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孩子追星,家长怎么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孩子追星,家长怎么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背景

今年3月,痴迷刘德华多年的兰州女“粉丝”杨丽娟终于在香港如愿同心中的偶像合影,但其父第二天凌晨却在香港跳海自杀。据报道,年近30岁的杨丽娟在1994年一天晚上,突然梦到一幅刘德华照片,两边写着“你这样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她觉得是缘分,于是开始辍学,“专职”在家迷恋华仔,华仔的照片、海报、录音带从不放过收藏。其父母多次阻止无效,出于对女儿的疼爱,他们由劝说变为支持,筹资供女儿两次赴港、6次赴京“追星”。其父为了让女儿到香港见偶像一面,甚至想通过卖肾筹措费用。此次赴港,杨丽娟同刘德华合影后,还想单独同偶像好好聊天,但此愿望未能满足,其父留下“让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的遗愿,跳海自杀。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了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孩子追星家长要保持清醒头脑

不正常追星的判断标准

“疯狂粉丝”杨丽娟的行为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如何判断追星是否为病态行为呢?其实比较简单,就是看是否影响到了个人正常的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常生活包括日常生活和学习,而成年人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因为追星受到了影响,甚至因此不能工作和学习,可以判定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应该及早纠正。

杨丽娟的行为本身不正常。她不考虑这种行为对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对于自己追星给家庭带来的种种灾难缺少悔意,甚至亲情的表达也很少。这些都说明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杨丽娟十几岁时梦到刘德华,认为与此明星有缘分。一定程度上讲,她是分不清梦幻与现实了,即不能分辨空想的事与现实中的事,这是钟情妄想的表现,可能存在偏执人格。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需要医生诊断才能做出结论。

总之,一个正常的追星者应该是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知道追星不应该过分执蓍。知道生活、学习和工作是首要的,追星是次要的,不因为追逐偶像而放弃自己应该做的事。极端的追星除了杨丽娟这种情况外,还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但只要是影响到正常生活,就应定为不正常行为。

不要被孩子追星所“感应”

杨丽娟的父母对其行为采取了纵容的态度,没有能正确引导她。为了她追星的梦想,不惜变卖掉自己家的所有财产、借钱,甚至想通过卖肾来得到相应的费用。可以说,杨的父母在此过程中也迷失了方向。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心理感应,杨的父母的心理有可能受到了其女儿的影响,结果自己也投入到追星的行为中了。

从这件事中家长能学到的是,不要纵容孩子的行为。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导,自己要负起责任来。

允许孩子成为“粉丝”

偶像崇拜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除了崇拜父母之外,还可能崇拜自己的老师,并希望将来自己也当一位老师。上了中学以后,孩子可能不再把老师作为偶像,转而开始崇拜明星。再成熟一点以后,如上大学或者工作以后,可能崇拜科学家等“明星人物”。这一切都是正常人的成长过程。崇拜偶像,往往是希望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就这一点来说,可以增加个人努力的愿望和动力,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不要因为发生了个别疯狂追星的事件,就反对孩子崇拜自己的偶像。

发现追星过头的蛛丝马迹

追星要有度。追星也是一种娱乐、放松,适当的行为家长应该许可。但是,如果孩子追星影响到了生活、学习或者工作,家长一定要重视。比如,发现孩子经常面对明星照片发呆,花大量时间研究某个明星,同时,个人的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反映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应该引起家长重视。

还要注意孩子的行为要与他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比如,上高三了,为了高考出好成绩,孩子的追星时间可能要大大“缩水”。如果还“执迷不悔”,不顾学习任务重的现实,沉迷于明星,则说明是有问题的,应该予以帮助。

限制追星的10大策略

1.做一个关心孩子的人

很多家长个人比较忙,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对孩子的生活不关心,任其自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当然无法得到家长的帮助。所以,如果此时此刻还不是一个关心孩子的人,建议从此留心一下孩子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不要把自己的事情交给父母甚至其他人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2.做孩子的好榜样

自己是怎么看娱乐节目的?自己是怎么看待明星人物的?自己有没有疯狂追星的行为?大人自己要先检讨一番。因为孩子在这方面通常是以大人为榜样的。如果发现自己有“漏洞”,要及时弥补,必要时应请教心理咨询师。

3.与孩子追星保持同步

对孩子所看的电视节目、所听的音乐,所玩的电脑游戏、所上的网站,家长要心里有数。只有这样,你才可能知道孩子心里会在想着什么,才能帮助孩子客观理智地思考问题。不妨参与到孩子做的事中:看孩子看的节目,上孩子上的网站。这样就可以为与孩子讨论相关话题打下基础,大人的看法对孩子来说才更有说服力,也有利于与孩子沟通。

4.把“电器”搬离卧室

如果孩子的卧室里放有电视机、电脑等,建议马上将这些家用电器搬出去。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房间里有电视机、电脑等,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看有他们喜欢的明星出现的节目,会花更多的时间研究他们。总之,把电视机或者电脑放在孩子卧室非明智之举。

5.限制时间

告诉孩子,喜欢明星完全正常,但一定不要影响学习,为此家里“不得不适当限制时间”。比如,孩子因为“研究某个明星”学习成绩下滑,家长一开始可以允许孩子每天花2个半小时“与明星接触”,如看相关的影视节目、上网查找有关信息,甚至与明星见面。过一个星期,可以将孩子追星的时间降到每天2小时10分钟。以此类推,逐步减少孩子在追星上面花的时间。注意一开始不要做太严格的限制,要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么,一般情况下应该怎么限制孩子的时间呢?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推荐,2岁以上的孩子每天看有益娱乐节目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2岁以下的孩子不要通过电脑或电视看节目。

6.限制开销

给孩子制定一个经济上的限度。可以通过举例等方式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比如,在自身目前的情况下,绝对不允许孩子一个月参加一次明星的现场演出或见面会等活动,但可以允许孩子半年看一次演出。家长可以态度明确地表示自己出资支持个别的追星行为,但绝不容许孩子频繁参加此类活动。

7.教孩子思考问题

鼓励孩子针对他喜欢的节目和明星做一番思考。可以问他:“你为什么喜欢某位明星?是不是因为这位明星在某一方面代表了自己家庭、学校或当地的人?”让孩子谈谈他最喜欢的家人、老师、同学等人的优点,并且问他:“你喜欢这些优点是因为他们有名、有钱或者外表好看,还是因为他们幽默风趣、热心友好、聪明智慧呢?”还要鼓励孩子敢于质疑。比如,让他们问自己:“我喜欢那个电视明星是不是只是因为他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呢?如果他本人从来没有上过镜头,我还会喜欢他吗?”

8.让孩子“成为明星”

让孩子在大脑里想象一下明星们过的真实生活是怎么样的。问问孩子:你真的想成为刘德华、赵薇这样的男女明星并且过他们那样的生活吗?如果你是明星,你会不会因为一些人只是看重你的外表、名气和钱财喜欢你而生气?如果你是明星,是不是更情愿你的“粉丝”们因为你是一个善良、温和、有思想的人而喜欢你?

9.不要强制

家长切勿硬逼孩子停止追星,因为任何不正常的行为从开始到停止都有一个过程。家长最好参与到限制追星的活动中。比如,可以陪孩子看一场演唱会,但看完以后就要求孩子忘记这件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等下一次有机会看演出,再陪孩子一起看,但告诉孩子学习和娱乐要分明。这么做容易得到孩子的好感,也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10.寻求外界的帮助

很多事情,在自己没法解决的情况下,求助于外界,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此,如果自己限制孩子追星未果,可以带孩子到资质可靠的心理咨询机构找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专家接受帮助。

解开追星族的心理困惑(1)

“粉丝”的问题:

我是一位26岁的女孩,还没有结婚,也没有男友。我对自己心目中偶像的喜欢不亚于杨丽娟,只不过我喜欢的是另一位香港明星。我真的做过梦,梦到有一天会和他结婚。每天我都要花几个小时读有关他的消息。我的杯子上贴有他的大头贴,家里墙上也贴满了他演的电影的海报。我相信有一天也会碰到他的,这样想、这样做有错吗?

专家解心结:

你有没有想过,把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件事上,如果你希望的结果没有发生,你会不会感到不甘心呢?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一些非常现实的、直接与你有关的目标上,比如,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位男士谈恋爱。这样,如果哪一天你不能与你喜欢的这位明星结婚,你也不会感到特别失望和失落。

最关键的话:不要追星,要追求一个现实的目标。

解开追星族的心理困惑(2)

“粉丝”的问题:

我喜欢上了一位女明星,她的长相让我入迷,她的头发也非常漂亮。作为一个特别爱美的女孩,我也希望拥有她那样的外表、长相。我想去做整形,让自己也变成她那样。

专家解心结:

事实是,明星要花很多的时间装扮外表,这也是他们的“工作要求”吧。大多数明星并非一起床就看上去神采飞扬,其实很多明星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去根本没有在荧屏上那么光彩照人。灯光师、发型师和化妆师有时候完全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变成明星”。所以,不要轻易相信一位明星的外表,为此改变自我更是不明智的做法。

你现在的目标不是改变自己的长相,而是改变你在自己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问问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天赋、技能、特长,自己是什么性格,等等。其实,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代表了你自己,而这一切不是已经很好了吗?相信你能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完全能够接受自己,因为我要与自己和平相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你也可以看着你喜欢明星的照片说:“她是漂亮,我的确欣赏她的演技和才能,她身材那么好,肯定是坚持锻炼的结果,其毅力值得学习,但我同时也非常乐意接受自己!”

关键的话:明星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去不一定像“明星”,接受自己、爱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