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舞动的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舞动的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浓缩的都是精华的”这句话是为诗歌量身定做的。诗歌,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以其凝练、深邃、富含哲理性而为人称颂。诗歌带给人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听其音,感其韵,声声入耳;观其形,赏其态,字字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都是相通的。诗歌意义的表达是多方面的,似乎逐字逐句地写并不能尽兴,也不能尽意,诗人偏离常态把诗的含义释放在空间之中,让读者在动用思维的同时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诗意的空间释放一方面使诗富于美感,过目难忘,另一方面强化、突出了诗的内涵。

关键词:诗歌;空间排列;含义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57-03

引言

诗歌是一种审美的艺术,追求视听的双重享受。读虽能声情并茂,视更添其姿采,使人赏心悦目。诗词如同演员,常规的诗只有台词没有表演,而经过空间排列,精心创作的诗却是一场全体演员互动的精彩表演,诗的模糊意象也在演员整体的阵容中定格下来。汉语诗歌主要有两种空间排列形式,一种是借助图形相似,像什么图形叫什么名,如《盘中诗》、《葫芦诗》、《茶壶诗》;一种是通过改变字的大小、形状、笔画结构寓意于字形之中,最经典的代表是苏轼的《晚眺》,妙趣横生,匠心独运,极尽排版之可能,令人赞叹不已,流传至今。如下所示:

亭短景心,老大拖瘦竹。

回首斜日暮,曲江倒蘸山峰。

又如:

此为宋人秦少游创作的一首诗,不知你可以读出几首?

三言诗:月,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一痕秋。

四言诗:月曲如钩,钩上画楼,楼帘半卷,卷一痕秋。

五言诗:秋月曲如钩,如钩上画楼,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七言诗:一痕秋月曲如钩,月曲如钩上画楼,钩上画楼帘半卷,楼帘半卷一痕秋。反读:秋痕一卷半帘楼,卷半帘楼画上钩,楼画上钩如曲月,秋。

十六字令:秋,月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英语的诗歌也愈加注重诗歌的空间排列,借助于空间的延伸释放出诗歌至深至真的含义。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学者对于诗歌追求空间排列的态度褒贬不一,本文将对诗歌形或韵的价值取向略作探讨。

一、单词排列

汉字中有象形字,能十分生动地表意,而英语是符号化程度很高的拼音文字,无法从单词本身象形,为了获得较强的象征性或意象性,有些诗人用单词的排列在空间中传达诗的意境。如:

1.―Think you are in

Heaven?

Well―you’ll soon be

in H

E

L

L―

―Michael Horovitz “Man-to-Man Blues”

如果听到 “Hell”一词,或许不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人们有时会把“go to hell”挂在嘴边,所以即使听到 “you’ll soon be in Hell”也不足为奇,也不会迸发出强烈的情感,但是 Horovitz 把“Hell”一词形象地拆成了地狱的阶梯,当读者看到这逐级下坠的地狱时会不禁冒一阵冷气,心里一阵震颤,人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向堕落,一步一步迈向地狱的,而且那地狱不会遥远,很快就会到达。这首诗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语调较为平淡,但是平淡之中给人震撼。

2.

“revolver” 被排成了一个圆形,为什么?从这个圆形中你能看到什么?首先看到了重复排列,周而复始的 “revolve”, “revolve”本身就是旋转的意思;其次暗藏于圆轮中的有 “love”和“evolve”,象征了爱的延续和生命的不断进化,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首诗的题目“revolver”不只有旋转者的意思还有左轮手枪的意思,暗示了杀戮,死亡和恐怖也在无休止地发生。于亿万词中诗人只撷取其一,却由空间所释放的多种意义道出了人生的矛盾。人何尝不是在进化,在爱的同时也在无休止地战争,残害?人何尝不是活在爱与恨之中?生命不息,爱恨不止。人的本性就是兽性与神性的结合。单看“revolver”,这个词中蕴涵了 “evolve”和“love”,首尾“r” 相呼应,但直线式的终归不如图形更形象,当“revolver”成为一个圆形时,空间的距离使人更容易看清词的隐含意义。无论是 “love” 、“evolve” 还是“revolver”,它们都合为一体,这象征了战争虽残忍,它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进化”就在这把“枪”中发生,而“爱”又在“进化”之中孕育。

3. Sun

Horizon

汉字中有“旦”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新的一天来到,庞德试图用英语单词来表达这种意象。虽然借助于空间的排列,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表达,但是当我们对比一下会发现这首诗还是缺乏汉语传递的象实感,“旦”,字如其物,一目了然,而英语却显牵强,缺乏统一之美,象形之美。但是在以上例子中,“revolver”所传达的意义却也不是汉语一个词就可以概括的,这又是英语单词的拼写所赋予此诗的魅力,因此在单词排列上,英汉词各具特色。

二、摹拟图形

诗歌中有很多是通过把诗排列成某种主体事物的外形,从而形成直观的图像,与诗的主体相对应,加深在读者心中的印象,这种诗称为具象诗。具象诗的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大约在公元4世纪以前,一些古希腊的田园诗人就开始写具象诗,这些诗最早见于《希蜡诗集》。在英国文学作品中,这种诗体最早出现在16世纪;到了17世纪时这种诗体已传到整个西欧。当时英国有一批诗人用这种诗体来表达他们的宗教思想,如赫伯特(Herbert),赫利克(Herrick),伯汉姆 (Puttenham),威塞(Wither),夸尔斯(Quarles),本洛斯 (Benlowes)等,其中以赫伯特的《祭坛》(“The Altar”)最为出名,如下所示:

A broken ALTAR, Lord, thy servant rears,

Made of a heart and cemented with tears;

Whose parts are as thy hand did frame;

No workman’s tool hath touch’d the same.

A HEART alone

Is such a stone,

As nothing but

Thy pow’r doth cut.

Wherefore each part

Of my hard heart

Meets in this frame

To praise thy name.

That if I chance to hold my peace,

These stones to praise thee may not cease.

Oh, let thy blessed SACRIFICE be mine,

And sanctify this ALTAR to be thine.

―George Herbert “The Alter”

这首诗见于赫伯特的诗集《圣堂》(“The Temple”),由诗行排列而成的形体宛如教堂中的祭坛(altar),按照诗文所说,这座“祭坛”并非一般工匠用石头砌成,而是上帝用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和“泪水”凝成的;诗人祈求上帝能够净化这座祭坛,也即净化他的心灵,让他的心灵永远保持安宁,永归上帝。全诗形体和内容互相映衬,表达了诗人对上帝的赞美和永远赤诚之心 ―― 这就是诗人的奇思异想之所在。

三、文字符号重组

文字符号重组主要是指打破常规的语法和词法,对诗歌里的文字要素重新排列,形成一种视觉的相似性,给人以联想,从而达到一种仅靠文字或者语言达不到的效果。卡明斯、威廉斯是这种诗歌最有名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如以下这首诗:

r-p-o-p-h-e-s-s-a-g-r

who

a)s w (e loo ) k

upnowgath

PPEGORHRASS

eringint(o-

aThe): l

eA

! p:

S a

( r

RIvInG. gRrEaPsPhOs)

to

rea(be)rran(com)gi(e)ngly

, grasshopper;

―e.e.cummings “r-p-o-p-h-e-s-s-a-g-r”

这首诗乍看去不明所以,杂乱无章,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其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生活的画面,一个从不知何物到恍然大悟的过程。全诗中 “grasshopper”出现了四次,每相邻两次的距离都差不多,只有中间一跃 “leA!p”距离大一些。第一次出现诗人重组了“grasshopper”一词,暗示蚱蜢,蹦来蹦去,第二次用大写强调比第一次看得真一些,第三次“grass”用小写,“REPPO”用大写,表明看到了在草里跳跃的那种东西,最后一次经过“rearrangingly”诗人终于确定是一只草蜢。诗中有很多单词都被拆开或合并,例如 “become”被分解为(be)-(com)-(e), “gathering”被拆分成了两段,中间夹着PPEGORHRASS,给人以蚱蜢东躲的感觉;诗人还用了大小写间隔如在“RIvInG. gRrEaPsPhOs) ”中,形象地刻画出蚱蜢一蹦一跳,一上一下的景象。整首诗给人的印象是从远处看不知是什么,但随着观察得越来越细致,蚱蜢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最后终于作出判断,就是蚱蜢,整首诗的排列也是一个蚱蜢的形状,似是而非,形神兼备。

四、形韵可兼备乎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诗歌在空间上的创新毁誉参半,莫衷一是。用眼睛看的诗歌可取还是不可取呢?有批评者指出,本来诗歌是要用耳朵听的,诗歌,诗歌,亦诗亦歌,必须读起来有韵律美,朗朗上口,而某些注重空间排列的诗既无音步也不押韵,连读出来都成为不可能,只能用眼睛看。同时,有些现代诗歌的确走得太远,成了文字游戏。无论诗歌的形式如何,只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便是好的诗歌。很多具象诗经历了成百上千年依然为人称颂,为人研究,这足以说明它的魅力。如果诗歌徒有其表,那最多只能成为昙花一现,所以与其对具象诗妄加评论不如交给时间去检验。另外,中国有很多名诗佳作来自民间,都以其清新、朴实、真切之风而千古流芳。也有很多具象诗的佳作,不过皆出自文人骚客。这反映了受文化水平制约,具象诗一般不产生于民间也难以在民间流传,因为它难以口口相传。诗的韵律美的确是使诗广为流传的法宝,但我们也该承认诗歌在形式意象上的探索给诗歌带来了新的活力。“听之诗”与“看之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有时为求其形之美不得不损其韵,为求其韵之美不得不毁其形,尽管如此,但是也不乏形韵兼备者,《祭坛》就是一例。

结语

绘画、音乐、舞蹈、诗歌同属艺术的范畴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艺术的相通性却使这些元素可以融合在一起。诗歌的韵律使它带上音乐的质地,所以古代人们把一些诗配上乐谱唱出来。诗歌还可以入画,把诗意释放在诗的空间排列之中,诗的每个元素都变成了舞蹈的精灵,它们团结协作共同舞出了诗的灵魂。空间排列上的创新给我们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诗的空间排列形式上凸显了诗的主体,内容上却赋予诗更隐晦更深刻的含义。学者对于运用空间排列的诗褒贬不一,需经历时间的检验。而要做到形韵兼备也不是件容易事,但是诗歌无须刻意追求,诗歌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诗人是一个富有灵性的群体,他们放任于山水之间,感悟于生活之中。一个被世俗所污染的人,一个被教条模式化的人,一个不痛不痒安然享受生命的人注定成不了诗人,一个生活在纯粹的幻想之中,没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也只能是无病。当赵翼放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时,诗坛还是熠熠生辉的,当豪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也还略剩星光点点,但当徐志摩、顾城、海子……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时,剩下的恐怕不是一片漆黑也是寥落数星了。

参考文献:

[1]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2]胡壮麟,刘世生.西方文体学辞典[K].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

[3]曲卫国.话语文体学导论:文本分析方法[K].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

[4]程雨民.英语语体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5]秦秀白.英语文体学入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6]Kreuzer,J.R.:Elements of Poetry.New York:Macmillan,1995.

[7]陆如钢.英语诗歌欣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

The Dancing Poems

――Analysis of Meaning Expressed Through Spatial Arrangement

WANG Mei-ying

(Shandong Yingcai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Jinan 250104,China)

Abstract:Concise texts have no redundancy-that’s exactly what about poetry. Poetry, east or west, ancient or modern, is always praised by people for being succinct, profound and rich in philosophy. Poetry provides a visual and auditory feast: read it, the beautiful rhythm pleases our ears;look at it, its shape constitutes a pleasant picture. There is a picture in a poem, and a poem in a picture;these two forms of art are closely related.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means to convey meanings, so just writing down the words primly is far from enough. That’s why spatial arrangement is often used by some poets to help convey their purport. Word-arrangement can not only please readers’ eyes but also enrich the theme of the poem.

Key words: poem;spatial arrangement;meaning[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