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总结出“藏汉英”三语句型结构翻译规律,为我校师生提供了简单、明了,实用的翻译素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具体研究了翻译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课堂教学环节和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等情况。调查表明,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不仅针对性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而且此研究对于我校藏汉英翻译专业的继续开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藏汉英 句型结构 翻译 问卷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45

1 调查的实施

《翻译》是教育部制定的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英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和技能课程,主要从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翻译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国内院校开设的《翻译》课程,如: 英汉汉英等翻译课程理论基础扎实,教材建设完备,形式多样,实践性强。然而,很多国内外的翻译研究局限于双语的研究,如: 英汉翻译,汉英翻译,汉藏翻译,藏汉翻译,鲜有结合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翻译理论,以至于至今还没有一套覆盖这三种语言的翻译教材。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于2007年开设了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藏汉英翻译本科专业。 该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得到了学校领导关注,也引起了较多的社会关注。 但是, 我院开设的藏汉英翻译专业方向的课程,如: 藏英、英藏翻译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翻译资料匮乏。在过去,由于资料的短缺, 讲解这些课程的教师只能通过已学过的英汉翻译理论知识和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讲授这些课程, 而学生只能通过“英汉翻译课程”、“汉英翻译课程”、“英汉实用翻译课程”等课程的学习来摸索藏英翻译的技能技巧,使得学生对藏英翻译技巧技能掌握不够,应用实践能力较差。不少学生藏汉英基础薄弱,加之没有基本的藏汉英翻译理论指导,对于极其简单句型的翻译都束手无策, 翻译质量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内地部分高校的课程建设和我校藏汉英翻译专业课程建设实际情况不相符,无法照搬内地院校的教学机制和素材。

1.1 调查内容、目的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已开设的“藏汉英翻译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院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其次了解学生对该专业课程开设前的期望与开设后的感受;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翻译课程和实践翻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了解“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能否为该专业课程的继续开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2 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全部为懂藏汉英三语的生源学生,包括: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2009级藏汉英翻译班、2009级英汉翻译班和2010级英汉翻译班的学生,并于2012年 11月26日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 回收有效答卷43份。 有效答卷中, 男性 14人, 占总数的 33%; 女性29人, 占总数的 67%。学生生源按拉萨和地区分别排列为13人和3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0% 和 70%。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翻译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的43名学生中, 41人(95%)从小学开始学习汉语, 故有扎实的汉语基础; 15人(35%)藏文高考成绩超过了100分, 5人(12%) 通过了藏文等级考试二级, 23人(53%) 通过了藏文等级考试四级。 因此,调查得出43名学生都有一定的汉语和藏语基础。学生们虽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远不及藏语和汉语。 通过调查发现,43名学生中只有7人(16%)通过国家级英语等级考试, 即1人(2%)通过国家英语六级, 6人(14%)通过国家英语四级; 23人(54%)没有参加或通过任何级别考试; 13人(30%)只通过自治区三级考试。 这一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

这一问题恰巧也体现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上。 调查显示, 8人(19%)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得分在该课程卷面分的 80% 以上, 21人(49%) 平均得分在该课程卷面分的 70% 至80%, 13人(30%) 平均得分在该课程卷面分的 60% 至70%, 只有1 人(2%)考核不合格。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虽然98% 的学生通过了考试, 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属中下等。 这一结果与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的高低是分不开的。 入学时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抱有较大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但因英语基础差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标准。

调查还显示, 70% 的学生在上该专业课前对翻译教学抱有较高的期望; 而上完该门课程后,有高达23% 的学生对该专业的翻译教学给予了不太满意的评价。 学生在上该门课程时出勤率也很一般, 即51% 的学生全勤、 9% 的学生缺勤一次、 高达14%的学生缺勤两次或三次以上。 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习该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大不如前。学生在调查中还反映,通过上 “藏汉英翻译专业”这门课程,虽然懂得了最基本的翻译理论,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 实践环节少, 很难对一些最基本的翻译材料进行准确恰当的翻译。 这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翻译课程的积极性,而且给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多精神压力。

2.2 课堂教学环节分析

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藏汉英翻译专业的课程教学包括英汉, 汉英翻译教学, 藏汉互译翻译教学, 以及英藏互译翻译教学。调查显示, 授课教师因不是翻译专业出身, 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及翻译实践,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评价授课教师时,35% 的学生认为授课情况很一般;40% 的学生认为两年的专业学习收获不大。这一缺陷直接导致了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藏英,英藏, 藏汉, 或汉藏翻译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期望学院多选派精通藏、英两种语言的教师来教授这门课程,这为今后学校和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笔者认为学校和学院在加强英藏互译翻译课程的建设中,应从英藏互译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出发,重点培养相关专业教师。

根据调查,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也有不少学生希望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经调查,3人( 7% ) 为 “藏汉英翻译” 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太多了,12人 ( 28%) 认为教学内容刚好合适, 而20 人 ( 47% ) 认为教学内容较少,和8人 (18 % ) 认为教学内容完全不够。 据分析,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与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有密切的关系。 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 所以他们希望教师能够传授更多的知识;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或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 或因英语基础差赶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当然,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可能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放慢讲课的步伐。

调查显示,除了2名学生,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多少有帮助。但是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课程要求相去甚远:21人 (58%) 偶尔主动学习, 但没有计划;而12人(34 %) 表示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进行针对性学习;3人(8 %)在学校得过且过,根本没有学习。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在强调翻译实践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度。笔者认为翻译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对翻译事业的热忱。然而, 调查显示学生的翻译实践次数太少, 因此, 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做不同程度的翻译工作。

3 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 结合了三种语言的特点, 对三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了有规律性的材料。“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 综合性强, 可比性高。 此研究能够为我院藏汉英翻译专业教学师生提供既符合实际,又见效快的辅助材料。

据调查,80% 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翻译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同时, 学生对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句法结构熟悉程度很一般:没有一个学生对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句法结构非常熟悉; 8人(19 %)对此比较熟悉; 33人(76 %)对此了解一般; 2人(5 %)对此不熟悉。调查中, 90% 的学生认为在藏汉英翻译课程教授中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句型结构的比较讲解是有必要的,所以他们希望藏汉英翻译课程的授课在现有的翻译教材基础上能够紧密结合藏汉英三语句型结构比较的辅助材料。 学生认为藏汉英句型结构的比较与讲解不仅能够加深对藏汉英三语知识的了解,而且能够提高翻译的实践能力和准确度。

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不仅符合区情,而且对翻译课程的教授和学习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第一,此研究将突出藏汉英三种语言的有机结合,即通过这三种语言的句型结构比较分析,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句型翻译规律,为我校藏汉英三语翻译教学提供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料;第二,为我校这门特色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第三,为今后更复杂的翻译规律研究,和符合我区、我校实际情况的藏汉英翻译专业教材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第四,为我校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打好基础;第五,为从事藏汉英翻译的国内外人士提供简单、明了、切合实际的理论基础。针对我校自从2007年开设藏汉英翻译专业以来出现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笔者认为该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弥补教学资料不足的缺陷,而且对该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4 结论

藏汉英翻译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 但是师资力量薄弱,翻译资料匮乏。学校及学院领导应加强对该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 应多选派精通藏、英两种语言的教师来教授相关课程。授课教师不但要加强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而且要提高英藏翻译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在强调翻译实践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度。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英语水平, 拓宽知识面, 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从目前该课程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急切希望能够学习较系统的三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翻译技能技巧。“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 综合性强, 可比性高。 此研究能够为我院藏汉英翻译专业教学师生提供既符合实际,又见效快的辅助材料。 该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弥补教学资料不足的缺陷,而且对该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邓江雪.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学习月刊,2012,(10).

[2]梁林歆.论高等院校翻译课程教学改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3]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4]胡晓娇.对英汉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5]佟玲玲.浅谈英语翻译教学与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作者简介:白玛曲珍,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拉萨 850000

尼玛普赤,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拉萨 850000

央宗,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拉萨 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