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塔潘通识教育思想及对河北省师范高校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塔潘通识教育思想及对河北省师范高校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塔潘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与他个人学习、工作经历,特别是留学德国的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塔潘认识到当时大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主张进行通识教育,造就“完人”而不是专才和技术家。塔潘思想对目前河北省师范高校人才培养途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塔潘;通识教育;河北省;师范高校

亨利•菲利普•塔潘是19世纪美国著名高等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曾留学德国汲取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回国后担任密歇根大学第一任校长。丰富的求学经历和任职经验以及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底蕴使他在看待高等教育问题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视角,特别是他的通识教育思想,对当前河北省师范高校的人才培养很有启发意义。

一、塔潘通识教育思想的渊源

任何思想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与周围的人、事、物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塔潘通识教育思想的形成也不例外,既与他个人经历联系密切,又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此外他的通识教育思想还受到德国大学的深刻影响。

(一)个人生活经历是塔潘通识教育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塔潘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祖辈为美国建国做出过杰出贡献,他从小就在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加之家族办学的传统,使他在家庭中较早地接受了通识教育。1825年,塔潘从纽约联合学院毕业,该学院著名教育家诺特校长的言传身教、其他教授的谆谆教诲以及他本人在学生团体中的历练,都对塔潘尚未定型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教育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他以后成为一个教育家、一位优秀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1832年,塔潘到纽约市立大学(后来的纽约大学)任教,成为他把注意力转向通识教育的关键期,在那里,他广交朋友,从政治家到记者、从医生到律师、从牧师到平民;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欧洲的先进思想与理论;他从见识浅薄的青年成为成熟、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这段经历使塔潘认识到一切知识都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促进个人成长,因此成为塔潘通识教育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此外,塔潘任职密歇根大学校长期间进行的改革也进一步促成了通识教育思想的发展。

(二)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塔潘通识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中叶,美国正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早期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大学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提高联邦、州政府与个人投资教育的能力的同时,也对大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引入反映生产实际需要的现代科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造就经世致用之才;摆脱教派束缚,强调学术自治与自由的特征,以更有效地体现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等。独立战争促使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如何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民团结起来,使他们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乃至价值目标都统一起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意识,成为新时期国家遇到的新问题,而大学教育无疑应该成为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这一时期的美国大学必须作出积极的反馈,实施针对性的变革,而此时的美国大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一种“危机”状态。当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的塔潘也是看到这种现实局面,才更加积极地主张实行通识教育培养“完人”,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三)留学德国的经历是塔潘通识教育思想的最重要来源

离开纽约市立大学后,塔潘到欧洲进行了考察和学习。英、法、德等国的大学,尤其是德国的大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德国,“当学生对各种知识领域有大致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要素与学习方法之后,他就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了。”①“就可以任意挑选教授、学习专业、书籍和研究方法。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自我决定、进行创造。”②“教授们讲授神学、法律、医学、哲学、数学、自然科学、人类学和政治学,还讲授历史、地理、艺术原理和艺术史以及其他方面的人文知识。”③塔潘认为德国大学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以及宽广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师生拥有了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欧洲之行成为他通识教育思想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二、塔潘通识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一切知识的学习都益于人的发展

在塔潘代表作《大学教育》的开篇就明确指出: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大学要培养“完人”就必须使学生涉猎各种文化知识。“在认知与推理过程中,他会越来越轻松、精确地认识事物;在体会与创作文艺作品时,他的想象力、鉴赏力会不断地提高、日臻成熟;在各种实际工作中,他的各种才能将得到锻炼;他以积极的心态和自律的品质使理智与道德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将成为一个高尚的社会参与者。”④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来发展智慧,培养高尚的品德与情操,并最终提高能力。塔潘具体而透彻地论证了人作为理性动物,应该通过学习数学锻炼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人又是语言动物,应该学习最高级的语言,掌握全部有力量的、美好的、运用便捷的语言讲话或写作,比如古典学科中的诗歌、讲演术、历史或哲学等;而人作为具有想象力与鉴赏力的动物,还应接受艺术、诗歌与音乐的熏陶;人还是一种具有情感与意志的动物,应通过道德教育锻炼自制力;此外人又是永恒的,还应了解带给人类生命与不朽的宗教。显然塔潘提倡的是一种“广泛而丰富的文化教育”,④“它旨在对人进行全面的塑造,旨在使人养成一种高屋建瓴地观察生活中事物的习惯,这种教育并非实用型教育,并不能让人最快最直接地学会实践,但却是对实践生活最有益的。”④它培养的人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将为培养完美的人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实现通识教育理念

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教育理念。塔潘恰恰是以课程为着力点来使通识教育思想得以实践的。他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较深,大学只重视古典课程而忽视其他知识的学习,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因此应完善大学课程体系,开设与古典课程并列的科学课程。这种课程将学校注意力从以往单纯重视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研究上,逐渐分布到数学、土木工程学、天文学、化学以及其他农业、工业科学等学科研究上,完善的课程设置将利于通识教育和“完人”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塔潘进一步指出开设科学课程的同时不能忽视古典课程。“正好恰恰相反,就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意义来讲,……并不在于从古典学科中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养成集中、深入、精确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高雅的品味,能够更准确、更透彻、更自如地掌握英语,等等。”②他认为,拉丁语和希腊语与历史、逻辑、诗歌、哲学一样,不能从课程体系中删除。这实际上一方面体现了塔潘所具有的一种人文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种人才培养的方式或途径:从内心深处去塑造人的灵魂继而进一步外化其行为习惯,这就是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塔潘将平行课程设在各学院内部而没有与古典课程分离。他希望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接受完善的训练,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塔潘还建议大学开设选修课。因为选修课有利于个人发展。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都不同,按照个人意愿选择课程将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学校除了设置普通课程之外,还应照顾到那些对商业等实用性科目感兴趣的学生。因为根据社会需要制订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将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成熟完善起来。这与完全遵循实用、功利的原则不同,那只会使学生因受到有限的教育而造成片面发展。一所大学应是一个能够尽情而自由学习的地方,不受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也可以终生研究某学科;他可以在一个系或多个系学习;可以以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为目的,也可以完全为了兴趣爱好而从事科学研究。

塔潘的通识教育思想指导美国密歇根大学成功实行了许多改革,对美国大学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某些师范高校也给予了一定的启示,现仅对河北省内师范高校在人才培养改革上得到的启示总结如下。

三、塔潘通识教育思想对河北省内师范高校人才培养途径的启示

(一)广泛学习,全面发展

如塔潘所言“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上还有课堂外,不仅在书本里还在活动中,不仅体现为讲授也表现为实践。在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的今天,如何培养高素质、强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是仅靠单纯的传统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是不行的,把知识、品德、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起来同时发展才能达到期望的目标。在知识结构上,既“专”又“博”;思想品德上,兼顾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能力结构上,优化整合教育课程,改善学生能力结构;身心素质上,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并重。

(二)开展通识教育,深入学分制

塔潘认为在大学开展高深学术知识及专业教育之前应首先进行通识教育的观点为师范大学向高水平大学发展提出一条切实的建议。河北省内师范大学中相当一批本科类师范大学是由专科升本发展起来,在人才培养上它们比较重视专业能力和实用知识的塑造,但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要跟上今天日新月异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就必须加强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因此开展通识教育,深入学分制改革则是当务之急。可以系为单位招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一律开设通识教育课,三年级进入专业领域,开设专业课。这样能使文理兼顾、多重组合,既能提高学生素质、又顾及其兴趣特长;同时实行学分制改革,由学年学分制逐步转变为完全学分制,给学生更多空间和时间,使其充分体验大学的学术自由精神。

(三)加强实践知识学习,改变与现实脱节的现状

塔潘认为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组织与管理能力。他很支持各种学生性质的团体,比如文学协会、讲座协会。在邀请学者讲演、组织学生筹办会议等活动中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基于此,可以说高师院校理想的培养方式是“普通知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在实施统一的通识教育,接受大学基础文化理论知识,强化英语和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培养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实践教育的形式有多种,比如实施必读书制,加强师范学生文化素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中间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知识竞赛,听学术讲座、报告;或通过模拟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增强毕业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性和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通过这些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改变与现实脱节的状况。

注释:

①Henry P. Tappan.The Growth of Cities[M].New York:R.Craighead,Printer,1855.

②Henry P. Tappan. A Discourse[M].Detroit: Advertiser power presses,1852.

③R. Hofstadter & w. Smith.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Z].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7.

④Henry P. Tappan. University Education[M]. London, New York: Arno Press& the New York Times,1969.

⑤金国峰.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J].兰州学刊,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