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凳到图书馆的特殊读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凳到图书馆的特殊读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晨,在沈阳市一个足迹匆匆的红绿灯路口,一位坐在折叠凳上等候信号的老人,突然闯入我的视野……

老人这么早出来,坐在折叠凳上等待信号,他要去哪儿,想必有急事要做。

经过攀谈得知,老人叫丁福勤,今年81岁,是要去图书馆。因患腰间盘突出症,走路困难,于是,他就想出了这个走走坐坐的办法。

看家里的报纸

不解渴

“家里没订报吗?”“不!”老人摆摆手,“家里有5份报纸,不够看啊!再说,我更喜爱看有益健康、快乐,开眼界、增长知识的内容。”他说,看那些花边新闻什么的没意思;读那些奇闻轶事不解渴;搜集那些增加福利、提高待遇的消息,是自找烦恼;而健康快乐类报刊不但开眼界,心情也快乐。他喜欢看的《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报纸,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熟知了,每当这些报纸一到,甚至还没来得及上架就先送给他看。

每天到图书馆的

第一位读者

老人从家到图书馆有一站地的距离。一般人步行不用10分钟,而他却要30分钟左右。他家住在3楼,上下楼腿不能用力,除一手拎凳子和小口袋外,另一手则紧紧把着楼梯扶手,用两只胳膊做支撑。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在与楼梯扶手“拔河”呢!途中,他要过两个交通信号路口,每遇到红灯,或走上百八十米,就得将手中的小折叠凳放在地上坐一会儿。这样,总计三五百米的距离,他却常常需要坐上折叠凳休息五六次。

图书馆每天9点对外开放,而他却在8点半就到。于是,图书馆为他破例,只要他一到门口,图书馆的保安就紧忙接过他手中的折叠凳,热情地扶他走进阅览室。他几乎是这个图书馆每天的第一位读者,也是在这里享受着不受开馆时间限制的特殊读者

记下笔记留下问号

老人读书看报,不是在浏览,更不是在消遣。他边读,边学,边思索。近几年,他记下的学习笔记也是多方面的。他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叫不准的字、词,新颖的提法,甚至一些网络名词,他都要一一记录下来。连“以邻为壑”的“壑”字,“嗟来之食”的“嗟 ”字等,都曾被他记录和查证过。有些字、词,由于自己发音不准,记录时,除要记下字、词的名称、页码外,还要记下注音符号,直到找到结果为止。

他读报就像是在做功课,身边总要带上老花镜和一个掉了漆的文具盒。文具盒里装着碳素笔、铅笔和一个大约10厘米长的尺。可别小看这个断了头、裂了口的看似寒酸的塑料尺,它的作用可大着呢!每当读报时,由于眼花,他就用这个尺逼着看,即使报上排得再密的文字,也不易读串行了。

自己留的家庭作业

每天他从图书馆回来,都带上一串串的问号,然后在家里查找各种资料和工具书籍,回答在图书馆阅读中留下的一个个问号。他还把自己收藏的报纸、资料,按照内容或文字数据,分门别类地做上记号,用统一的“资料分类法”分类存放,这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为了方便查阅,他把笔记用纸分成32开和64开两种规格,为便于速记,还自编了一些常用字、词的符号和代用字。如JJ(经济)KL(快乐)JK(健康)JB(疾病)等等。

书、报给予人以知识、视野、智慧和力量,也赋予生命一种不竭动力。他徜徉在报刊的海洋里,不断地吸吮着其中的营养和精华,享受着其中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