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华山道教生态保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华山道教生态保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华山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据《史记》、《资治通鉴》记载,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起,中华民族膜拜祭祀华山神灵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到了秦汉时期,华山就开始有高士在此隐居,相传著名者有青乌公、李八百、茅、毛女、修羊公、张楷、寇谦之等,这些隐士均被后世道徒奉为仙真。由于华山在国家祀典中的重要地位及隐居修道的特殊自然环境,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在编《洞天福地 天地宫府图》时,将华山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中第四小洞天,称之为总仙洞天。孕育在洞天福地之中的华山道教,历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视。而历代隐居华山的高道仙真们在保护华山自然生态的过程中,也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据金代王处一编撰的《西岳华山志》记载:“华山之上,山之上,或谷内,或道庙中,但有生死树木,名日神林,禁人采伐。如有犯者,立祸于身。山之西南隅有一林,侵天松桧,乃岳神游宴之处,名累山林,有樵窃采之者,火烧虎食甚众。”道教赋予华山上的树木以神圣性,从而来教诫众人,禁止破坏华山的生态环境。因此可以说很早华山就建立了生态自然保护区,只不过这个自然保护区不是依靠官府的力量,而是道教借助神的权威建立起来的。除了利用神的权威保护树木之外,华山的道众还身体力行,优化华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他们不断在道教官观周围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留下了许多千年以上的古树。比如玉泉院的一棵无忧树,相传就是陈抟亲手所植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树龄。目前,华山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游客量过大,一些游客乱扔垃圾、随意破坏树木花草,给华山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华山道教在宫观生态教育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大力向游客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增进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如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戒杀、知足、节俭等有益于生态和环境思想,都积极宣传。二是要求道众信徒不断践行道教有益生态保护的教理教义。如:栽花种草、植树造林、提倡使用太阳能、美化环境等等,不断优化宫观及周边环境,创造自然、和谐和庄严的道文化氛围。

其次,贵生重生、万物平等是华山道教历代仙真高道所遵循的重要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是道教伦理观念的总纲。《太平经》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命形态的兴旺与否,动植物种类的多少存亡是评判一个社会贫穷或富足的重要标准。所谓“天以万物悉生出为富足”“善物不生,为极下贫”。还有《太上感应篇》也列举了种种伤害物命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云笈七签》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高祖武德二年,华州司马高陵人公孙璞,满身长疮,疮烂留脓,百治不愈,痛楚难忍。于是派他的儿子来向当时隐居在华山的道士姚得一求治。姚得一告诉他们,这病是因为打猎残害生灵而起,皆众冤所为。只有按照道家密录设大斋诚心忏悔,才有希望痊愈。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不但劝诫人们不得伤害生灵,而且认为万物平等共生,人类并不比其他动物高贵多少。如《无能子》中所说:“人者,裸虫也,与夫鳞、毛、羽虫俱焉,同生天地,交而已,无所异也。”他们认为人与禽兽动物仅外形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性和伦理品格。历代隐居在华山的高道仙真们坚持着道教这种贵生重生,万物平等的伦理观念,尤其实行不杀生和保护宫观周围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得他们达到了与万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一处的境界。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曹魏时有道士王晖居华山熊牢岭洞真观,他在溪水旁种植黄精,老虎豹子为他耕耘土地,出入亦骑乘虎豹。这种与鸟兽亲密无间的关系表现出道教在处理人与万物关系上的基本立场――仙道贵生、万物平等。今天,华山道教在生态道观建设中也在努力践行“仙道贵生、万物平等”这一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如向道众、信徒和游客宣传戒杀和爱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在林中树立爱护动植物的标牌。积极保护和帮助野生动物,安装了若干人造鸟舍,为鸟类提供栖身之所等。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在华山上,随处可以看到松鼠等小动物在林间嬉戏玩耍。

再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华山历代道教宫观建设所秉承的重要生态原则。道教宫观建设强调体量、色彩、规模要符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生态化、和谐化的原则。华山的历代道教宫观建设与其他名山相比,有两大特色:一是以石洞为室。这些石洞分布在华山的悬崖绝壁或峰头上,有的面临深渊,几乎无路可达。华山现存72个石洞,其中悬空于绝壁之上的达37个。他们是华山道教先贤们倾毕生精力凿刻而成,其难度要比大兴土木营造宫观要大得多,但无需砍伐林木,客观上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也将到了最低,很好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修道理念。二是道观。华山道观往往因地就势、洞殿结合并相互依存,使道观很好地和周围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顺应了道教天人合一、效法自然的思想,成为环境友好型道观的典范。华山的道观共有21处,分布于崇山峻岭之间,没有固定格式,随其自然,因形就势,往往以石洞为基础,小规模建设,不伤地脉,更有利于修道者融于大自然,符合道教的道义教理。华山山上的洞府完全隐于山林之中,成为崇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典范。而华山的土木建筑类宫观基本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族形式和道教风范。这两种类型建筑自有个性,又趋于和谐,形成了华山道教建筑的统一风格。在此基础上,以生态为导向,恢复了南峰南天门、华山西天门北侧的五龙宫、玉泉院内的财神殿等,维修和完善了玉泉院大门、九天宫、回廊等道教官观,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景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树立华山道教良好形象。

当前,全国道教界兴起的生态道观建设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面向现代,建设生态文明道观。华山道教在生态道观建设的活动中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观念和先进的环保技术,把新型的环保产品应用到道教活动场所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