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为主治疗单纯性肠梗阻2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为主治疗单纯性肠梗阻2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文永茂(1964-),男,主治医师。

肠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相当于中医的“腹满”“关格”“肠结”等病症。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为主,个别病例配合中药治疗该病2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均为住院或急诊留观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在6~68岁之间。其中单纯性麻痹性肠梗阻7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9例,其他单纯性肠梗阻6例。

1.2 诊断依据

症状: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排便排气等;体征:腹部可见肠形蠕动波,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阵发性亢进(或减弱、消失)或有气过水声等;X线检查可见肠胀气及气液面。并结合病史诊断。

2 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主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或下巨虚)、关元。配穴取中脘、大肠俞、小肠俞、气海。按部位分别选取直径0.35 mm、长40~75 mm毫针直刺。除上巨虚、下巨虚用提插捻转复合泻法外,其余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2小时,每隔5~10分钟行针刺手法1次,每日可针刺1~2次,针刺2次以后未见效者,配合中药治疗。

(2)中药治疗:以大承气汤加味,基本方:枳实10 g、厚朴15 g、大黄(后下)10 g、芒硝(冲服)6 g、炒莱菔子30 g、白芍30 g、木香10 g、甘草10 g。根据病情证型辨证加减,绞窄性肠梗阻禁用。

3 治疗效果

痊愈:仅用针刺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梗阻解除,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计16例,占72.7%;好转:针刺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排气,但大便未通,梗阻未解除,而服中药后梗阻解除,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计5例,占22.7%;无效:针刺2次后症状减轻,并且服中药后24小时内梗阻仍未解除,X线检查仍存在肠梗阻者,计1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本组病例一般治疗2次,最少1次,最多4次。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2岁,农民。因阵发性全腹痛伴大便不通近2天,于2001年6月8日急诊入院。病史:于2天前中午进食生硬食物后,感觉中上腹胀痛,继而全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无呕吐。按“胃病”自服“胃药”和止痛药(药名、剂量均不详),疼痛未缓解,且腹痛时自觉有气体在腹中窜动,并停止于一处,伴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故来本院诊治。既往有阑尾炎手术史和肠梗阻病史。查:一般情况尚好,腹部可见蠕动波,中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可闻及气过水声;舌质暗红、苔厚腻略黄,脉滑数;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X线示:肠腔内积气,右下腹可见液平面。诊断: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气海、关元。上巨虚用75 mm长针直刺,行提插捻转复合泻法,其余各穴用40~50 mm毫针直刺或透刺(气海透关元),行平补平泻法,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时患者自觉腹痛加重,“气块”窜动加快;留针40分钟时患者排气1次,再留针半小时起针。嘱患者上厕所,又排气1次,但无大便。1小时后患者有便意,遂自行解大便1次,诸症减轻,梗阻解除。次日X线检查:腹部无明显异常。后辨证给予中药汤剂调理。

5 体会

上巨虚、下巨虚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下合穴,取“合治内腑”之意,且足三里为腹部疾患的要穴。加大肠、小肠之募穴天枢、关元以通导肠之腑气而祛其积滞,并可配合大、小肠之背俞穴大肠俞、小肠俞为“俞募配穴法”,以祛积秽、通腑散结。笔者认为,本治法的适应证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其他类型的肠梗阻可先以针刺法应急止痛,无效时采用其他疗法。用本法治疗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尤其配合中药治疗者,对12~24小时梗阻仍未解除者,应配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收稿日期:2007-07-02,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