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骑车去登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0年间我攀登雪山有60多次,登顶了19座雪山。我总是在寻找更高、更难的山峰,总是在想难道登山只有这一种玩法吗?今年6月,我把目标锁定在了甘肃省的七一冰川。七一冰川距嘉峪关市区130公里,是亚洲离城市最近的冰川,因为是在7月1日被发现的所以得名。6月10日,我们陆续到达嘉峪关,这座小城干净美丽,空气清澈得可以看到100公里外的雪山。我们骑车去登山的行程就从这里开启。
向着雪山前进
早晨8点,我们集结。起初的10多公里,还比较轻松。经过嘉峪关古关城,出了城区,一路顶风,太阳暴晒,一个小时后我就晒成黑白照片了。空气非常干燥,我没有感觉出汗,却口渴得很,看到两条手臂上白花花的,才意识到原来汗水以固体的形式出现了。带着满身的盐巴,顶风逆行,有一种对抗的。不过这种让我们迎来了第一位抽筋的队员,也许这暗示着此行将不再轻松。
拐弯离开国道,一条笔直的道路直接通往雪山,向山而骑是我们的追求。几十公里的山路上坡,没有一个拐弯。爬坡,爬坡,齿轮比从2比4到2比3一直到2比2,时速从20到15一直降到6。我们面朝雪山艰难地骑着,却不想停下运动的双腿。“好像有个无形的家伙一直在拿钝了的刀子不断割你的双腿”,队员陆洋是骑行发烧友,他的这番话形象地说出了我们的感受。由于长时间被拉矿的重型卡车碾压,道路已经一段段地成了碎石路,这又增加了骑行的难度。风似乎停了,烈日不断地带走身体的水分,汗水终于可以顺着下巴滴下来了,双腿机械地运动着,雪山却丝毫没有离我们更近。
回头看看爬过的道路,前方是连绵的祁连山脉,白雪皑皑。两边都是戈壁和雅丹地貌,干燥无比,就像西北人的性格,直爽而干脆。连续25公里1比2的配速真是折磨人啊,不断有队员下车选择推行作为放松。出发6个小时,顶风上坡行进了60公里,我们开始寻找可能的营地了。雨季还没有到,道路两边只有干涸的河床,一片绿洲出现在我们眼前。那里有个村子,方圆20公里再没有人烟,一条水渠流过村子,村子对面还有平整的草地,这是天赐的好营地啊!
这一天骑行7个小时共65公里,海拔上升1000米,不少队员已经腿酸屁股痛。第二天还有80公里的骑行,海拔还要上升1200米,还要翻过两个海拔4000米的大阪,其中还要下降几百米。最考验人的是,柏油路几乎没有了。要知道,我们在砂石路的骑行速度只有每小时5-8公里,不断地骑行也要1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我们能行吗?
翻越土大板
一晚上的休息,大腿的酸胀和屁股的疼痛丝毫没有减弱,但前一晚不断说着各种放弃理由的队友们又相互鼓励着踏上征程。山地车不断向上艰难爬行,我们在砂石路中寻找相对平坦的车辙,以躲避小石块。已经有车子的脚踏被踩了下来,幸亏还有备用的,赶紧换上继续骑。
开始盘山了。昨天的坡只是上坡,今天才是上山。齿轮比已经没有选择了,1比1,前面最小的盘,后面最大的盘,再也不求速度,只求继续骑行。我们不断地想象着,前面那个坡顶就是土大阪的垭口,但是现实总是告诉我们“下一个才是”,到了下一个才知道,每一个都不是。大腿肌肉始终保持紧张状态,还要提防着满地的碎石,此时的心情也不再抱怨艰苦了,而是生出了一种近乎朝圣的感觉。
幸福总是来得那么突然,前方出现了五彩的经幡,垭口到了。这短短的20公里,竟然用了4个小时,艰辛程度可见一斑。在垭口可以看到周围连绵的雪山,雄伟的祁连山,我们来了!骑行了累计10多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下坡路,飞吧!我骑着车,以近50公里的时速,向山下冲去,砂石飞溅,汹涌,努力控制着平衡,拐过连续的弯道。10多小时的上坡,带来这10分钟的畅快,值!这8公里的下坡,只用了10分钟。
由于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为了后面登山的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午全体队员上车,翻越最后一座大阪,前往七一冰川景区。错了,有一个人,已经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山而行了。
单挑日
他就是陆洋,他不想放弃,还有50公里的全程砂石路,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大阪,再爬升到3800米的景区管理处,他行吗?我觉得不靠谱,不过我尊重执着的人,让他试试吧。
我们坐着汽车都用了一个多小时到达七一冰川景区,安营扎寨后开始登山技术装备的使用培训。别忘了,我们是骑车去登山,骑行只是一半,登山即将开始。时间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培训也结束了,晚饭时间也到了,陆洋还在路上,大家都在牵挂着他。
7点,约定的时间到了,我让三娃开着越野车去接我们的单挑勇士。不到10分钟,三娃一个人开着车回来了,陆洋呢?他怎么啦?
他还有2公里就到啦!他要坚持骑完这2公里,三娃告诉大家。哇,他竟然做到了!
所有队员都激动起来,长枪短炮准备好,还有骑车下去陪伴冲刺的, 姑娘们组成了拉拉队,欢迎我们的单挑勇士归来。看到大家都出来迎接,陆洋也用最后的力气,摇车冲向终点。
今天是他的单挑日,他赢了自己!
训练日
接下来就是七一冰川主峰的攀登。由于队员很多都没有高海拔登山经验,因此培训是保障大家安全登顶的重要手段。我们把队员分成两组,有过高山冰川结组攀登经验的队员分为一组,由菜头教练带领,进行自由攀爬冰川训练,同时考核大家的技术操作是否熟练。
冰坡行走是最基本的冰川技术,另一组的队员还是第一次穿上冰爪,拿起冰镐。七一冰川完整的冰舌和冰塔林给我们提供了完美的训练场地,各种不同的坡度,法式、德式技术可以混合使用。队员从颤颤巍巍地行走,到自信地穿行冰川,这才找到了冰坡行走的感觉。
滑坠是登山中后果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学习滑坠制动,将制动的技术变成自然反应,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队友。当然,最好的技术是不要让滑坠发生。我们这次攀登,采用的是结组技术,并不会像其他队伍一样修路,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结组行进、跨越冰裂缝和相互保护等技术。
此次攀登,我们计划从景区管理处直接出发,跳过大本营,单日登顶。这样可以减少队员的背负,也减少扎营对高山环境带来的影响,当然这也意味着登顶线路变得更长,一天之内我们要从海拔3800米上升到海拔5150米,垂直高度1350米的往返,着实不轻松。
不过骑车来登山的好处就是,高原适应的过程已经在骑行和训练中完成了。既然是结组,我们就要分为四个小组,第五组是七哥一个人带着雪板,选择线路,AT上山。这里解释一下,AT是欧洲国家对Alpine Ski Touring的缩写,也就是踩着雪板上山。菜头教练是体能最好、技术最强的,他带领体力最好的队员组成第一组。我第二组,MAX第三组,向北带领第四组,也是相对最弱的一组。我一直希望是我来带领第四组,登过山的人都知道,带最后的一组是最累的,而且登顶的机会也是最小的,向北是来帮忙的,我不能让他来肩负这么辛苦的任务。但是他坚持带领第四组,关键组员也喜欢他,还是北哥魅力大。
冲顶日
预定的起床时间是4点,5点出发。凌晨3点,骤雨声把我吵醒。暴晒了3天,才迎来这个冲顶日,不会因为下雨要这么放弃吧?4点雨快停了,没有理由再赖床了。起床,早餐,带上头灯,一条光影组成的银龙出发了。夜色中大家行进得很快,大家对高原已经非常适应了。从海拔3800米到4300米的冰川末端,全队2小时就完成了。
换上冰爪,一组和二组基本同时出发了,三组也很快跟上,四组的队友也在后面了。冰川开阔,冰舌路段每个小组都按着自己的线路行进着,菜头带领的一组选择最直接的道路,瞄准顶峰就上了。我从他的左侧,稍远一点但是坡度比较缓的路线前进,MAX就选了一条更加缓的线路,七哥也从这边上。等到向北那组上来一看,三组三条线,到底跟哪条呢?郁闷了半天。
接近冰斗区域的时候,我们开始结组,这里的坡度开始变得更陡,而且也有出现冰裂缝的可能。结组后,大家回归到一条线上,菜头小组在前面开路。冰裂缝陆续出现了,由于凌晨山上下过雪,大部分都是暗裂缝。菜头也几次踩空,差点掉进去,好在我们后面几组就能看到裂缝了。
突然,菜头组的第二名队员虾米掉进了一个暗裂缝。幸好大家都经过了结组行进的训练,及时做好保护,虾米只是身子掉下去,脑袋还在裂缝外面。前后的菜头和小卡在确保安全稳定的情况下,竟然各自拿出手机相机拍照,记录下了这“美好时刻”。
MAX小组是全“素”组,就是全部都是男队员,行走稳健,向北那组慢慢地被落下了。总觉得离顶峰不远了,但总是看到菜头那组还在往上爬,从早晨5点出发,6个小时后,对讲机终于里传来了欢呼声,他们登顶啦!爬升1350米,一组登顶海拔5150米的七一冰川主峰!我们也在10分钟后到达顶峰,拍照留念。凯哥竟然有11面旗子拿出来拍照,其中还有动物保护协会的。休息半小时,我们开始下撤,MAX小组也到达顶峰了,向北带领的小组还在海拔4900米左右的位置,艰苦攀登中。加菲猫和花椒都已经显出疲态了,边走边歇,杨闯还是一如既往地晃荡着,北哥则一脸坚毅地向我保证,在关门时间下午2点以前带队登顶。路过加菲猫的身边,这个以往每次活动都哭个两三次的姑娘,一直被我们认为是队伍中最弱的,却坚持到现在还没哭,她说她准备好坚强了。
我们慢慢地向山下撤,太阳高照,裂缝露出了更多,还好基本都是小裂缝。七哥潇洒滑降,爬了6个小时,不到半个小时就滑走了,羡慕嫉妒恨啊!下午2点,向北小组终于登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全队登顶成功了。
尾声
这次活动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训练,其中有酸甜苦辣,一路下来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有后勤车是不是不够环保呢?是的,不过这是初次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大家来尝试这种方式,并且影响更多的人,日常的生活和攀登都更加环保。有品牌商支持,这是一场秀吗?是的,但是这是一场有意思的秀,每一个队员在活动中挑战自己,尝试新鲜的东西,好玩的东西。这场秀还可以用实际行动带给大家环保的理念,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的骑车去登山行程还将继续。今年的12月第二站,目标是哈巴雪山。我们将告别荒凉雄伟的大西北,去到温和委婉的云南。从丽江出发,沿着虎跳峡,骑行140公里,到达海拔2680米的哈巴村,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哈巴雪山,我们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