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更为社会所必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高中语文新课标把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的讲坛上说:“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按照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使其成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

一、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语文虽属于人文性学科,但毕竟不同于一些艺术课程,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探索欲,不可以牺牲基础的训练为代价。创新能力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个是生理基础,即大脑的开发。据研究,只有左右大脑的活动相互配合,功能平衡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基础的强化,要靠各门功课的配合,一些艺术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要,语文,至多只是在教学中,注意一下动口动脑能力的培养罢了。这里要说的最主要的是第二种基础,即知识基础。

知识是基础,任何创新只有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试想,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如何谈得上对文章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对一个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的人,又如何训练他写出有创新精神的好文章?一个人如果连查找资料都不会,又如何要求他去做关于某个问题的研究工作,并提出自己独到的创意?

知识技能是基础,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东西,才能以之为工具,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做出独创性的成果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让基础的树长得根深叶茂,才能开出创造的繁花来。二、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鼓励这种探索精神,使之有一种成就感。

三、改进教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前一种教学方式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创新式教学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按知识的重演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能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有时可实行延迟评价。学生寻求答案 , 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有个思维过程。研究表明 , 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现在这个过程的后半段。在学生思维的启动过程中,别人的特别是教师的评价 , 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正因为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出极大的耐心, 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 , 让学生驰骋联想 , 各抒己见。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有一 种“安全感”、“自由感”,无拘束、无顾虑。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既启发别人,也受别人启发, 造成一种智力激励的环境。

有一位教师问“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 , 纷纷举手 ,“冰雪融化后 , 变成了水 ”、“冰 雪融化后 , 变成了水蒸气 ” 、“冰雪融化后变成了泥土 ”, 这时 , 举手的同学明显少了。此时 , 教师继续鼓励学生思考。有的说:“冰雪融化后变成了小草”、“冰雪融化后变成了鲜花”、“冰雪融化后变成了春风拂面 , 阳光和暖 , 万紫千红的春天 ”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 是在教师的延迟评价中的激励作用下实现 的。如果在回答到“冰雪融化后变成泥土”教师就进行评价 , 后面新颖独特的想法是不会出现的。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因此,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有助于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在抓紧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评书、征文比赛、影评、诗文吟诵、演讲、诗配画、猜谜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组织文学社,指导学生进行童话、诗歌等的创作,并创办文学社报,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一个园地。语文课外活动,形式不拘,重在开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作文在开展各项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阅读面广了,探究能力强了,分析角度新了,读写能力自然会逐步得到提高。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地位平等,大家随意交流、辩论。这种氛围中自由宽松的思想交流,常使同学们超越老师,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这些观点和想法对别人来说也许是陈旧的,甚至还显得幼稚,但对他们自己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新思想的“火花”。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拓宽了思路,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实在是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