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商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商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首次出京调研,首站到达江阴市新桥镇考察城镇化建设情况,对新桥镇于新世纪之初,面对土地少、人口多、企业散、农业弱、村容差的困局,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在江苏全省率先开展“三集中”改革(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农商行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并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之中的江阴农商行,自2001年12月成立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坚定服务“三农”的宗旨,坚持服务农村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强化自身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作用,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新桥镇城镇化建设中去,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支持城镇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在地方城镇化建设方面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格局初步成型。目前新桥镇13000多亩农田已有11800多亩实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90%以上,土地集约化水平得到提升。以阳光生态农林等为主体,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观光农业渐入佳境,农田亩均产出达到6500多元,高效农业比重达到95%以上。

产业结构科学转型,工业集约化、园区化发展迅猛升级。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夯实城镇化建设基础;工业集约化程度快速提高,近100家企业进驻园区,占新桥镇工业企业总数的85%以上,园区企业对全镇的利税贡献率达到98%。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功能配套、产出效率、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人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民市民化、保障化步伐日趋加快。农民不仅居住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居住环境优美,配套建设完善,生活富足便捷;农民收入逐年提升,去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5万元,是十年前的3.6倍;居民充分就业,镇上80%以上的农民成为现代产业工人。

(二)在农商行发展方面

首先,资产规模取得新突破。该行在大力支持各镇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截止2012年底,新桥支行存款余额达12.09亿元,贷款余额达13.91亿元,分别比2003年当地城镇化初期的5.44亿元存款余额,5.26亿元贷款余额翻了一番有余,企业开户率达到98%。全行资产总额达715.77亿元,负债总额达666.97亿元,分别比2003年底增长5倍多。

其次,业务结构呈现新优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兴起,信贷产品更新换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原来的种田大户变成了高效、集约、现代化农业,行业风险显著降低,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新桥镇“三集中”改革至今,新桥支行始终保持了优质的资产质量,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均为“零”。

同时,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该行顺势而为,根据政府规划,将分理处搬迁至居民集聚区,使得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科学;同时,加快了产品创新,开办了企业和个人网上银行、自主理财产品,“便民支付”业务、积分商城、住房公积金网上汇缴业务、快捷支付业务和手机银行业务等新型服务渠道,实现了金融服务在全市的无缝覆盖。

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勇当先锋,为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

新桥镇位于江阴市东南部,面积1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万人,常住人口近6万人。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三集中”改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城镇化推进工业集约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新道路。

在新桥镇“三集中”改革过程中,该行充分发挥独立法人的机制优势,把自身的改革定位和业务拓展放到整个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统筹谋划,集中力量,不断探索,加强在银政、银企、银农之间的有效合作,倾斜信贷政策,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为新桥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

在银政合作中助推城镇化建设开局。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化工程,开展城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是融资问题。在进行“三集中”改革之初,新桥镇政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但面对骨干企业资本不够充足、民间资本不够强大的形势,该行首先发放4500万元贷款,帮助新桥镇政府从源头上缓解城镇化建设资金瓶颈制约。为确保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该行强化了对农村基建和绿色环保方面的信贷支持,先后发放4800万元贷款用于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心,发放4000万元贷款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镇化进程中道路建设、供水设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服务。

在银企携手中强化城镇化建设支撑。该行配合新桥城镇化建设规划蓝图,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以信贷投放引导当地产业结构良性发展,推动城镇工业集约化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打好基础。一是扶持园区建设。顺应“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大对园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目前,该行对新桥镇工业园区企业的支持面达到了100%,园区贷款总额达到13.43亿元,有力推动园区企业的发展,提升了园区集中化政策的吸引力。二是培育发展后劲。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推动了一批绿色环保、科技新颖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炎鑫科技、石油机械、强力化纤等企业已经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培育小微企业方面,则通过银贷通业务灵活扶持,目前发放20张银贷通卡,授信额度2130万元。三是活力支持大型集团。通过运用富裕资金,见缝插针,灵活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阳光、海澜二家大型集团企业更好地经营提供融资服务。

在银农共进中夯实城镇化建设基础。该行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主动成为建设农村经济的先行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支持规模农业。随着新桥镇土地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该行首期发放贷款3000万元,支持阳光集团成立面积1.1万亩的阳光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成一个集园林绿地、生态养殖、农产品贸易、休闲观光、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培育特色农业。积极扶持具有市场前景发展好、种植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业,累计投放近5000万元贷款,培育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带动了一批农民致富。如以园林绿化及花木树苗种植、销售为经营方向的海馨园艺,以特色养殖业为经营方向的神龙生态园等。

(二)民生为本,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在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该行始终坚持“离您最近,和您最亲”的企业服务理念,以注重提升服务能力为前提,向市民提供民生领域的全覆盖综合金融服务。

优化网点布局。一方面,随着新桥镇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村级农田逐步向规模化转变,该行及时调整服务重心,将原设立在行政村的分理处迁址至城镇商贸居住区,增强金融服务辐射力。另一方面,该行投入大量资金,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电子化工程,在新桥镇居民集中居住区、企业园区等场所安装了16台自助存取款机,同时,为弥补行政村金融服务空白,还设置了6个助农取款点,促使金融服务延伸到全镇各个角落。

创新融资产品。为满足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市民化后形成的多层次金融需求,该行不断加快产品创新,初步形成了适用于农村金融的融资产品体系。在企业融资方面,相继推出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支票授信和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新型质押贷款,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在个人融资方面,通过开办信用卡业务,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农民创业贷款和个人助学贷款,满足农民个人消费需求,帮助农民创业致富。

主动履行责任。自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实行以来,该行主动承接地方政府10多项量大繁杂、涉及民生的支付业务,并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行政罚没款指定银行。仅在新桥镇办理代付失地农民补贴、粮农补差、独生子女补贴,代付城保、农保、退休人员、老年人、“三集中”养老金补贴,月发放量接近3万笔。

三、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桥镇的“三集中”改革,是该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江阴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该行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内部政策加以解决,如支行在参与当地城镇化建设中受规模限制,面对存贷比超限的困扰,总行可以倾斜信贷政策,调剂资金给予支持,引导支行确定发展方向。但对于更高层次的难题,则需要通过外部各界合力加以解决。

小银行服务大企业面临的尴尬。企业做大做强后,一方面议价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产生贷款集中度风险,而县级农商行受资本、规模等约束,很难维系凭借一已之力培植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最终只能被迫“放手”。

低效益与高风险带来的困扰。现阶段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农村小微企业、经营性农户风险系数大、抗风险能力差,部分经营存续期间很短。农商行在扶持这类客户时,如果加大扶持力度,则风险管控压力很大;如果谨慎投入,则又不符合相关监管指标,处境两难。

义务与权利不对等带来的发展压力。虽然农商行承担了支农义务,但在业务发展时往往会面对严格的准入门槛,特别是部分条线性单位对农商行存在自上而下的排它性,给农商行做大负债规模形成了阻碍。

因此,为促使农商行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建议从政策层面、监管层面和发展层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一)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完善农商行资本补充机制和渠道,制订适用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差别化监管政策,帮助具备条件的农商行加快推进I P O进程,尽快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地服务农村骨干企业。

(二)加快优化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强化城乡一体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优化中小城镇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农户信用联保等担保机制,为农商行介入农民个贷支持提供必要条件和有利环境。

(三)协调缓解外部发展压力。充分考虑农商行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重点服务“三农”建设,服务农村中小微企业,面对的风险压力、利润压力都远高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特点,协调相关条线单位,取消不利于农商行发展的限制性条款,帮助农商行做大规模。

“两会”将“城镇化”提升为“新型城镇化”,并将之列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科学决策、稳健经营,把自身发展与新一轮农村城镇化建设大潮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

(作者系江阴农商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