侄,这让李白与广平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郭沫若考证,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春,李白特意来看望在清漳任县令的侄子李聿,并赋诗一首《赠清漳明府侄聿》,盛赞漳河两岸处处桃李,香气满溢,绿水环流,渔舟唱晚,牛羊散野,夜不闭户的繁华景象,赞叹侄儿为政有古尧之风。

传说李白酒后独自出游,行至今广平县侯固寨村一带,口渴不已。恰见路旁一老翁正在汲水浇园,便上前讨水喝,老翁遂将李白引入家中,命孙女烧水待客。李白解下腰间白玉壶注入其中,饮上一口顿觉清醇甘甜,沁心入脾,不觉酒已醒大半。真是“一壶白水清入喉,醒醉尽在无言中”。又见此清漳女不用妆点,自然流露出一股娇美之态,而老翁已八十有五,仍精神矍铄,笑口常开,忙问其益颜养生之道,老翁笑答:“皆此泉水之功也。”李白听后大喜,遂讨来笔墨,奋书“乐开泉”三字,落款:李太白。当地人将“乐开泉”三字刻于碑上,竖之井旁作为留念,只可惜此碑在元代战乱中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