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凉山:新生活从“坐板凳”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凉山:新生活从“坐板凳”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我背着摄影器材气喘吁吁地从这个村庄赶往另一个村庄,桃红的桃花瓣,几乎与我按下几十分之一秒甚至上百分之一秒的相机快门时间同步,缤纷飘落。在春风的抚慰中,洋洋洒洒,煞是迷离。

桃花接近尾声的时候,白色的梨花正迎头赶上。几天时间,梨花就把一棵树缀满了,鹅黄中隐隐含一点绿色的嫩叶,随即伸出头来衬托白色的花朵。荒芜了一个冬季的大地,像被新鲜明快的颜色涂抹着。一条河边亮了,一片山沟活了,一个村庄热闹了。

 30年缩短为8年的攻坚战

“路通了、电通了,我们上街方便了,就是收割庄稼也方便了。”

喜德县冕山镇伍合村的黑吉伍研,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虽然已经搬进自家的新房半年多了,但每次进出,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端详:灰瓦白墙,明亮的窗户,宽大的庭院,外墙精美的彝家花饰,专门的牲畜饲养区……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凉山一个美丽的缩影。

凉山这个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贫困人口从上世纪末的169.3万降到了2009年底的52万。当时,贫困群众绝大部分居住在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中,破旧、低矮、潮湿的“三房”,一度成为凉山极度贫困的集中体现。

据2002年调查统计,全州农村平均每7个人就有一个人住在“三房”里,共14.1万户。起初,凉山确定的规划是每年改造“三房”5000户。如果照此循序渐进地实施改造,要30多年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又怎么能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

从2003年起,一场消除“三房”的攻坚战打响。凉山州委、州政府将“三房”改造作为重点扶贫工程之一,由州本级财政筹措资金500万元和其他资金配套,按每户3000元的标准补助建材,改造5000户。随后,州级财政投入逐年加大,改造范围也不断扩大。到2009年,每户补助已提高到5000元。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十分关心“三房”改造工作。凉山州委、州政府立下军令状,“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三房”和危房改造任务。州委常委会上,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的话掷地有声:“就是再大的困难,也要坚决克服;就是再硬的骨头,也要坚决啃下去!”

为了把新村农房建设得既美观又实用,突出规划先行,引领“三房”改造。村庄布局以中心集镇、行政村为依托,“平坝尽量集中,山区相对集中,适度移民搬迁”;村落规划注重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编制完成30户以上村落集中打造规划5125个;民居设计突出彝家特色、川滇风格,以“采光、保暖、借景、通风”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要求,优化功能分区,做到人畜分居、厨厕分离、牲畜圈养,为每村提供1套由省建设厅印制的《四川彝区“三房”改造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并免费为群众提供70、80、90平方米左右的单体民居户型建筑图28种5000套。

如今,像黑吉伍研一样受惠于“三房”和危房改造搬进新居的贫困群众达14.1万户,约64万人。截至2010年10月底,历时8年的“三房”和危房改造基本结束。

“小板凳”推动大工程

过去的许多彝族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院坝,都习惯席地而坐;不是他们不喜欢坐板凳,而是家家户户根本就没有板凳。

2010年3月,刘奇葆书记第7次上凉山调研,对凉山的现状他看在眼里关爱在心里,提出“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

随后的4月20日,凉山州召开声势浩大的动员部署“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电视电话会议,计划用3年时间,使彝区群众现代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明显提升,建设新家园、倡导新生活、树立新形象。全州超过80万人直接参会和收听收看会议直播。

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如何破题?凉山从看似不起眼的板凳开始,引导彝区群众“不坐地下坐板凳、不睡地下睡床铺、不用锅庄用灶台”,改变随地而坐、席地而卧、裹毡而眠等传统生活习惯,树立勤劳节俭、清洁卫生、自尊自强、厚养薄葬等新观念,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群众现代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明显提升”的目标。

“不光给我们送来板凳,阿木科(彝语:干部)还进村入户进行宣讲,教洗脸、教刷牙,教我们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昭觉县大坝乡柯且村和洛五村的彝族村民们感触很深。凉山采取干部职工捐赠一点、州县(市)财政支持一点、社会各方赞助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采取政府招标、定点采购的方式,投入资金1603万余元。目前,送往彝区的板凳达128万余条。

“送板凳”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彝区群众衷心拥护,小板凳推动了大工程,引领了大转变。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在凉山视察期间,亲自为彝区群众赠送板凳及生活用品,鼓励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尽快摆脱贫困,创造健康文明的美好生活。刘奇葆书记赞誉“板凳虽小,意义很大”,认为“不坐地上坐板凳、不睡地上睡床铺、不用锅庄用灶台,是彝区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并与省长蒋巨峰等领导,带头为彝族群众赠送桌椅板凳。省直机关等也积极行动起来,一次即向凉山彝区群众捐赠了15万条板凳。

凉山还将“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结合起来,凉山州各联乡单位积极行动,在向定点联系乡村群众赠送板凳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彝区群众主动移风易俗,促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转变。广大彝区群众接受了板凳也接受了健康文明新观念,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村建设提速小康步伐

走在风景如画的凉山,砖砌筑墙、顶盖青瓦、雕梁画栋的彝家新居惹人注目,也为大地、田野、山川增添了鲜艳的民族色彩。

凉山州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整体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把新村建设摆在农村工作的优先位置,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业支撑、强化公共服务三大重点。

2010年以来,筹措12亿元建设资金,快速启动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88个“新农村百村示范”村、64个安宁河谷新农村集中连片示范村建设,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村落民居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建农房3704户、改建3964户、扩建661户、风貌改造19388户。与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水利渠系524公里、农村道路737公里、沼气池6922口,新增有效灌面50453亩,整治土地16407亩。特别是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示范片、示范村围绕优质粮食、特色水果(干果)、优质蔬菜、蚕桑、烤烟、草食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完成种植业280454亩,畜禽存栏达647879头(只),出栏达619255头(只)。

这年8月,凉山州委和州政府分片区几次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各县市比学赶帮。也是在8月,四川省政府通过了为期11年、预算资金需求超过600亿元的《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出台了支持凉山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尽最大努力解决大小凉山如何脱贫致富的问题。

今年,是全面启动实施省委、省政府《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的第一年。4月26日,凉山州“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启动仪式在昭觉县普诗乡“彝家新寨”建设现场举行。凉山将用5年时间完成1190个“彝家新寨”建设,涉及大凉山彝区10个县的9.89万户农户,49.58万人,项目计划总投资85.3亿元。

按照年度计划,今年内将基本完成334个“彝家新寨”建设。据介绍,“彝家新寨”建设以不宜人居、需易地搬迁和尚居住于危房,且自愿要求改造(迁建)的贫困农户为对象,有步骤、分阶段组织实施。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承诺不只是一张纸一句话,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说,“彝家新寨建设,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彝区脱贫致富、跨越发展,直接影响到凉山发展未来,是我州当前最重大的民生工程。”

显然,凉山在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继续把加快扶贫开发作为当前最重大、最艰巨、最紧迫的任务,坚持开发扶贫、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作者系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