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州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现状和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州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现状和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广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局面为我们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一条理想路径。实践证明,休闲观光农业的大发展,不仅可有效促进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而且为传统农业增添了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广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历程和现状

广州市的观光休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是一些自家农庄观光、采摘、品尝为主,还有包括一些国营农场依靠已有资源办的森林公园或者一些简单的农家乐项目,当初完全是自发性的,没有政府更多地引导,也限于当时的信息环境以及交通环境,早期的观光休闲农业知名度不高,服务范围可能只限于当地、周边的地方,比如从化的溪头村,单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他们是非常偏远的,没有现代便利交通到达,只适于当地很小一部分市民。

到90年代中期以后,接着有一些规模较大、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综合配套设施比较强的项目,最有代表性的如:以岭南特色为主题的瀛洲生态公园,以观赏农艺、休闲为主题的化龙农业大观园等。90年代末,市委、市政府制订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广州市农业从成交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使广州市农村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进入新世纪,广州市农业乡村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观光休闲农业从南沙海滨到从化山区,已遍布广州农村,我们所说的观光休闲农业就不单是观赏,还有采摘、品尝型,还有休闲、怀旧生态型的。近年来,广州市大力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注入旅游元素,涌现出了一大批观光园区,不久前广州市评选出的12个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就是其中的代表。

与其他地区相比,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的优势与不足

欧美、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良好的发展经验,值得系统总结和借鉴。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江金波认为,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80年代,是早期兴起阶段;第二阶段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为初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进入规范经营阶段。

国内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以及内地的特色农业省区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广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确实有不少的优势,江金波教授把这些优势归纳为这么几点:第一是客源市场潜力大,可以依托大都市广州推动其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将生态农业转向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方面发展;第二是休闲农业的技术易得,能够就近与广大的研究和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立足高新技术和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是服务管理人才云集,这也是省内其他地区没办法比的。这些都是广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但是广州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也有它明显的不足,或者说是挑战。比如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的矛盾,商用地跟农村用地在产值上是没法比的,大面积休闲农业用地困难,极为有限的农保用地与建设旅游接待设施的矛盾,是一个挑战。此外,广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关于品牌发展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欧美、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内也有些经验可以借鉴,比如珠海的农业科协研究中心推广的一些项目,它已经延伸到了研究阶段,有很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广州在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方面的一些经验

广州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健舜认为:广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而且广州休闲观光农业是始终围绕“农”字和突出这个“农”字来做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为农村做什么,要为它发展什么,还有农民得到了什么,有没有增加他们的收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做好观光休闲农业,同时也是为广州市的市民服务,在本市范围内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引导和力度是非常大的,也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来做的,并且乡村旅游这一块是市内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项目。不久前评选12条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为什么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而没有以旅游项目为单位来评选呢,就是因为行政村是直接下到基层、下到村里面,而项目可能是只为一些企业提供项目方便,我们的目的是为r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如何更好地促进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结合近十年来广州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分析,为了促进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江金波教授认为未来广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其向管理项目化、项目人本化、开发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首先是开发模式的问题。现在主要是自发模式、农村基层组织模式、公司加农户模式,不论这种模式的好坏,这种模式的考虑还是以农民真正受益、农村面貌真正改善、农业真正发展等的“三农”为依据考量,这是一个标准。

其次,管理方面也处理好三大关系,即城乡关系、农工关系、现代与传统关系,不能说我们乡村一味地追求低劣的、粗糙的产业,乡利不应该是破败的。

再次是建设问题,重视景区选址和项目设计,从接待设施的角度尽可能乡土化,接待设施要融合到乡村统一环境去,不要做高大的星级接待设施,高大的星级设施不适合在乡村做。还有就是注意四季旅游产品的分工与协作。

第四,休闲农业发展的出路应该以休闲化为基础。尽可能设计一些非常闲性的项目、非常闲性的人文化景观,在此基础上实现品牌化战略、高端化、地方化战略和信息化战略、项目化战略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