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管理中信誉危机带来的影响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管理中信誉危机带来的影响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信誉问题被更多的企业广泛关注。本文对企业信誉危机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信誉危机形成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誉危机;影响对策

近几年,我国企业飞速发展,在取得经济效果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信誉问题。如果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对信誉问题不够重视,势必会导致企业信誉危机的出现。企业信誉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当今企业生存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导致企业营销管理也将受到影响。所以,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信誉危机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对企业信誉危机的概念及信誉危机管理

什么是信誉危机?它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操作中出现了的问题,导致企业在社会及市场中可信度下降,甚至形成失信,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而使企业处于了一个随时将可能遭受危险以及出现损失的状态之中。企业信誉危机管理:指的是当企业正常的生产营销等工作受到突发事件或者重大事故影响时,其以前良好的自身形象受到破坏,企业从维护自身信誉的角度来应付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小成本,度过危机的管理活动。

二、信誉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1)信用意识淡薄和传统文化的束缚。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品德和信用意识决定对整个企业的信誉问题,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形象。目前来看,一些企业家认为,信誉只不过是个面子上的问题,并没有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规划之中。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已经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其约束力日趋减弱,但是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识、信誉观念还没能够适时的体现起来,市场经济的文化以及道德规范也没有完全形成,也就是在这个交替的过程中,产生出信誉危机。

(2)企业信誉管理方面缺陷。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它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经济学的角度方面看,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选择主要是通过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决定,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产生诱惑力。也就是说,如果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收益,失信行为变得没有意义,那么,经济活动主体就会采取避免失信行动的发生;但相反,如果失信的成本小于守信的利益,以至失信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时,使得失信行为变得有利可图,经济主体将有可能出现失信的行为,这便是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信誉危机的主要原因。

(3)不公平市场竞争和职能错位导致失信。企业的发存和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就是软环境,这个环境是靠政府来规范和维护的。但目前来看,政府一些相关部门和单位仍沿用计划经济时的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一是政府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这样使一些国有企业拥有很多“特权”,导致国有企业享有垄断的收益,使民营企业受到不平衡待遇,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失信现象的滋生。二是,政府在行使经济措施对市场进行间接干预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行政手段的出现,导致了政府官员权力过大、乱摊派、乱收费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市场信用的缺失。

三、信誉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1)对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企业的交易成本,例如:企业的谈判成本、信息资源的收集等,是一套具有结构设计的制度成本,也就是说企业在系统中的措施部署形成了过程成本。倘若企业的自身文化建设、价值等客观因素在内,导致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潜在丰厚的利润空间,而交易成本经济学也是构建在这一基础之上, 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之时,均渴望双方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但是,企业的交易过程经常不能够满足自身企业的需要,这就使在众多的交易行为中使用欺诈的行为来骗取一定的利益,从而取得企业自身的经济利润。假如这种交易行为建立在优秀的企业信誉基础上的,那么,双方进行交易时,投机取巧行为的出现就是降低。究其根本,企业的信誉经济价值的体现在:企业在交易竞争的过程当中,交易的对象和产品的差价差额,以及节约的交易成本,换句话说,公司的信誉所额外带来的增效利润,对企业经营管理、生存发展影响极大。

(2)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企业的信誉是随着企业的成立和运营而来的,它同企业的发展一样,要做到循序渐进,它是一家企业成熟的标志。有良好的企业信誉作为保证,企业可以在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过程中,以最小的交易成本实现最大化的交易合作。所以,企业通过建立最佳的信誉战略行为能够为企业的竞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过程的实现,是要通过社会共知和社会共同评价来认可的,主要体现在于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地攀升, 使企业逐步处于垄断地位;反之,企业将会失去信誉,产生信誉危机。那么,企业将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导致消费者逐渐对该企业的产品认可度淡化,对其需求也将逐渐减少,导致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地位不牢固,甚至还会被其他企业和社会所排斥,必然形成亏本经营的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3)对产品竞争的影响。创造经济利润、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在具体过程当中,企业的标志性产品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有效媒介,为提高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必然要实施经营战略。该战略第一要考虑到是对同行业市场是否具有影响、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否明显和长久,而获取这种产品竞争优势的渠道,主要是看企业实体所持有的战略。这个战略的运行,就必然要以企业的信誉作为前提和基础,由于企业需要通过产品获利,以达到利益价值,那么,就会在节约成本和差异化经营之间做出权衡,也要获得同行业之间的肯定,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只有企业以信誉为中心,充分综合各方面的经营战略因素,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可靠、更长久的市场竞争力。

四、解决企业信誉危机的有效措施

(1)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解决企业信誉危机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法治”,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建设,这些是要靠强制性的措施来实行的;一手抓“德治”,主要包括道德建设、诚实守信意识等,这些是要靠教育、舆论等非强制性的措施来实行的。在理论范畴上来讲,“信”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它是扎根于人们内心的观念和意识,具有自发性、持久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它不属于法律所管辖的范围,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力、约束力会比法律更加深远。因此,加强道德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法律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在解决企业信誉危机的角度来看道德建设,应以下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在社会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继承传统道德中的诚信思想,发扬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道德,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提高公民以及企业的信誉观念和意识。二是在企业开展以信用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使广大企业从管理者到员工都具备信誉意识,特别是对企业经管者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要使其明白:企业不仅经营的是产品,更重要的还要经营信誉。

(2)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信誉机制。信誉问题的好坏直接是关系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企业不讲信誉不仅会使交易成本提升,也会导致商家对市场不信任,使市场萎缩,甚至将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以,必须要建立一套市场经济信誉的机制。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体系。这是由于不稳定的政策环境,将会增加企业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这样一来商家重复博弈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企业也就无心去建立信誉。所以,要规范政府行为,以保证政策环境的相对稳定,就可以增强企业对长远利益的预期,从而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其次,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一些企业之所以出现信誉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才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所以,要建立起专业化的信息机构和系统,进一步加强资信评估机制,为商家提供企业的真实信息, 以确保信息传输渠道的畅通。最后,要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信誉是道德,法律是强制。不能仅依靠道德上的约束,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企业信誉的建立必然会增加困难。所以,必须要加大法律法律的惩罚力度、深度和广度,失信企业将其失信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一是发挥政府职能。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一个市场化的社会诚信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要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它可以包括:征信系统、评估系统、披露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等方面。征信系统是:由征信机构对分散在工商、银行、税务、检法、质检、审计等多个部门的企业信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记录和储存,建立企业信息数字库;评估系统是:评估机构对企业各种经济承诺的履行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评价出企业的信用等级;披露系统和信息查询是:由信用中介机构建立的企业信誉信息查询平台。社会诚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就像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信誉关系网,让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二是发挥社会职能。要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它们是联系政府与企业桥梁和纽带。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社会组织在治理企业失信、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从另一个角度来,也是企业间信誉之间的竞争。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仅重视自身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是不够的,也必须重视信誉问题,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国俊.企业信誉危机的成因及对策[J].企业活力.2008,(11)24-25.

[2]郭丹红.信誉危机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探讨[J].市场营销.2012,(5):105.

[3]沈红宇.信誉危机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9,(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