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买房买车:压力下的男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买房买车:压力下的男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早知道

《洛杉矶时报》:中国住房热为男友带去难题

伴随着高涨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出现新一代痛苦和无奈的单身汉阶层。

张先生认为自己确实是做男朋友的料,他知道如何在意大利餐厅点餐,他会调制可口的玛格丽塔酒。并且总是积极为女朋友拎包。但尴尬的是。张先生这个28岁的导游及外语翻译,却无法在中国首都那火爆的地产市场购置一套住房。为了不再浪费更多时间。与他相恋2年的女友断然与他分手。张先生的不幸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事情已经非常常见。在过去几年间。随着大批家庭与投资者涌入房地产市场,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大城市的房价已经长了一倍。

张先生表示,“我告诉她。我爱她。如果她不介意我没房子,我愿意和她结婚,但是她说不。我告诉过她,我也想要套房子,我不知道怎么办,我并不富有。”

张先生意识到。他必须开始攒钱买房子了,但他非常讨厌被他人认为自己没能力购买。他更希望有一个女人因为他的魅力而爱他。而不是因为用房子压低她的头。

张先生最后表示,“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改变。无论你是好人、是风趣的人、心地善良或还是有幽默感,都不重要了,他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房子。”

作为一个外国人,洛杉矶时报文章的作者还是忽略了传统的力量。即便是在三十年前,结婚所需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基本上也是男方所应该和必须承担的。只不过那时房子是分配的,“永久”牌自行车虽然贵了点,但好歹攒攒钱也能买得起。日新月异,斗转星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今女孩们的要求更为简洁明快,只要“两大件”――房子和车子,较之从前,似乎还有所减少,但是广大男同胞们却大呼承受不起了。面对超过普通人年收人数十倍的房价,以及越来越向国际市场最高价接轨的油价,不知有多少壮士为之扼腕神伤。

扼腕归扼腕,难办的是女孩子们对房和车的要求是普遍现象。尽管某电视节目里有女嘉宾扬言“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意在骑自行车的男友肩头微笑”仅是一个特例。大多数女性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对房子的希冀确实是她们不谋而合的共识。

某网站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3%的网友表示,住房是结婚的必需品。一名28岁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女销售员表示“我父母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想要我嫁给一个有房子的男人。如果一个男人有房子,你也更有安全感。”安全感?是的,安全感。房子不仅是一个家的物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心理的避风港,是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庇护所,也是一个家未来生活的坚实起点。属于自己的房子,能够有效地消除深埋于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漂泊感。女性对于房子的向往,毋宁说是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渴望。

马斯洛需求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来满足。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对于房子的要求是可以理解并完全合乎人性的。现在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是女性出自人类生物本能的,对于房子的渴求;另一方面是,畸高的房价与收入的不成比例,阻碍了这个正常而合理的愿望的达成。

首当其冲的是处于第一线的男同胞(或许还包括他们的父母),房子和车子有如两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广大男同胞的肩上。买不起房要省吃俭用攒钱买;好不容易坚持付完首付,其后的问题更是接踵而至,漫无尽头的还款更像是让人觉得掉进了无边的泥淖。千斤的重担转化为万斤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仅仅只是“喘不过气来”吗?真实情况也许要更加严峻和糟糕得多。

当压力袭来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面对买房买车的巨大压力时,在你的身上会发生什么。

时刻面对“应激”

首先,让我们从一只无辜的小白鼠开始。1936年,加拿大医生塞利拿一些小白鼠做实验,主要是为了观察注射某种化学物质后,是否会引起小白鼠生理上的病变。结果他发现,无论他注射什么物质,哪怕是无害的生理盐水,每天被打针的小白鼠们也会出现溃疡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他豁然领悟到,注射过程本身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变的根本原因。

他据此提出了“应激”的概念,这一术语通俗来说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压力”。随后的科学研究无情地证明,塞利发现的规律对于人类同样适用。所不同的是,我们每天面对的“针头”不再是现实的注射器具,繁杂的生活事件以及周遭的环境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注射过程”(也就是“应激源”),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美国学者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事件,并把它们按照对人的影响大小评分排序。除去个别文化差异较大的事件之外,大部分事件对人的影响都是共通的。如“配偶死亡”为最高100分,而与“房子”相关的条目有:结婚为50分,财务状况变动38分,抵押或贷款30分等等。一个人一年中经历的生活事件的总分如果超过150分,那就很难避免身心方面的损伤。

压力导致的后果

时刻处于巨大压力之下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其一,会使当事人情绪上变得烦躁不安、焦躁易怒,严重一点的话。还可促发多种精神障碍,如强迫性神经症、抑郁症等等。

另一方面,当应激过于强烈,尤其是持续时间过长时。应激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持续存在,会使相关组织器官出现病理性改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以及癌症等诸多疾病的发生。

我们应该怎么办

看到了这些后果,那我们该怎么办?要像实验室中的小白鼠那样逆来顺受,束手就擒吗?当然不是。也许有人也自己尝试过一些对抗压力的方法,比如吃东西、喝酒、抽烟、打牌、打游戏、上网、看电影。但这些方法又会制造出新的问题,比如酗酒成性、网络成瘾等等,且无助压力的解决,因此并不可取。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地对策。

从压力的源头着手。消除压力源房价由政府调控,这个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努力赚钱,多学点理财知识,做好理财规划,真正用好每一分钱。

调整自身的认知和观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并非总是理性客观的。相反,在日常生活中,“非理性信念”往往充斥着人们的大脑,左右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认知上经常会犯三种错误:“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透顶”。

所谓“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往往将“可以”变成“必须”,将“很难”变成“没有办法”,将“也许”变成“一定”。拿买房子来说,当前社会确实对男性有更

多的期许,认为男性在此问题上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男性结婚前要买到房子并不是“必须”的事情。仍有27%的女性能够接受男性结婚前买不起房子的事实。买车更不是件“必须”的事情。如果抛开虚荣心及攀比心作祟的话,在公共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一般人对私家车的需求其实并非那么迫切。

“以偏概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抓住事物的部分不足,将其扩大化,以至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事物。比如,“我买不起房子,我真不是个男人,我真没用”诸如此类的想法即可归入此类。真实的情况是,当前中国,尤其是在大城市,高昂的房价绝大多数人绝对是难以企及的。忽视这一客观事实,而一味地进行自我谴责及自我惩罚,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反而会削弱生活和奋斗的动力,甚至自暴自弃,这才是高房价带来的最恶劣的影响。

所谓“糟糕透顶”,就是指将事情的演变发展看得过于悲观。“房子我永远买不起了”,“买不起房子就娶不到老婆,娶不到老婆我这辈子就全完了”,“这辈子我只能做房奴了,为银行打工吧”。这些想法既包含了“绝对化的要求”,又含有典型的“糟糕透顶”的特征。现阶段暂时买不起房子真的与自己一生的幸福有必然的联系吗?难道居高不下的房价就永远无法得到有效调控吗?

更为合理的想法似乎应该是“房子现阶段我是买不起,但不是我一个人,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况且现在房价虚高,也许将来会得到有效遏制,可以再等等看。虽然没有房子结婚会有些困难,但并不是所有女生都必须要求有房子,我还是有机会找到合适自己的另一半的”。

非理性的信念是我们人性所固有的,并且常常在我们面临巨大压力,变得脆弱而敏感的时候悄悄地从幽暗的深处浮现上来,占据我们的思想,左右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而我们往往还对此毫无察觉。直接对抗它的出现会很困难。但我们可以对之保持警惕和觉察,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思维或想法来替代和改变它们,进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使自身恢复到自然和正常的轨道上来。

掌握有效的放松方法,对抗应激反应外在的生活事件,终归要通过我们的身体才能影响到我们(想想你在重大比赛前手心出汗、口干舌燥的状况)。学会放松自己的身体,能尽量减少压力的影响。放松的技巧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易行的有以下两种:腹式呼吸及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具体操作方法可寻找相关资料说明,本文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进行体育锻炼,合理地饮食睡眠,改变匆忙的生活节奏,也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压力。

《洛杉矶时报》的那篇文章最后引用了张先生的话作为结尾――“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改变。无论你是好人、是风趣的人、心地善良或还是有幽默感,都不重要了。她们不在乎。她们在乎的只是房子和车子。”并据此得出结论:许多中国女性不会嫁给一个没有房子与车子的男人,伴随着高涨的房地产价格,中国已出现新一代痛苦和无奈的单身汉阶层。

在目前看来,这确实是部分实情。但是,人们观念的变化总会稍稍落后于社会现实情境的转变。巨大的鸿沟必须被弥补。也许随着房价的坚挺,女性的观念也会有所转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结婚时的房子由双方共同承担会成为一个社会共识。当然,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也是很有可能成真的愿望。

此外,我们应该明白,“买房…‘买车”的压力固然存在,且非常强大,但我们不必成为被动的受害者,我们可以积极行动,尽可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无论情况有多糟糕,我们总是可以做一些事情来降低压力。你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起而抗争。

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看,压力可以是一种有价值的自我理解方式。每当我们成功地度过了一个困境,我们的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增强。压力也并不是痛苦的同义词。压力太少我们会变得乏味或者懒惰,压力太大我们会变得容易犯错、紧张和生病。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更加努力,激发出我们更好的一面并且增进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