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营书店遭遇瓶颈尴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营书店遭遇瓶颈尴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书店”到“书园”

10年前,随着被叫作“书局”或者“书园”的新兴民营书店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买书必去新华书店的思维习惯。那些民营书店空间宽阔,书架的颜色、式样根据店面的整体风格精心设计,店里弥漫着轻柔的音乐,铺着地毯的地面可以席地而坐;营业员穿着统一风格的套装,有些连锁门店还附带咖啡室或茶室,消费一杯饮料可以消磨一整天;书店衍生出一种叫做会员卡的东西,买书可以积分,积分再用来换小礼品或者兑换成下次买书的折扣……

于是,民营书店逐渐在上海迎来它的巅峰时代。思考乐在徐家汇商圈的美罗城开出它的总店,福州路上的门店紧随其后;明君书店的战线也拉长了,并且由紧凑的书报亭形式转向带功夫茶室的精装修;季风书店则从开业伊始就定位于白领精英,“每年出版200多万本图书,我只选5万本放在季风里卖。”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搏非说。在季风,图书的分类并不是按照所属大类简单陈设的。“季风的图书摆放是一种构造,仔细看,你会体会到书背后相关的思想。”

遭遇瓶颈尴尬

然而1 0年过去了,一度在小资中间风靡一时的“书局”和“书园”们,已经走到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它们中的很多已经无法支撑下去――拥有多家分店的思考乐更名成了大众书局;而以庞大的13万会员为基础的上海明君书店各家门店,则彻底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拥有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民营书店席殊书屋遍及30个省市600余家的加盟店,也纷纷倒闭或者改换门庭。

即使是仍然屹立的季风书园,也正在担忧是否能在那已经呆了10年、甚至已然成为标志物的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继续维持下去。虽然在严搏非的苦心经营下,季风书店尚不至亏损,能够获得4.4%的纯利润率,但如果房租接着上涨,事情怎么样就难说了。

严搏非甚至已经做好了把这家书店关张的最坏打算。据他透露,10年前和申通地铁方面签订合同约定的租金是每天每平方米6元,每年递增10%。目前合同期满,还在和申通公司谈,申通拟采用招标的方式,书店随时有可能被其他店铺取代。“我很早就开始担忧了。如果新租金无法承受,我的员工到哪里去?我的读者去哪里?”

经营方式没有变,书店风格没有变,读者定位也没有变,但是属于民营书店的黄金时代,却显然已经随风而逝。不断上涨的租金、不变的图书价格结构和逐步兴起的网上书店,成为民营书店发展三大难以逾越的障碍。

“民营书店的书打不起折扣啊!”严搏非说。随着房价上涨,房租也在节节攀升,民营书店的店面大部分都是租赁,一旦房租上涨过快,就有可能入不敷出,很多民营书店为此把店迁离了市中心。当然,远离市中心的同时,也就远离了顾客人流。

然而,即使是固守在客流量充足的繁华市中心的民营书店,仍然不得不考虑到往日那些毫不犹豫为书籍掏钱包的顾客,如今却越来越习惯将书店作为一个“立体目录”――在书店浏览、寻找、翻看喜欢的书籍,遇到中意决定买下的,记住书名和出版社,回家在电脑上搜索一番,最终通过网上书店以图书标价7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买下这本书。

价格是让大部分民营书店都难以支撑的一大因素,而图书定价结构却并没有随近年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现今的图书定价预留给下游的利润空间太少,难以弥补租金的快速上涨。1990年代初的图书大涨价后,图书定价对于利润的分配比例一般是出版社、印刷、书店各1/3。然而,这一分配比例的前提是出版、印书、销售企业都属国有。如果再考量成本因素的话,书业利润分配比例事实上严重倾向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发行部北京地区负责人王秀说,目前市面上书店销售的书籍,一般是按照书价的6折到6.8折进货,出版社对于不同的供货渠道提供的进价一般一视同仁。网上书店因为没有店面成本,就可以以较低的折扣售书。相比大多数实体书店的分毫不让,网络书店通常能提供至少8.5 折的优惠;有些书半价甚至更低的折扣就能买到。在规定的配送范围内,消费者还能选择货到付款服务。著名网上书店当当网的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80%,顾客覆盖600万中文读者。上网络书店买书,已经成为最经济实惠的购书方式。

困境中的努力突破

面对多重难以冲破的障碍,各家民营书店在夹缝中不断挣扎,以求生存之道。目前,实体书店既然在价格上无法与网上书店相抗衡,那么唯有在书店经营中强化特色,直击网络书店的软肋。

大众书局想到的是往产业链上游延伸。去年大众书局收购了网络文学网站逐浪网,拥有两万多个网上资源,并与出版社合作,把有市场价值的网络文学带到线下,出版成册。相比一般图书进价6.5折的价格,书店自身参与的图书用全价的35%就能拿到手,利润大大高于一般图书。上海大众书局图书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根祥说,大众书局将成为一个新概念的数字化书店。在大众书局正大广场店,曾经撤下的数字体验区又将重建,区内提供网上的音乐、游戏和电子书下载,读者可凭精英会员卡和当日收银条在数字体验区免费上网。

在5000多平方米的大众书局正大店,店堂被打造成一个个主题书房,每类图书占据一整间房间,这让大众书局做起了“二房东”。在各家大众书局,都可见“英孚教育”、“诺亚舟电子词典”这类文化产品的销售区,他们向大众书局交纳的房租远高于书店向正大广场交纳的租金之和。

比起大众书局努力拓展书店模式,季风书园则秉承一贯的受众细分,一如既往在书籍内容上精心挑选并逐类排放。没有明确购书目标的顾客,不可能以逛书店的方式把网络书店出售的图书都浏览一遍,这是网络书店的缺陷之一。而有目的、有层次的图书陈列,正是针对网络书店这一弱点的对策。季风以独特细致的陈列,影响甚至引导顾客的阅读。

而北京的单向街书店则在大众书局、季风书园不同的特色寻求上开辟了第三种生存道路――将打造“氛围”作为经营走向――书是精选的,咖啡豆是细磨的,音乐是轻柔流畅的,环境是别处找不到的。许知远、苏丝黄、杨文轩等十几个各有专长的股东,把单向街书店办成了“专业传媒书店和高水准文化沙龙的结合体”。单向街圆明园店环境幽静,门前茂林修竹,旁边是“左右间咖啡馆”,窗边有舒服的大沙发,人们可以窝在里面点一杯咖啡,边看边喝。店外是一个大院子,几棵核桃树树荫浓密,树下摆放了别致的桌椅。这里常有沙龙活动,张广天、严歌苓、查建英等文化名人纷至沓来。

单向街的店面不大,书种限人文艺术类,3个分店的书量之和不过3万册。开张至今股东对单向街的投入已逾100万元,月亏损4000元,好在各位股东分摊,尚不难承受。经理人王燕安承认:“主要是想先打造一个品牌,然后推广出去与人合作。”人力支出之外,房租也是单向街的主要负担,目前股东正在利用人脉积极谈判,试图抵制房租的过快上涨。

大众书局的多元化经营和季风书园的受众细分经营,正在或者已经开始逐渐见效,而类似北京单向街书店将书店的文化诉求诉诸氛围依托,究竟在经营上是否有效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样的书店诚然是很多文化人的理想,然而这理想太过沉重。“书店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包括读书人的认知和其自身的发展。但是,许多外部压力是书店经营者难以承受的。”严搏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