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学校和谐文化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学校和谐文化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学校和谐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校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我们把“减负提质”工作融入学校和谐文化,在努力构建良好途径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学校和谐文化的形成及核心教育理念

我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智慧积累与发展,沉淀了较为厚重的办学思想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从2000年开始,着力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营造校园和谐育人氛围。2003年,提出了“和谐管理、和谐教育”办学理念,鲜明指出学校管理要关照教师生命,学校教育要关照学生生命。尊重、理解和相互支持是学校践行办学理念的基础。随后,学校进一步提出了“人爱、人和、人德、人才”的师生发展性培养目标,体现出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目标性和人文关怀。十几年中,我们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渗透在各项工作之中,经过广大教师的智慧实践,无论是在师生精神层面体现出的行为文化,还是学校外显的物质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凸现学校办学气质,彰显学校师生健康阳光、蓬勃向上的学校和谐文化。学校和谐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先进办学思想和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使广大教师用教育智慧和教育行为更加准确而深入地诠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扎实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校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学校和谐文化与“减负提质”的关系

学校和谐文化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校精神,积极影响并指导学校工作,当然,也指导“减负提质”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一贯重视“减负提质”工作,并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学校和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更加关注学校和谐文化对“减负提质”工作的积极影响,着力思考、探索学校和谐文化与“减负提质”工作的关系,找准两者之间的切入点与结合点,使之有效衔接和渗透,深化减负提质”工作。学校和谐文化与“减负提质”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许多结合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两者均体现出对学校办学思想深层次的思考。⑵都体现出对教师、对学生作为“人”成长发展的关注。既关注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也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⑶关注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⑷关注由此而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⑸更深远地关注了学校基础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和谐文化为“减负提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减负提质”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而“减负提质”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成绩的取得,也能进一步丰富学校和谐文化的内涵。

三、在学校和谐文化中构建“减负提质”良好途径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通过学校和谐文化与“减负提质”工作的密切联系与结合点,进一步构建“减负提质”良好途径,深入开展“减负提质”工作。

1.在学校和谐文化的滋润中,进一步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

我们十分注重教师“人”的发展,在充满人文关爱的学校和谐管理中,让教师把亲身体验的幸福情感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传递给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感受。结合“减负提质”工作,不断思考自己的辛勤付出、严格要求和学生学习负担“度”的关系,在关注学生“人”的成长过程中,改进完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还注重引导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减负提质”良好途径,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此外,学校坚持利用每周教师集体学习时间,加强相关专题的理论学习;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不断派出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派出教师到全国各地观摩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和饱满教师们的教育思想,有效指导教育行为。当然,在学校和谐文化的人文关怀中,我们也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工作责任与态度、严格实施课程计划、严禁收费补课等“减负提质”相关制度“刚性”要求的落实,进一步树立先进教育思想,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形成,使学校“减负提质”工作从教师思想认识的源头就有效落实到实处。

2.在学校和谐文化中,注重师生自觉行为的养成和内化。

学校和谐文化既关注“人”的生命性成长,也关注“人”在成长中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内化。⑴学校和谐文化是以规范办学为前提,在依法执教的规范行为中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师把教育规范内化成一种自觉行为,去深入研讨和实施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我们在实施“减负提质”工作中明确规定,学生早晨8点过后、中午2点过后才能到校,下午两节课后准时放学,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大课间活动保证30分钟,杜绝教辅资料的使用,严格控制各学段学生家庭作业量等。这些硬性要求对教师传统教育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些明确规定,大家积极认真研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度与量,改进完善教育方法,克服“减负提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教师规范自觉的教育行为,把“减负提质”工作落到实处。⑵学校和谐文化在关注学生“人”的成长发展中,也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对学生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倾听、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合作性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与玩耍的关系、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在平等与关爱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探索良策,落实好教育措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逐渐内化成自觉的学习行为。当然,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贵在教师充满人文关爱的指导、督促、评价,贵在教育的一种坚持。师生在学校和谐文化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内化,扎实推进了“减负提质”工作,提高其实效性。

3.注重学校“和谐教研”,加强研究与交流。

学校“和谐教研”能推进“减负提质”工作。学校和谐文化倡导的“尊重、信任、理解与支持”是构建学校“和谐教研”的基础。⑴学校领导注重集体性教研。经常随班听课,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指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每位行政领导还分管一个年级组或教研组,经常深入组内认真倾听并专题讨论,把“减负提质”工作有效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处。⑵加强学科研讨。尤其是语文、数学等工具性学科教学与“减负提质”关系的研究。如,规定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后,如何改进与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在杜绝教辅资料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兴趣活动等。通过研究的教育措施针对时弊,具有较强的实效性。⑶加强问题与个案研讨。对在“减负提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与典型的案例,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加强措施性研究,及时解决。⑷交流性研究。学校每学期召开多次全校性专题研究会,把教师在“减负提质”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和宣传,在相互学习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⑸诊断性研究。“减负提质”不是不需要检测,而是要科学地利用好检测手段,更好地为“减负提质”工作服务。我们积极倡导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过程性检测,注重检测后的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测的目的在于分析和诊断,诊断的目的在于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多样化的学校“和谐教研”,紧紧围绕“减负提质”展开研究,使教师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减负提质”工作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深入落实。

4.建构“和谐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和谐课堂”追求的是教师智慧地教与学生灵动地学的完美统一,彰显出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和谐课堂”的构建,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效落实了“减负提质”工作。⑴在构建学校“和谐课堂”中,我们提出了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文化价值追求。在遵循学生“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遵循教育规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扎扎实实地完成学科课堂教学任务。⑵从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主动学习、交流与合作等不同方面,提出了课堂教学“六个”做到,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⑶建构“和而不同”的“和谐课堂”模式。“和”即“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统领与指导。“不同”则体现在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而形成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和而不同”“和谐课堂”模式构建,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师追求课堂文化,形成自己鲜明课堂教学风格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⑷加强“和谐课堂”的交流和研究。学校每学年都要求每位教师上校级研究课,加强对“和谐课堂”的观摩和交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全国、市、区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优质课竞赛。与北京、天津、福建、云南、四川、广东、湖南、贵州等地兄弟学校联谊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⑸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单以学生的分数为依据,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艺术、工作态度、教学设计能力、研究能力、班风、学风、教育思想等都是重要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均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职评优评先、岗位竞聘、年终奖励性绩效考核中。⑹重视学科兴趣活动的开展,建构学校和谐大课堂。学校十分重视各学科兴趣活动的开展,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落实重庆市教委要求的“1+5”课程辅活动计划,在学科兴趣活动中有效落实“2+2”活动,积极倡导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开展学生合唱、舞蹈、美术、田径、足球、篮球、英语、科技、围棋、小主持人等校级兴趣活动;每学年坚持举行学生体育节,足球、篮球联赛,艺术节,科技节。在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中建构学校和谐大课堂,让学生在广泛的兴趣活动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学校“和谐课堂”的建构,形成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深化了学校“减负提质”工作。

5.形成和谐的“三结合”教育,让家庭教育在共性与个性中协调发展。

我校十分重视把学校和谐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渗透于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中,发挥和谐的“三结合”教育力量,共同搞好学校教育。⑴办好家长学校。每学年举行3次全校性家长会,还有一年级新生、六年级毕业生、学校和谐阳光艺术团等专题家长会。广泛和家长沟通,宣传先进教育思想,达成教育共识。⑵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现场观摩教师课堂教学和孩子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正确认识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搞好“减负提质”工作。⑶通过教师家访、家长校访、班级家长QQ群、班主任博客、学校网络平台、微信互动等手段,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交流教育思想,共同搞好教育工作。⑷有效指导家庭教育中的“减负提质”。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还来自于家长对学生学习不切实际的盲目要求。给孩子购买众多的辅导资料,参加各种学生并不情愿参加的兴趣班等,都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通过指导,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结合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家庭教育实际,有甄别、有选择地实施教育方法,使孩子轻松、主动而愉快地学习。⑸注重“减负提质”的社会化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向社会大力宣传“减负提质”工作,在理解与支持中形成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减负提质”的良好大环境,有效落实“减负提质”工作。

6.在注重学校和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

学校和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学校教育的前瞻性和未来性。坚持不懈地深化“减负提质”工作,能真正体现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具有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应结合基础教育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措施不能滞后,也不能脱离实际地拔高,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减负提质”工作。其次,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的体现来自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身体发育、家庭教育、个性发展等多种因素。学生现在呈现出的差异,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能硬性“一刀切”地要求。应包容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注重因材施教的有效落实。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在共性中收获个性需求,在共性中获得个性发展,在不断进步中为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加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注重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更具教育内涵地落在实处。

四、在学校和谐文化中收获“减负提质”工作成效,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在学校和谐文化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学生普遍从稚嫩的思想与精神层面产生了对学习的喜爱,从精神上卸下了对学习的“恐惧、压力、厌烦”等不良情绪,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学习观,在“轻负担”的和谐校园里得以快乐、健康、全面地发展。此外,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认可度越来越高。我校毕业生在中学的学习发展,不论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众多中学的称赞。这些都是对我校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充分肯定。学校“减负提质”工作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它涉及学校办学理念、教师教育思想、学科课堂教学、学生健康发展等多方面工作,涉及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减负提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定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五、在反思中理性认识“减负提质”工作,丰富学校和谐文化

“减负提质”是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减负提质”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静下心来思考,在理性认识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丰富学校和谐文化。

1.“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非完全消除学业负担。

任何知识性的学习都是有负担的,学习有一定的负担和压力是正常的。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学习目标,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才能在“减负”中真正做到“提质”。

⒉不能以“唯儿童论”的思想开展学校“减负提质”工作。

“减负提质”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毋庸置疑。但不是什么都以“儿童”为中心,而无教育原则地满足其要求。应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该做什么,该怎样努力学习才能获取知识,取得进步,而不能以极端化的教育思想,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地开展“减负提质”工作。

⒊不能受社会浮躁思想的影响,功利性地开展学校“减负提质”工作。

“减负提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能把“减负提质”工作政绩化、功利化,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地开展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才能取得“减负提质”工作的实效性。

⒋用正确的教育思想积极影响学生的家庭教育。

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来自于家长在望子女“成龙成凤”思想驱使下,脱离孩子的教育实际,对孩子提出盲目的教育要求,从而造成了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学校应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在教育的共性与个性中,探寻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搞好家庭教育,在“减负”中促进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⒌教育的宁静致远。

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涉及学校办学,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涉及家庭教育,涉及社会对教育的认识等。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教育的培养目标,思考教师的教育方法,思考学校的内涵发展,思考学校教育与家庭、与社会的有效联系等。我们一定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的人文性、生命性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如此,学校“减负提质”工作也应如此。我们的教育需要宁静而致远。

我们在学校和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把握时代脉搏,遵循教育规律,深化“减负提质”工作,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也促进了学校更富内涵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