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草栽培对湘东丘陵砂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草栽培对湘东丘陵砂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给丘陵果园生草栽培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省浏阳市对丘陵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园生草栽培区和清耕区(对照)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在旱季可显著提高0~35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蓄水保墒效果明显;春季可提高30 cm处土层地温,夏季可降低地温2℃左右,同时使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显著提高;与清耕区相比,生草栽培区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所增长,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也显著高于清耕区,但速效氮含量有所下降,比清耕区降低了4.34%。

关键词:生草栽培;丘陵区;砂梨园土壤;理化性

中图分类号:S604+.6;S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593-03

Influences of Sod Culture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n Hilly Pyrus pyrifolia Orchard of Eastern Hunan

GAO Chao1a,YUAN De-yi1a,YUAN Jun2,QIU Ya-qun1b,GAN Guo-juan1b

(1.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a. The Key Lab. of Non-wood Forest Product of Forestry Ministry; b. College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A sod cultur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hilly pear(Pyrus pyrifolia Nakai) orchard in Liuyang city of Hunan province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between the areas of soils treated with sod culture management and tillage management(CK)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od culture in hilly pear orcha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d culture could increase water storage of 0~35 cm deep soils and soil moisture in pear orchard during the dry season. It not only increased the temperature of 30 cm deep soil in spring,but also decreased the temperature of soil by 2℃ in summer. In addition,sod culture decreased soil bulk density and increased soil porosity. In sod culture area,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 total P and total K of the 0~20 cm deep soil had increased. It also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in pear orchard, but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N has decreased by 4.34%.

Key words: sod culture; hilly area; pear(Pyrus pyrifolia Nakai) orchar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我国南方丘陵面积广阔,在丘陵建园种果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近年来, 南方山地丘陵果园生态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方式落后,果农习惯的清耕法导致果园土壤结构被破坏和地力衰退,不利于水土保持、肥力提高和病虫害防治[1-4]。目前,国外和我国部分省区已广泛采用果园生草栽培生态种植模式[5,6],这种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果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由于营养丰富和经济效益明显,栽培面积在南方丘陵地带逐年扩大[7],但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使地力衰退和土壤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而采取生草栽培是可望提升砂梨园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的措施之一。为探明生草栽培对丘陵砂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省浏阳市的砂梨果园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研究分析了丘陵砂梨园生草的土壤效应,以期为我国丘陵果园生草种植模式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供试果园为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砂梨园,该地处于东经113°49′10″,北纬28°05′32″,面积约170 hm2,地形为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土壤为第四纪红壤,土层深厚,土质较黏,肥力中等。所栽品种主要为七年生翠冠、黄金、新高等,生长势中等,平均树高为2.20 m,栽植密度为2 m×3 m,管理水平中上。

1.2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试验于2008~2010年进行,设2个处理。一是生草栽培区,在2008年选择丘陵山体中部梨园播种黑麦草,每年刈割2~3次,把割下的草覆盖于树盘上,不深翻,每年视情况适当补种;二是清耕区(对照),选择同等位置的砂梨园做清耕管理,园内经常除草耕作。每处理0.33 hm2,3次重复,在每个处理中选取山体中部生长发育正常,冠幅、树势大体一致的梨树10株为标准株,在离树干0.5 m处采集样品和测定相关数据。试验所测数据使用Excel、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材料的采集与测定

1.3.1土壤含水量、温度的测定于2010年雨季(6月22日、6月29日、7月8日)和旱季(7月27日、8月16日、9月2日),按照0~15 cm、20~35 cm、40~55 cm将土层分层取土样;含水量用烘干法测定,结果取平均值;于同年春季(3月、4月)和夏季(7月、8月)每隔10 d定时定点,分别对各处理地表和地下30 cm处的土壤温度用地表温度计和曲管地温计进行测定。

1.3.2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于2010年6月中旬田间取样,每个处理在10个取样点取0~20 cm、21~40 cm土层取土100 g,混合后四分法取土0.5 kg室内阴干,用常规方法[8]测定。土壤容重用环刀法测定;土壤比重用比重瓶法测定;土壤总孔隙度通过“总孔隙度=(l-容重/比重)×100%”计算获得;有机质用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全氮用凯氏蒸馏滴定法测定;全磷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钾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氮用扩散吸收法测定;速效磷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结果与分析

2.1砂梨园生草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从测定结果(图1和图2)可以看出,生草栽培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的含水量皆高于清耕栽培。其中,生草栽培砂梨园0~15 cm、20~35 cm、40~5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雨季分别比对照清耕区高出了11.6%、22.2%、11.8%;旱季分别比对照清耕区高出了38.5%、14.9%、6.9%;生草栽培区浅土层含水量均高于深土层,可见由于生草的原因,使浅层土壤的保墒效果大于较深土层;而清耕砂梨园在旱季则呈现出浅土层含水量低于深土层的趋势,蓄水保墒的能力较低。

2.2砂梨园生草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处理各土层土温进行观测,结果如表1。从表1可见,由于春季气温较低,生草栽培和清耕管理对砂梨园地表温度的影响不大,生草栽培区30cm处土壤平均温度虽然高于清耕区温度,但增幅不大,不过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保温效果,可提高砂梨园地温。在炎热的夏季,气温一般较高,生草栽培的降温作用较为明显。夏季生草栽培区地表温度均低于清耕区,平均下降了1℃;而生草栽培区30 cm处土壤则较清耕区下降了2℃左右。

2.3砂梨园生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对各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生草栽培3年后的砂梨园,其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重、总孔隙度分别为1.08 g/cm3、2.91 g/cm3、62.4%,与清耕对照相比,容重下降幅度为28.00%,比重增加幅度为20.25%,总孔隙度增加幅度为64.21%;21~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重、总孔隙度分别为1.79 g/cm3、2.65 g/cm3、32.4%,与清耕相比,容重降低了3.76%、比重增加了6.43%,总孔隙度增加了28.06%。可见,砂梨园生草栽培后土壤腐殖质增加,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得园土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结构趋于合理,更加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2.4砂梨园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对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砂梨园生草栽培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生草栽培的0~20 cm和21~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至14.9 g/kg、12.3 g/kg,与清耕区相应土层相比,增幅分别为20.16%、25.51%。0~20 cm土层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较清耕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速效氮含量比对照降低了4.34%。21~40 cm土层的土壤中速效氮含量有所提高,生草栽培区比清耕区提高了18.32%。两个土层中速效磷的含量均有所提高,0~20 cm土层提高了381.42%,21~40 cm土层提高了76.40%。速效钾的含量也明显提高,0~20 cm土层提高了115.68%,21~40 cm土层提高了79.88%。

3小结与讨论

研究表明,生草栽培模式可以缓解降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9]。从本试验结果也可以看出,生草栽培模式在雨季和旱季都能提高砂梨园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能有效减少丘陵地区砂梨园表层土壤的冲刷,使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其在旱季的作用则异常突出。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变化起到了缓冲作用,在春季气温较低时,生草栽培模式可减轻或避免土温过低对砂梨树浅层吸收根的伤害;夏季又能减少砂梨园土壤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保证根系正常代谢。生草栽培后土壤的理化性状也得到了改善,土壤孔隙度得以提高,有效地改善了砂梨园土壤结构,增加了稳水保肥性能;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及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均得到了提高,这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也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分解、释放,为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创造了有利的土壤环境[10]。果园生草栽培模式作为一种优良的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模式,符合当今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生产绿色优质果品的重要途径,应在广大南方丘陵果园大力推广。但果园生草可能会造成草与树体竞争养分的情况出现,应根据园土状况加强肥水管理,以保证土壤养分周年供应的相对稳定。另外,由于树种、果园立地条件等的不同,对各地区果园生草种植模式中草种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廖志文. 果园土壤覆盖方式及其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1997(5):45.

[2] 唐梁楠. 用地与养地结合提高果园土壤肥力途径的探讨[J]. 土壤肥料,1990(5):26-29.

[3] 蔡冬元. 果树栽培技术(南方本)[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68-69.

[4] 郗荣庭. 果树栽培学总论[M]. 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00-201.

[5] HOGUE W A, NEILSEN G H. Orchard floor vegetation management [J]. Hort Rev,1987,9:377-430.

[6] 孟林. 果园生草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 袁德义,袁军,罗建,等. 湖南10个砂梨品种果实形态特征及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1):177-178.

[8] 劳家柽.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8.

[9] 李玲,肖润林,黄宇,等. 桂西北新建柑橘园土壤水分变化及其水分管理[J]. 农业环境保护,2001,20(2):89-90.

[10] 谢瑾岚, 龙桂芝. 丘陵红壤橘园绿肥覆盖改土效应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0(5):38-4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