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式接送”是溺爱还是无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式接送”不能被简单的贴上“溺爱”或者“无奈”的标签,诚然,家长接送孩子的初衷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何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培养其独立能力,却也是每个家长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临近学生放学时间,校门口总会变得异常热闹,形形的家长聚集在校门外,等待着即将放学的孩子。这一幕,在中国人心中,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这种“中国式接送孩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这种做法到底是对孩子的溺爱还是家长们的无奈之举呢,笔者认为,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来探讨下产生这个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就仁者见仁吧。
接送孩子上下学,可能在国人眼中已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放眼全球,这种保姆式的接送绝对属于中国特色。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中国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个低年级学生的书包重量达到四五十斤,赶作业赶到凌晨都已经不是件稀奇的事儿。于是,心疼孩子的父母们就得牺牲自己的时间接送孩子,就为了能让孩子多睡会儿;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路况越来越复杂,马路杀手层出不穷,上下学的接送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
其实,基于种种情况考虑,接送孩子也属无奈之举,但是“中国式接送“的特色却引起了无数人的担忧。这种包办式的接送方法是对孩子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过度依赖,限制了孩子们学习独立的能力,甚至容易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那么,“中国式接送孩子”究竟是溺爱还是无奈之举呢?
正方观点
现实逼迫下的无奈选择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威胁,社会压力逐步转向了正在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需要更多的知识、技能,更好的素质来适应这个时代。他们成为祖国的未来,家庭的中心,对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家长亲自接送孩子也是实属无奈的事情。
首先,从教育体制上来说,今天的教育已经带有很严重的市场味道。回想当初,各位家长读书时学校教育是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注重孩子的精神健康重过成绩,老师们对学生也是十分地负责任,即使在学校以外,老师们也会尽己所能地关心孩子、保护孩子;反观现在,学校已经有了很浓的商业气息,相当多的老师为了追求业绩,拼命给孩子追加家庭作业,导致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每天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课业,心疼孩子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早上多睡一会儿而选择自己接送也属无奈之举。
其次,家长们小时候上学都是就近原则,上学放学都是一群小朋友排队回家,同时以前的路况相对较简单,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不大。而现在,在社会压力驱使下,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家长们挤破脑袋让孩子进入知名、重点院校,学校离家远了,自然就得有人接送。同时,交通的复杂、对小孩儿人身安全的担忧也使得家长不得不亲自接送。
再者,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社会上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庞大,一个家庭里四个老人加上父母,一共六个成年人,他们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可想而知,万一这个孩子有什么闪失,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孩子们上下学就必须要有人接送了。
反方观点
温室里的过度是溺爱
现如今,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应该要他们自己从小锻炼自立的意志和素质。中国式的接送孩子完全过于溺爱他们了,过度的呵护反而是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毕竟长大以后,他们要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平常生活中没有兄弟姐妹们的陪伴,只能跟父母相伴,父母总是忍让、呵护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缺乏一种自立的素质和能力。当遇到了争执、矛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茫然、力不从心会让他们逐渐丧失信念。家长亲自接送孩子,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了,应该要他们学会自己走路,认识回家的路,并坚持背着书包走回去,这对于他们的意志力锻炼来说也是大有益处的。
另外,让孩子们结伴一起回家,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跟他的同学们交流,还可以让他们多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这些也都是他们美好童年的真实记忆。他们一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磨砺自己、锻炼自己的东西,一路上的说说笑笑也能缓解一天的学习压力,与同学的相处更能打破孩子封闭的环境,让他们更容易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
当然,也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电动车、轿车等等,孩子们很容易会产生攀比心理,进而相互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敌意”或者“自卑感”。这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在接送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总结陈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知因素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背景下,“中国式接送”不能被简单的贴上“溺爱”或者“无奈”的标签,诚然,家长接送孩子的初衷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何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培养其独立能力,却也是每个家长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笔者相信,只有培养出孩子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正确的生存意识,才是对孩子未来的最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