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授课年级】五年级

【设计思路】

美丽的牧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歌唱课。歌曲描绘了新疆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及草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将激发起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对草原音乐的独特韵味萌发喜爱之情,对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燃起关爱之心。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首先想到的是要呈现给学生艺术的美感。引导他们用眼睛寻找美,用耳朵聆听美,用心灵感受美,用智慧创造美。以“寻找美”为思路,以“爱家乡”为主题,通过聆听、诵读、演唱、拍击、创编等一系列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中不同形式的“美”,如:意境之美、旋律之美、词意之美、伴奏和谐之美、创新之美等,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和探索愿望。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目标引领学生,创设哈萨克族小歌手“阿肯”这一角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唱旋律,唱歌词、编歌词,使学生在一步一步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着成功与自信所带来的快乐。

在创造性地挖掘教材时,笔者为歌曲设计了“X XX XX”这一节奏型的伴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边唱边拍击伴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验到音乐韵律和谐的美感,更有激情地演唱歌曲,从而高效率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天堂》《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音乐描绘的草原美景。

2、能用流畅圆润的声音、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3、能用节奏型为歌曲伴唱,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4、能用自编歌词赞美家乡,激发创新思维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流畅演唱歌曲,用节奏型为歌曲伴唱。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时值;“X XX XX”节奏型在伴唱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

老师瞪大眼睛,看看哪位同学会用眼睛跟老师说话。因为我们的眼睛是用来寻找美的,我们的耳朵是用来聆听美的,我们的心灵是用来感受美的。你听……(播放歌曲《天堂》)

美妙的音乐来自哪里?题目是什么?

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用他深情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他美丽如天堂般的家乡,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同样是来自草原的歌,你听,这段音乐又是来自哪个美丽草原呢?

设计思路:创设音乐情境,以音乐通感带领学生进入草原美景,将同是美丽草原主题的两段音乐对比听赏,帮助孩子寻找音乐中统一主题的不同风格的美。

二、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这是来自哪个少数民族和地区的歌曲?(新疆哈萨克族)

在美丽的新疆天山脚下,也有辽阔的草原,高高的冰山融化的雪水滋养着大片的草地,那是天然的牧场,哈萨克族人民能歌善舞,怎能不由衷赞美自己的家乡呢!

我们一起用身体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音乐的速度。

歌曲的题目是《美丽的夏牧场》,它美在哪里?你能从歌词中找出来吗?

设计思路:在音乐声中寻找到草原美景,自然引感共鸣,体会草原人民对家乡热爱和赞颂的情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再次播放歌曲。出示歌词

学生读出描绘夏牧场“美丽”的句子。

简短精练的几句歌词描绘出了美丽的夏牧场,那连绵起伏的草地就如同悠扬的旋律线,你看……

设计思路:循着对“美”的发现,让学生由聆听音乐的美到寻找文字的美,在熟悉歌词的过程中感受歌词所描绘的意境。

四、出示歌谱

你能随着老师的琴声视唱旋律吗?

1、分句随琴视唱歌谱

强调:视唱时应该唱准音高和节奏。

2、随琴视唱全曲旋律。

3、乐句异同比较:

找出相同乐句,指名视唱——比较相似乐句,通过第三乐句122和前两乐句12的区别,突破难点X XX和XX的区别。

4、解决难点:

第三句中的附点四分节奏,指名视唱,用“啊”模唱,要求唱得圆滑、连贯。

强调:除了唱得圆滑连贯,如果能唱出四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的韵律感,就更优美动听了。

再唱“啊”,唱出节拍韵律感。

能不能加上歌词演唱?唱出节拍韵律感。

设计思路:提炼歌曲的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乐句的相似及节奏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难点。

五、学唱歌曲

1、随琴填词唱第一段。

师:草原上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种静态的美,更有流动着美,那就是草原人民放牧、歌舞的情景。

2、随琴填词唱第二段。

增加难度:能不能随伴奏唱?提示听好音乐的前奏和速度。

3、随歌曲伴奏齐唱。

师:草原上有一种人特别受尊敬,因为他们热爱生活,因为他们能自弹自唱,哈萨克人称他们为“阿肯”。今天,老师请在座的“小阿肯”尽情歌唱,老师为大家伴奏。注意听老师是怎样伴奏的。

设计思路:在重难点解决的基础上,通过点拨指导,让学生随音乐填词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六、加伴奏型演唱歌曲

1、学生随伴奏唱,老师加“X XX XX”节奏型伴奏。

师:新疆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手鼓。刚才,老师用他们拍手鼓的节奏为大家伴奏,你能拍出这个节奏型吗?

指名请学生拍击,集体拍击练习。

启发学生听辨:伴奏的节奏加在每句结尾的长音处。

2、指名随伴奏领唱,其他学生加“X XX XX”节奏型伴奏。

第二段歌词时让更多想唱的“小阿肯”站起来领唱,其他学生伴奏。

师点评:老师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小阿肯!有了小乐器的伴奏,我们的歌声更欢快了。

增加难度:你听,老师的伴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学生随琴唱,老师加“啦啦啦啦啦”伴奏。

4、男女分组配合:

女唱男伴唱;男唱女伴唱。

师点评:阿肯还有特殊的本领,他能自己创编歌词演唱。你们想不想试试?

设计思路:将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型作为伴奏音型,通过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二声部伴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七、创编歌词:美丽的家乡

1、腾格尔——美丽家乡——《天堂》

阿肯——美丽家乡——《美丽的夏牧场》

我们——美丽家乡——《美丽的乳山》

师:我们的家乡有母爱山、有美丽的金岭和银滩,更值得我们来歌唱。

2、用《美丽的夏牧场》的音调,歌唱我们美丽的家乡。

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演唱。

3、教师展示作品演唱:《美丽的乳山》

师生齐唱。

设计思路:以美丽家乡的主题将课堂拓展延伸,通过创编歌词演唱,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培养创新思维,提高音乐表现力,升华音乐主题。

八、课堂小结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它养育了我们,现在需要我们用明亮的眼睛,来发现家乡的美,用嘹亮的歌声来赞美家乡、祝福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