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选取种植面积、亩均年产量、亩均年产值、种植比例四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岳西县24个乡镇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分析了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岳西县茶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岳西县 茶业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对策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湖北省英山等5县接壤。全县现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4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事茶人口30万。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28元。

岳西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时期。陆羽《茶经·八之出》载:淮南,茶,出“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岳西位于大别山东段分水岭,为古舒州、寿州结合部。自唐代以来,生产的黄芽茶、兰花茶、天柱茶、闵山茶一直闻名遐迩。明清方志多有记载:此地“茶优异,多入贡”。茶叶是岳西县最大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全面分析岳西县主要产茶乡镇之间的空间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岳西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选取

1、研究方法

采用量图分析法,即在选取能反映区域茶叶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把各指标的数值按大小排列,再按一定的标准将每个指标分成优、中、劣三个等级,然后根据每个乡镇所得优、中、劣个数及其茶叶发展现状水平判断其茶叶发展水平的类型。把各县的茶叶发展水平分为3种类型:先进、中等和落后。凡是得优指标数大于或等于中等和劣等指标数之和者为先进型;得优等和中等指标数之和大于或等于得劣等指标数者为中等型;得劣等指标数大于优等与中等指标数之和者为落后型。具体可分为四步进行判断。

(1)计算第j指标的中等组的数值变化范围。可细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计算岳西县各乡镇第j指标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式中:i=1、2、3……N,N为所研究的乡镇的个数,j=1、2、3……M,M为所选取的指标的个数。yi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权值,Yi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另一相应值,x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岳西县各乡镇的平均值(下同)。

第二步,计算第j指标的均方差。计算公式为:θ=。式中,xi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值。

第三步,计算第j指标的中等组的数值变化范围。计算公式为:中间组上限=+,中间组下限=-。

(2)根据中等组的数值变化范围,将每一指标分成优、中、劣三等。一般,当第i乡镇第j指标的数值位于该指标中等组上限和下限之间则为中等,高于中等组上限则为优等,低于中等组下限则为劣等。

(3)确定各乡镇茶业发展水平的类型。根据各县所得优、中、劣指标数的多少,并参照其发展水平的现状把各乡镇的茶业发展水平分为三种类型:先进、中等和落后。

(4)判断指标选取的可行性和对各乡镇茶业发展水平类型划分的可靠性。通常用判断系数来衡量,公式可表示为:

K=1-=1-

上式中:K为判断系数,当K85%,说明评价是可靠的。因此,可以根据所选指标对各乡镇的茶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类和区别。S为属于先进类型的各乡镇得劣的指标数总和,T为属于落后类型的各乡镇得优的指标数总和,Si为属于中等类型的第i乡镇得劣的指标数总和,ti为属于中等类型的第i乡镇得优的指标数总和。

2、指标体系选取

反映茶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同时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等,这里选择了以下四项指标(见表1)来反映岳西县各乡镇的茶叶发展情况:种植面积(亩)、亩均年产量(斤)、亩均年产值(百元)、种植比例。

二、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对各指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表3。其中,K=1-=86.5%>85%,说明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可行的,评价结果可靠。

根据表1、表2将岳西县24个乡镇分为先进、中等和落后三种类型(见表3)。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出岳西县茶业发展空间差异分布图,见图1。

由图1可知,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总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先进类型的乡镇集中分布在岳西县的东北部和南部,中等类型的乡镇主要集中在东部,落后类型的乡镇主要集中在西北部。

三、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原因分析

1、先进类型的原因

(1)生产加工销售能力强,产值高。从总体上来说,在岳西县所辖的24个乡镇中,10个茶产业发展属于先进类型的乡镇都普遍表现出亩均年产值较高的特征(见图2)。

以得优指标数为4的菖蒲镇为例,菖蒲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4570人,耕地面积536公顷,平均海拔350米,境内群山环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是蕴育优质名茶的理想之地,是岳西第一茶叶大镇,也是岳西翠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该镇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茶产业发展》的契机,狠抓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实施“两品一化”战略,积极做大做强茶产业,千方百计打造皖西南茶叶第一镇,新建茶园已做到科学规划,注重生态环镜选择,基地管理严格遵守《岳西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茶叶加工执行《岳西翠兰生产标准》,建立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进行了清洁化生产,部分企业还进行了QS认证,加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产品包装规范,标识清楚,生产加工逐步迈向标准化轨道。该镇在充分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资金扶持、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利用、项目的开发、农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加强了信息网络的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确保茶叶经济持续发展和茶农收入的稳步增长。

(2)注重品牌效应,培育龙头企业。在茶业发展水平先进的诸多乡镇还存在一个共性,就是注重品牌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以品牌打造知名度和信誉度,并以龙头企业牵动产业发展,提高茶业组织化程度。岳西县部分乡镇典型龙头企业情况见表4。如岳西县绿月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潜岳太三县交界的菖蒲镇,是一家专业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公司,拥有绿色食品基地5047亩,新建标准化车间900平方米,办公楼450平方米,名优茶机械设备20台(套),年生产岳西翠兰系列名茶5万斤,岳西绿月15万斤,年产值500多万元。公司于2006年3月向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了绿色认证。2007年1月份,公司申报的“绿月牌”、“岳西翠尖”、“岳西翠兰”三个品牌茶叶获得了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

(3)及时改造低产茶园。2012年岳西县稳步改造低产茶园10000亩。在菖蒲镇长岭村、五河镇桃李村、姚河乡香炉村建立了低产茶园改造示范点,总计面积1000亩。安排了专项资金,为每个示范点配备了进口的茶叶修剪机、采茶机和茶叶专用肥料等,使得这些乡镇的低产茶园得到了有效改造。

(4)建立适宜的茶业产业化组织。茶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由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组成,为确保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都有利可图,增加凝聚力,就要选择适宜的产业化组织形式。以头陀镇为例,该镇以茶叶协会组织为依托,坚持以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原则联结茶户,形成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发展了以茶叶为货源的工商企业或专业大户与该镇茶户以契约形式缔结成产加销一体化“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企业+茶户”型经济组织,以及吸引外地茶业企业与该镇茶叶企业或茶农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要素参股结成“互利互惠、配套联动、共兴共荣”的股份合作型经济组织。利用这些组织把分散的资金、劳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以股份的形式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使茶业生产要素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合理的配置,推动了茶业一体化的发展。

2、落后类型的原因

(1)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巍岭乡茶叶基地管理投入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投入品方面。据对巍岭乡部分茶场、茶农的调查,农民很少对茶园投入肥料,平均低于25kg/667m2。第二,投入劳动力方面。投工管理要求每年除草2—3次、深(中)耕1次、施肥1—2次、修剪1次,每667m2茶园每年需投工应不少于6个,有75%的茶园没有达到这种投工管理要求。一部分使用无性系良种茶苗发展的新茶园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

(2)采茶人员缺乏。由于农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春茶季节农村已存在农茶、药茶用工矛盾,加上近年来江浙地区的一些服装等生产厂向当地转移,吸收了一部分农民工就业,茶季采摘人员普遍缺乏。在四月中下旬茶叶采摘高峰期时每天最多投入的采茶工不足需要量的60%,到了五、六、七月采摘人员就更少了。据了解,现在采茶人员大多是45岁以上的留守劳力,并且一年比一年少。茶鲜叶采摘时间性很强,由于人力不足,单是在茶园有优质鲜叶原料可采、茶厂加工能力有余的地区,年损失收入就在30%左右。同时,采摘人员严重不足且素质不高,采摘工资成本年年大幅度上涨,且鲜叶标准很难从严掌握。

(3)加工技术落后。岳西翠兰茶叶的加工工艺是“杀青、理条和烘干”,只要一台杀青机、一台理条机和一台烘干机就可凑合着加工。由于近几年施行茶机补贴政策,只要出资一万多元就能购齐以上机械。因此个别乡镇小茶厂(应该说是作坊)发展特别快、特别多,一些地方多到一个行政村有三、四个茶厂。这样的小茶厂绝大多数厂房简陋、设备简单、加工技术落后,生产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四、对岳西县茶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要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发展无性系高标准茶园

科学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产业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证。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议再次开展可行性论证,明确今后三五年发展无性系茶园的区域和面积。坚持适当集中、适度规模、认真选址、高标准高质量建园的原则。力求做到茶叶与其他产业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明确新发展茶园的具置、面积、业主、品种组成、质量要求和政府支持的环节,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和奖惩机制。茶园发展是指从选址、整地、栽植,直到培育成优质丰产茶园的一个持续的投入和管理的过程,要防止一栽了事、随处发展、遍地开花、栽后抛荒的不良现象再度发生。只有通过各方面不懈的扎实努力,把高标准建设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变成该县主要的高效益丰产茶园,岳西才有望成为真正的茶叶大县、强县。

2、要加大低产茶园的改造力度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6333hm2地方群体品种茶园仍然是高品位茶叶的主要基地和主产茶园,虽然每年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但大部分群体品种茶园产量仍然很低,彻底改造任务仍十分艰巨,增产潜力也十分巨大。因此,把群体品种茶园改造提到与发展无性系茶园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改造就是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全县低产茶园列入发展规划之中,应用安徽省茶叶研究所的改土、改树、改园、改采摘的“四改”科研成果,分年进行综合改造,是当前稳步提高该县可采茶园面积、保证茶叶品质、提高茶叶总产的主要途径。

3、要大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

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原则,“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扶持谁”,把能干事、有事业心的企业负责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的茶厂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大力扶持,培育一批骨干茶厂成为地方龙头,使之能尽快做大做强,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坚决停止扶持低水平重复建设小茶厂,下决心逐渐淘汰一些作坊式茶厂,全面提升清洁化加工水平,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促进茶叶产业内部分工、资源重新分配,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以“茶厂(场)+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鼓励和帮助骨干茶厂(场)发挥自身优势与种植大户开展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承包发展茶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入更多有实力的外地企业投资该县茶业。

4、要倾力打造岳西翠兰品牌

岳西翠兰这一茶叶品牌浓缩了地方特色,代表了地方形象,应持之以恒,倾心合力打造,进一步扩大市场半径,以提高岳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岳西优良生态环境和优质茶叶资源优势为依托,进行茶叶产品系列化开发,是加快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产业健康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产品开发思路,以“高档化、大众化、保健化”为产品开发方向。在茶叶外形上,要以“完善岳西翠兰外形,开发针形茶、扁形茶,发展条形茶”为重点。不断丰富产品花色,提升产品品位,注重售后服务,坚持以上乘的质量、独特的风味、适宜的价格,使岳西翠兰系列产品赢得竞争优势,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茶叶上档次、扩规模。

5、要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为抵御冬季雪冻、冰冻、霜冻等自然灾害,可结合冬季茶园管理,在生产上广泛推广茶树壅兜,覆土、耕作松土、覆盖,茶蓬束枝及覆膜等防冻保树措施,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紧紧围绕生态茶产业发展,认真做好抢救保护茶苗、覆盖苗床、巩固苗圃支架、扫除覆盖冰雪等大量救助工作。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迅速进行生产自救,对受灾新植茶园积极开展补植补造,切实加强老茶园和幼龄茶园的施肥管理,力争使茶产业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茶农在灾年不减收、茶叶生产在灾年不减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松志、孙白俊:九江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3).

[2] 罗迎新:梅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6,26(1).

[3] 栾尚旭、张璐:聊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

[4] 胡芳肖、王育宝:基于量图分析法的中国贫困省区划分研究[J].人文地理,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