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的前进与时代的英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的前进与时代的英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拟通过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与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在时代背景和结构技法上的对比,对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做出一些总结。

【关键词】《英雄交响曲》;《英雄的生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可以同文学、戏剧和绘画等不同的感官艺术结合在一起,藉此创立出一种新的富含标题性叙述性的新的音乐体裁,是为交响诗。贝多芬的bE大调英雄交响曲》就是一部传统的交响乐,它遵循交响乐的技法和结构,更多的带给人一种抽象的精神上的描写;而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则是赋予了标题、以叙述性为主,将形象具体而准确地描绘出来。

那么下面我们就从背景上来分析二者的差异所产生的社会原因。

一、历史背景

贝多芬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社会的动荡使人们对生活现状及其不满,强烈渴望着一个新的政权能够旧的制度,使人们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在创作《英雄交响曲》之前,法国大革命爆发,在贝多芬当时所生活和学习的校园中,到处充斥着自由和革命的口号,对贝多芬的精神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英雄交响曲》是对封建王朝的拿破仑所做的丰功伟绩的一种讴歌,即使最终拿破仑却并没有如他所愿成为无私的英雄,而是夺取政权称帝,当他将作品的扉页撕去的时候,在他心目中的那个英雄便已成为了过去,但仍然不能掩盖其曾经的辉煌。但此时作曲家的创作已经完成,那么作品所描绘的也是过去式的英雄在已经消逝的时间里为大家所留下的形象。

在他的心目中,英雄的命运应当是悲壮的,带有自我牺牲精神、为和平和自由而不断努力的形象,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对封建王朝的拿破仑所做的丰功伟绩的一种讴歌,然而拿破仑却并没有如他所愿成为无私的英雄,而是夺取政权称帝,但此时作曲家的创作已经完成,那么作品所描绘的也是过去式的英雄在已经消逝的时间里为大家所留下的形象,给挣扎在困境中的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如同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一般,有着大无畏的精神。影射着作者自己的英雄形象相比推动历史车轮的伟人来说,略显得单薄和闲适,因为只是一种对理想中英雄的描述和对自身意见的坚持,使这个英雄的形象并不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的那么大气,然而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前者比后者逊色。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追求和对胜利的认知和渴望,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而完成自己一生的人,同样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价值是无法通过功绩来进行对比和衡量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英雄。

二、结构对比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基本保持着传统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以传统奏鸣曲式呈现,没有使用引子,而是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英气势磅礴的形象。这个乐章呈现出非常戏剧化的效果,由主题性格对比强烈的呈示部,进入扩大展开的发展部,并由不同的乐器,奏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动机,通过频繁而严谨的调性转换,增加乐曲的紧张性。十分重要的是,在再现部之后的结束部做了发展和扩充,使得整个乐章恢宏的气势如同决堤的河水一般滚滚而来,将英雄悲剧的形象和坚强的意志烘托至高潮,同时也在一起强调了整个乐曲的基调。

第二乐章英雄之死采用了及慢板,符合传统套曲曲式中第二乐章的抒情性,沉痛哀婉,以示人们对英雄的哀悼和痛惜,大小调交替呈现着从哀婉到获得慰藉、又再度回忆起苦难的过程,最终结束于安静的主题当中。这个乐章非常受人们喜爱,而从人们常单独演奏这个乐章也可以看出,传统的交响曲套曲结构中每个乐章的独立性。

第三乐章是欢快的快板,3/4拍的舞曲节拍为听众描绘出由英雄的牺牲换来人们和平安宁的生活和对当下生活的喜悦之情。这个乐章以非常简洁的创作手法描述了英雄胜利的果实,好似理想中的国度一般。由法国号奏出的三声中部营造出令人心醉的美妙场景。而后主题的再现代表着英雄精神的贯彻。

第四乐章的快板回到主调上进行,是较为自由的变奏曲式,重现了第二主题的同时,又采用了贝多芬自己早年在舞剧“普罗米修斯”中使用过的主题,体现出贝多芬自身的英雄情结。

呈示部以英雄主题作为主部,是全曲中唯一一个与后面的段落有正式停顿间隔的部分,对主题进行了3次扩展,不断地将新的动机编织在一起,并且每个动机都以横向的方式引领者调性的变化,模糊了调性的边界,使得乐曲在纵向上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这与传统严谨的调性转换不同。虽然作用都是增加乐曲的紧张感,然而贝多芬乃至绝大多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所采用的手法都是横向上相对平衡的和声进行,而透过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浪漫主义时期惯用的调性改变手法则偏重使用各声部流动的旋律来进行推进,使得调性不再清楚明确,而调性的转换则是更有连贯性和流畅性。敌人的主题作为承接英雄和英雄情人的连接部来讲,更是生动地体现出这一点。首先敌人的主题便不具有明确的调性,而是强调音程和旋律之间的连接,而后经过窥伺英雄一般的发展,在英雄的主题苏醒之时,代表英雄情人的副部忽而如同点燃的火苗一般窜出,象征爱情的迸发。展开部是英雄的战斗,施特劳斯运用大量不协和的和弦和横向上的半音进行,造成听觉上的强烈刺激。

结 语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比之古典主义音乐而言,古典主义音乐严谨、端庄,而浪漫主义音乐却高歌自由、奔放的主旋律,与古典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书法来形容,古典主义更像是一幅正楷,一笔一划规规矩矩,而浪漫主义则更类似与行楷,随兴所至自由奔放,却不失严谨活泼。正是基于此,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而这一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一个硕果累累的音乐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一方面是对古典时期音乐的继承,所谓继承,是指音乐传承的一个过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并非抽离音乐发展历史独立存在横空出世的产物,而是古典音乐的延续和发展。在浪漫主义时期涌现出来的很多出色的音乐家,他们都是在古典音乐的环境中长大的,而他们的技巧包括他们的乐理知识等,都是在古典音乐长期的浸淫中,慢慢形成的一种良好的音乐素养,而这个音乐基础让他们有能力创作出如此之多的佳作,为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味的继承,那么浪漫主义音乐不过是古典主义音乐的衍生品,最终必然是昙花一现。然而事实却是,浪漫主义音乐不仅没有走向消亡,反而迅速壮大了起来,成为了音乐史中的一朵奇葩,而其中的关键,自然也就是不变中求变化,也即是在继承中寻求创新,这也是音乐生命力延续的关键所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并不是完全的继承古典音乐,相反的,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而言,已经传唱的古典音乐是它们的基础,而他们所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在已经被许多人接纳的古典音乐中,找到一个创新,做了一个大胆的突破。

也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不断的探索、创新,才使得音乐的生命得意延续下来,伴随着人类共同向前进步,而所留下的作品也成为了时代的印记,为我们留下细细品味的空间,为我们展现出它们当时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欧洲音乐史话[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2]J・怀特.音乐分析[M].张洪模,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3]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4]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美)布赖恩・吉廉.理夏德・施特劳斯传[M].黄建松,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法)罗曼・罗兰.贝多芬传[M].傅雷,译.华文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