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探究性学习如何渗入聋教中学阅读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教学是聋教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仍是耗时最多、实效性最低的领域。下面就如何将语文探究性学习渗入聋教中学语文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安排学生了解课前背景
每篇文章写作前都有不同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各种书籍、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文章的时代背景、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物质条件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事实材料,再在课堂中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使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课文。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的时候,可先让学生在课前搜索有关于詹天佑的故事和京张铁路的相关资料。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当老师提问:同学们课前了解了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儿知道的?
生1:坚韧不拔。(介绍詹天佑勘测线路的故事)
生2:科学态度严谨。(介绍詹天佑周密计算勘测数据的故事)
生3:杰出。(介绍詹天佑设计施工京张铁路的故事)
生四:是个爱国工程师。(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激动讲述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嘲笑与阻挠设计施工京张铁路的故事)
……
当学生把自己搜索的资料都陈述出来后,让学生再去阅读文章,并提出问题:“詹天佑是怎样勘测线路、周密计算、设计施工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把有关的问题整理出来。这时学生阅读文章,利用学习过的阅读方法,在文章中进行圈、点、勾、画,并自觉地进行小组合作,把有关的问题整理出来进行讨论。通过学生查找有关京张铁路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对京张铁路的修建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里面提出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与轻视,以及一些詹天佑修京张铁路遇到的问题,深刻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使学生对詹天佑“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等建造铁路的先进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使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有了明确认识,老师在讲课中就能得心应手地讲读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也能主动学习了。
二、鼓励学生在预读时提出问题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视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中心主题的重要窗口。每预读一篇文章,先要注意结合题目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独自初读全文,用心思考、追根溯源。这样阅读,学生就能迅速且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主要情节及中心思想。如,预读“鱼儿游到了纸上”一文,学生结合题目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鱼儿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鱼儿游到了纸上”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恰是这篇文章所着力记叙的内容。读懂了这些问题,也就初步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主题,至此也就读懂了文章的大半。
三、引导学生在释读中发现问题
在释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预习步骤和方法,反复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解释词语、整体感知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注意发现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提高释读的质量,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自学程度、探明学情,接下来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认真而有重点的阅读,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如,“鱼儿游到了纸上”一文中有几段话写人们都赞叹青年的画是“鱼游到了纸上”,可是青年自己却说是“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在学生课前预读课文、释读全文、自学生字、解释词语、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释读这段文字时发现并提出几个问题:这个聋哑青年为什么这么说呢?“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有什么联系?
这是阅读本文必须要理解和回答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旦理解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就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写作目的,即通过作者对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描写,赞扬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的优秀品质。
教学生了解课前背景,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预读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释读中不断发现并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准确领会词句内涵,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聋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渗入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聋教中学阅读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萍乡市湘东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