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营美术馆,离春天有多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营美术馆,离春天有多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期,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昊美术馆、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等一批民营美术馆相继建成,这一波民营美术馆的开办,似乎预示着民营美术馆的春天的到来。

但调查发现,经费有限、展览审批手续繁琐、宣传力度有限、与公立美术馆地位不平等,这也是当前中国民营美术馆面临的普遍现状。

有关专家指出,近来民营美术馆不断涌现,更多的民营美术馆在交了学费之后痛定思痛,尝试走出自己的道路。在2014年,有理由期待民营美术馆们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民营美术馆再度发飙

中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一一炎黄艺术馆成立于1991年。之后,成都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等民营美术馆相继出现。

进入2000年后的十年内,掀起了以今日美术馆为代表的第二波民营美术馆兴建热潮。犀锐艺术中心、上海多伦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以及外资引领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先后成立,这一波民营美术馆热更趋向于私人藏家的个体意愿。

1月7日,印尼华人收藏家余德耀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在上海徐汇滨江举行落成典礼。与之相距约一公里,龙美术馆西岸馆也于3月18日开馆。

印尼华裔收藏家余德耀,对于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余德耀的收藏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所有声名显赫的艺术家。

据悉,余德耀美术馆首展于今年5月举行,展出来自余德耀收藏的100件当代艺术作品,此后还将展出陈箴、卡特兰等当代艺术家的个展。

而2013年12月18日成立的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王薇夫妇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重要的买家之一。他们对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油画、瓷器都有涉猎。

据称,目前龙美术馆已经形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媒介和艺术形态的古代、民国、红色经典、当代艺术四大收藏脉络。

同时,位于上海浦东、由浙江籍商人郑好创办的昊美术馆,开幕日期从去年拖延至今,估计今年10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揭幕。

据介绍,昊美术馆以展示当代艺术收藏为主,包括郑好这些年收藏的吴冠中、赵无极、群、曾梵志、张晓刚、达明・赫斯特、草间弥生等的重要作品;而近3000平方米的昊景泰蓝博物馆,则以元明清的珐琅制品收藏为主。

除了由收藏家创办的民营美术馆,几家由集团出资创办或更新的民营美术馆也先后成立。去年6月,建筑整改后的上海震旦博物馆在上海浦东重新开馆,这也是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完成的首个中国设计项目。

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是一位有着30多年收藏经验的台湾收藏家,他收藏了约6000件古器物,曾经三次将藏品出借给博物院展出。去年,陈永泰开设了上海震旦艺术博物馆。

去年6月,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开幕,开幕大展“意・象”规模庞大、占据馆内三层空间;去年11月初,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新馆开幕,该馆由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耗资1.64亿美元。

随着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收藏大鳄纷纷建立自己的美术馆,并形成依托自己丰厚的藏品,建立特色的美术馆趋势,收藏家身份及藏品的特色,亦成为民营美术馆最好的名片。

如今,全国注册民营美术馆大大小小已经发展到1000余家。自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法》颁布,将民营美术馆的地位合法化。对文物收藏和流通行为的规范,顺应了公众和市场对于收藏的需求。

短短两三年间,上海即有如此之多的新兴美术馆建成。如果说它们构成了民营美术馆的新一波浪潮,也未尝不可。

十多年前,中国地产业一枝独秀,因此由地产财团办美术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可能因为美术馆烧钱的程度,超过了投资人的判断,因资金断裂而倒闭,就不足为奇了。

据统计,700万人口的瑞士有600座美术馆;而中国的美术馆数量却只有200来家,仅为瑞士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美术馆出现,无疑是对公立美术馆的有益补充,也是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美术馆成长烦恼

1991年,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自炎黄艺术馆始,民营美术馆已经走完了20余年的坎坷之旅,但还是没有走上康庄大道。

据称,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其中不少瓶颈已经存在20余年,甚至未来还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由于民营美术馆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在体系建设上还需不断探索。国内的很多民营美术馆定位不清楚,甚至没有藏品,因而不利于美术馆的研究工作;再加上民营美术馆之间缺少合作和交流,也导致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势单力薄。

目前,中国民营美术馆最大的困难是“生存问题”,而“生存问题”的实质就是资金问题。投资兴建美术馆需要大量资金,但这批数额不小的建设资金并不是资金问题的症结所在。美术馆建成后如何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筹集充足的资金保证美术馆的正常运营,才是资金问题的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有效的资金链,保证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的介入,民营美术馆每年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的运营资金,对于任何企业或个人都是不小的负担。

分析人士表示,现在国内相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成熟的艺术赞助氛围很难形成,进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和海外基金进入民营美术馆。这在深层次上,直接影响了民营美术馆资金链的打造。

“建美术馆容易,养美术馆难”,这是民营美术馆不能回避的一大难题。中国有不少民营资本对私人美术馆觊觎已久,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终极原因只有三个字:“养不起”。

据称,一个工作人员40人左右、展场面积4000平米的美术馆,一年包括水电、人力等在内的运营成本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要举办高质量的展览,运输、保险、展品进出口的费用更大。

如果要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上佳的场馆,每平米每年的运营成本是2.2万,要兴建一个5000平米的美术馆,每年的运营成本需要1.1亿。

民营美术馆是个“烧钱”的地方,收藏、办展、研究、教育四大功能,每一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否则就寸步难行。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多数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成本都靠企业的资金支持运营,这也导致投入难以为继。95%的民营美术馆背后实际上是地产公司在撑腰,经济上有风吹草动,会直接影响到美术馆的生存。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不容乐观,这将对民营美术馆生存是一个考验。

那么,地产公司为何青睐民营美术馆?因为兴建美术馆,可以让社区文化档次提高,楼盘价值也随之上升,这被称为“变相回报”。更极端的是,有的人打着民营美术馆的旗号征地,实际上只拿其中一小部分面积建美术馆,剩下的用于商业开发。

几乎所有民营美术馆在创办初期都有过成为一流美术馆的抱负。但是不难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失去耐心,美术馆陷入长久的平庸。客观地说,在中国近十几年来创建的数十家民营美术馆中,运营良好、符合美术馆标准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为了自负盈亏,一些民营美术馆不得不从事绘画作品的买卖,实际上是以“美术馆”之名行画廊之实。目前,许多民营美术馆并没有完全杜绝卖画,只是不把卖画作为主业而已。

有关专家认为,民营美术馆曾经尝试通过引进基金会、寻找赞助合作、推出延伸服务等渠道支撑美术馆的稳定运营,但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造血模式。

正因为资金的持续性没法保证,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民营美术馆第一波浪潮中“吃螃蟹的勇士”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死”在了沙滩上。

成立于1998年的上河美术馆由成都地产商投资,可谓国内第一家收藏、展示和研究中国前卫艺术的当代美术馆。当2001年出资方资金链断裂后,它骤然宣告停馆。

而与上河美术馆几乎同期成立的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几年后也因为资金等问题而难逃倒闭的命运。

民营美术馆如何突围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国内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解决民营美术馆的诸如税收、捐赠等具体问题的有关法规,致使国内企业无心捐赠,国外基金无法介入,导致美术馆资金来源单一化。

在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体制,具体表现在政策优惠方面,特别是税制方面的优惠。这些优惠政策为基金会的成立创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激励了捐赠,慈善活动,保障了私立美术馆资金的来源。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中国与西方的整体文化政策与环境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体制,但是亦可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西方私立美术馆的发展经验。

首先,应当改革相关税制,构建整个非赢利组织的税收法律体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产生税收漏洞。

其次,调整指定和规范旨在激励捐赠行为的捐赠税收制度。目前急需健全的是扩大优惠税种和扩大税收优惠对象,以及扩大享受捐赠税收扣除优惠的范围和捐赠渠道。

另外,应放宽和优化当前民营美术馆的制度空间。政府应当尽快简化民营美术馆设立手续,降低设立门槛,破除限制。

调查发现,经费有限、展览审批手续繁琐、宣传力度有限、与公立美术馆地位不平等,这是当前中国民营美术馆面临的普遍现状。

有关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民营美术馆与公立美术馆,让民营美术馆、公立美术馆公平竞争,让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如果国家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各级政府购买民营美术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鼓励民营美术馆同公立美术馆竞标认购政府资助的公共文化艺术交流项目,由国家给民营美术馆营造同公立美术馆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此举一方面可以解决民营美术馆的部分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活动的巨大影响力帮助民营美术馆进行宣传推广。这对于亟须关心和扶植的民营美术馆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是最为实惠的扶植民营美术馆的举措,也是提高政府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举措。

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应该和整个政策体制的健全过程是同步进行的,美术馆需要时间完善自身,体制的健全更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真正促进民营美术馆的健康发展。

当前民营美术馆还面临自身管理经营体系不完善的难题。民营美术馆的内部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很多民营美术馆基本上实行的是投资人的人格化管理,没有形成基金会和法人体制下的执行馆长负责制;另一方面投资者缺乏明确的规范意识和运作知识与技能。因此,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是民营美术馆发展的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残酷的发展压力下,有一些民营美术馆打破了各自为战的现状,走上了“抱团”发展之路。

去年年初,数家南京民营美术馆共同筹备成立了南京艺术联盟,除了吸纳民营美术馆外,还接收拍卖公司、画廊等艺术机构。通过这种联合发展的模式,当地的各民营美术馆之间能更方便地进行互动与交流,借助这个共享平台提升艺术推广的影响力,形成发展合力。这一举动也给国内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众所周知,美术馆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文化象征。一家美术馆,不仅仅是展览,更是艺术知识的生产和普及的场所。著名画家陈丹青曾言:“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真正的美术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美术馆文化,而只有美术馆。”

而社会大众永远是文化艺术的推动者,如果一家美术馆无人问津,无疑是最可悲的一件事。民营美术馆只有不断向民间推广,培养和提高民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进而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也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努力,以提高公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发欣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