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铜镜篇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前一直以为铜镜是难得的古董。千百年前的器物,埋在土下,不是腐烂,就是锈迹斑驳。出得土来,能保持完好的,大概是凤毛麟角,稀罕之极。曾经在博物馆和几本介绍古董的画册里见识过一些铜镜,如汉代的透光镜、神兽镜,唐代的海马葡萄镜、回文镜。使我惊奇的是,这些经历了千百年的铜镜,竟然完好如新,光可鉴人。镜面绿光莹然,仍可照脸,而背面的雕花,不管是简洁还是繁复,造型都生动有趣,线条都曲折流畅。古人的情趣和才智,在这些铜镜中可见一斑。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收集铜镜的玩家,这是那些有钱人的闲情。不过,我也曾拥有过几枚铜镜,我抚摸着它们产生过很多遐想。
80年代的最后一个夏天,曾经好几个月不写一个字,除了读书听音乐,就是逛古玩市场。介绍我去古玩市场的是老记者谷苇先生。我去古玩市场时,口袋里不放什么大钱,百十来元而已。逛古玩市场,对我来说好比参观民间博物馆,既开眼界,也长知识。见到有意思的而且价格不贵的古玩,也可以买几件。去过几次古玩市场,我的书橱上居然有了宋代的瓷罐、明清的瓶盘。在市场的地摊上,也看到了铜镜。有些铜镜看上去确实是从古墓中出土的,已经被锈蚀得百孔千疮,不成样子。只是从外形上还大致能辨认出这曾经是一枚铜镜。这样的东西价格并不贵,不过我一点没有兴趣。对考古和历史学家来说,它们也许代表着历史,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俗,大有内涵可深考,而对我来说,它们只是几片陈腐的烂铜,毫无美感。
有一天,地摊上的一枚铜镜吸引了我。这是一块直径约十厘米的铜镜,镜面平滑,莹然有光,镜背是古朴的图纹。尽管没有斑驳的铜绿,没有被腐蚀的痕迹,却古意盎然。尤其是背面的图纹,线条简练生动,犹如刻在竹简上的隶书,是典型的汉代器皿上的饰纹。我看这铜镜不像是今人的赝品,然而经历近两千年却面目如新,又使人顿生疑窦。铜镜的主人是一位来自北方的老汉,他解释说:“这铜镜,不是坟墓里出土的,是家传的,一直有人用手抚摩,所以不生锈。是真古董,不会假。”我花两百元钱买下了这枚铜镜。后来经内行的朋友鉴定,说这铜镜是东汉的产物。两百元买一枚汉代的铜镜,简直不可思议。将约两千年前的铜镜把握在掌心,面对着光滑的镜面,只见自己的脸在幽深的暗光中隐约浮动,不禁浮想联翩。这枚历经千年的铜镜,曾经照过多少人的脸,曾经反射过多少喜怒悲欢的表情,我无法知道。但是,可以任由我想象。
我得到的第二枚铜镜,是一枚海马葡萄镜,也是从地摊上淘得的。买它,纯粹是因为它的名气。这枚铜镜背面曾经有过极精美的海马葡萄的浮雕,可惜已被漫长的岁月腐蚀得面目全非,只能在一片斑驳的铜绿中依稀辨认它当年的风采。而它的正面,更是坑坑洼洼,怎么也无法让人联想到能够照脸的明镜。不过,它确实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可以引发思古之幽情。
第三枚铜镜是一枚方镜,年龄也小得多,是清初的物品。方形的铜镜并不多见,使我对它产生喜爱之心的是背面的汉隶铭文:“如日之精,如月之明,水天一色,犀照群伦。”16个字,刻在巴掌大的铜镜上,却描画出一派清朗阔大的境界,使人心驰神往。出让这枚铜镜的是一个来自上海市郊的老人,说一口本地话。他对我说:“这是我祖上自家用过的镜子,年代长久透了。”三百年,说“长久透了”,也不算过分。
我收集古物,并不是为了满足占有的欲望,更不是想保值发财。只是在收集和欣赏的过程中品尝到了旁人难以捉摸的快乐。拥有这3枚铜镜之后,不再觉得铜镜遥不可及,它们对于我再没有什么神秘可言。那枚东汉铜镜和海马葡萄镜,我先后送给了朋友。让好朋友们也能和我一样从中得到快乐,这两枚铜镜便增加了价值。而那枚方铜镜,至今仍在我的书橱中,斜靠在那套《莎士比亚全集》前,使我一次又一次想象那“水天一色,犀照群伦”的境界。
(选自《赵丽宏散文集》)
[阅读思考]
1. 文章第二段提到了在地摊上看到的一枚被锈蚀得千疮百孔的铜镜,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2.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喜欢3枚铜镜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①表明作者喜欢铜镜是因为铜镜呈现的美感;②表明作者收藏古物在于品味隐藏其中的快乐;③引出下文对3枚铜镜的描写,为写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行铺垫。
2. ①第一枚铜镜古意盎然,其幽深的暗光让人浮想联翩;②第二枚铜镜历史悠久,可以引发思古之幽情;③第三枚铜镜历史虽不久远,但其背面的汉隶铭文描画出一派清朗阔大的境界,使人心驰神往。
[写作借鉴]
一、 线索明确,结构清晰。本文以铜镜为线索,先后写了在古玩市场上见到的被锈蚀得千疮百孔的铜镜,自己收集的古意盎然的铜镜、海马葡萄镜和一枚方镜。详写的3枚铜镜又以时间为线索构成并列关系,与略写的被锈蚀的铜镜进行对比,表明了作者喜欢铜镜的原因。文章首尾两段与主体部分构成“总—分—总”的关系。首段点明铜镜的特点,表明作者对于铜镜的喜好,引出下文对于铜镜的描写。尾段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表明了作者对“收集”的内涵的理解,再次表明自己的情感倾向,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二、 特征鲜明,语言含蓄。文章主体部分写了3枚铜镜,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了其特征。多变的角度一方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文章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含蓄优美的语言是本文的另一特色。文章结尾写道:“那枚东汉铜镜和海马葡萄镜,我先后送给了朋友,让好朋友们也能和我一样从中得到快乐,这两枚铜镜便增加了价值。”引发了读者对于真正的“快乐”与“价值”的思考,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作者系山东省微山县第三中学教师仲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