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回老家,宝宝就“变”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回老家,宝宝就“变”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放寒假,很多妈妈就把孩子送到老家去了。一方面年底工作超忙,夫妻俩轮流带孩子办公,严重影响自己和同事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长辈老人也很久没有见到孩子了,想得慌;还有乡下玩伴多,过年气氛浓,不用一天到晚粘在屏幕上打游戏,对眼睛有好处;孩子认识田野上的动植物,也可以长很多见识……期待这么高,就难怪父母过年回去发现孩子性情大变时,措手不及又自责不已了。

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一点单纯劲儿也没有了”

开车回家过年,穆玲最先发现儿子成了一个两面派:“表面上他对爷爷可尊敬了,别的堂兄妹只要一惹爷爷生气,他就会出来维护爷爷,一副超级乖孙的样儿;但其实他背地里给爷爷起难听的外号,说爷爷是个讨厌的老古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装,他说,在老家,爷爷说了算,“爷爷最喜欢我,压岁钱就会给得多,就可以多买花炮。”穆玲哭笑不得,说没想到送孩子回去20天,竟让孩子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察言观色,这是哪儿出的毛病?

把脉:在城里,独生子女所拥有的一切都无需通过竞争来获得,就造成了任性任情、直来直去的天性,这种天性说得好听点是“单纯透明”,说得不好听点儿是“中二病”,就是做事只顾自己舒坦、不管他人的感受。回到老家,孩子要跟堂兄妹们争得爷爷奶奶的关注和宠爱,开始揣摩老人的脾气和心思,压抑自己的一部分天性去迎合他们,这不能完全说是一件坏事,因为孩子长大后肯定要进入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在幼儿园和培训班都要争得老师的关注,学会察言观色,也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争得最好的人缘和资源。

开方:妈妈所要关心的是,孩子为什么没有跟老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感——是因为老人规矩太多,还是孩子从小没有在老人身边呆的缘故?妈妈要帮助孩子跟老人建立起这种血脉亲情,就要启发孩子去观察老人对儿孙辈的无私奉献和爱心,比如:“你的花炮钱,爷爷起早贪黑种了多少菜才赚来?”“爷爷把你的照片放在床头柜,上次我发现都看得卷了边,起了毛……”“爷爷以你为骄傲,上次跟人比谁的孙子能干,俩老头差点吵起来……你却只把爷爷当大钱包,不惭愧啊?”

“一点安全感也没有,胆子也变得很小”

邵全安原来担心女儿送回老家后性情会变得很野,“一个小女孩,变得天不怕地不怕怎么办?”可回家过年时她才发现女儿从来就不出门,只在小天井里玩,一见有生人进来就瑟缩在奶奶身后,等奶奶往前推她,说你妈来了,她才怯生生露出半个头,但也不喊妈妈,只是用眼神牢牢地锁定邵全安,妈妈上哪儿她跟到哪儿,但只要邵全安一回头看她,她就立刻看别处,不看妈妈;胆子也变得很小,一点点响声或者让她一个人呆一小会儿都会哭,奶奶也投诉说两岁多的孩子还经常尿裤子,平时有尿不说,也不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不太讨喜。一年前,奶奶一力主张孩子送回老家来带的,还对邵全安说你们走时就骗孩子说几个星期后会回来接她,小孩又不明白几个星期是什么概念,现在奶奶也对这一决定犹豫了:“带她很辛苦,又怕出事,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要不,你们节后就带她回去?”

把脉: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一年前把孩子留在老家的决定,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安全感,这种丧失来自几个方面:父母走时没有跟她说实话,真实的分离比承诺的长很多,结果让孩子产生了被抛弃感;奶奶怕孩子在安全上出问题不好跟媳妇交待,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老人也缺少帮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的能力,比如看到孩子出现尿床等退缩时只会埋怨,完全不明白这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引发的。

开方:要改变孩子的胆小退缩,光是把她接回父母身边还不够,还要通过更多的身体语言,如搂抱、拍抚等帮孩子一点一点恢复安全感,在此过程中,要允许孩子的行为出现发复,不要给她太多的压力,一般经过一年到一年半的朝夕相处,孩子就会重新变得开朗大胆,有尝试欲。

“带了一堆玩具回去,反而把分享精神弄丢了”

张暖沁最郁闷的一件事,是“儿子以前很大方的,怎么回了老家变小气了?难道是因为回去没两天,邻居孩子就弄坏了一辆他的遥控车?”不但是玩具不想跟人分享,进口零食、绘本图书也一样,村里的其他孩子也不喜欢这个“总是神神秘秘躲起来玩”的孩子,连张暖沁儿子出门放个小烟花,也会收获一片嘲讽和喝倒彩的声音。儿子见到回家过年的爸妈委屈极了,说:“妈妈,明年过年我们不回老家了,成不?”

把脉:先来分析下,孩子的爸妈为何让孩子带那么多高级玩具、进口零食、图画书回老家?爸妈会说,让孩子有资本交朋友啊,教会他与成长环境不同的人分享啊,其实我们来反问一句,这里面有没有城里家长特有的优越感在作祟?肯定有!虽然嘴上不说,爸妈其实是特别想把老家小孩们培植成以儿子为中心的一个圈子,希望儿子凭借他的玩具、零食和图书获得众星捧月的地位。但很明显,爸妈的算盘都打错了。

开方:老家当然是老家孩子的主场,那些在小镇上或者田野里、大山上成长的孩子,摸鱼摘果,在他们土生土长的环境里如鱼得水,活得不比城里孩子差;另外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也对单凭物质条件就高高在上的城里孩子反感,因此,张暖沁夫妻准备的那些帮儿子融入老家的东西,反而成了孩子间隔阂的发酵器。要让孩子恢复分享精神吗?记得下次回老家时,少带炫耀性的玩具,要教会孩子以谦卑的“到了你们这里,发现我自己什么也不会”的姿态,融入老家孩子的世界,跟着老家的孩子学习,包括怎样扎风筝,怎样编鸟笼,怎样做花灯,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老家是一个充满陌生和敌意的地方,我好孤独”了。

“性格变得好急躁,一言不合就与人打架”

孙倩最担心的事,是5岁的儿子回老家后,脾气变得好急躁,奶奶经常打电话告状:“小辉又跟人打架了,村里孩子,可不如你们城里孩子文雅,有了矛盾能站那儿理论两个钟头,他们没有多少好口才,一言不合就像公山羊一样把角抵在一块儿……不过呢,你们也别太担心,小子们也就是滚来滚去一身泥而已,不闹狠了,大人一般不管的……管别人小孩,显得多没气量;管自家小孩,人家当你指桑骂槐,都是近邻远亲,一条藤上长的瓜,孩子么,都是猫三天狗三天,你甭管,他们和好得反而快……”孙倩听这口气,奶奶不只是告状,还为孙子“从文雅到粗鲁”的变化透着一股得意,护犊子也不能这么护的!孙倩一着急,就想赶快回老家去管教儿子。

把脉:其实奶奶的观点不全错,咱们一直嫌城里的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一旦被送回老家,让他与山野里的孩子交往,动不动滚上一滚,打一小架,妈妈们就会受不了。其实身体的碰撞有时也是孩子们增长亲密度的一种手段,“不打不相识”,只要不是过分斗狠,危及孩子的安全,真的可以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孩子间的矛盾。

开方: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启发孩子:“光用拳头是不是能解决问题?你是怎样让他们心服口服的?除了不怕打架,有没有跟他们说理?”“既然说理是你的强项,为什么不发挥你的强项?”“有时候不要一点就着,想一想有没有办法让对方和自己一块儿笑起来,有这样化干戈为玉帛的幽默感,是不是更容易让人听你的?”

“普通话里冒出来好侉的方言,让人大吃一惊”

姜萍最受不了的一点是,儿子回了老家没满一个月,就“变得好土”,这种土,倒不是穿着打扮上的,也不是行为举止上的,而是说话间就会很自然地冒出老家的方言,各种土话俚语,冒出来就像一串欢快的鱼泡泡,连姜萍老公,也要愣上几秒才会意识到方言的原意。姜萍不断地制止孩子,厉声说:“不改掉这毛病,下次就不让你回老家了!”没想到爷爷不高兴了:“我孙子走再远也是高家庄人,不能吃了城里的洋面包就忘了自己的根!”一看老爷子不高兴,姜萍老公赶紧打圆场:“方言学得快,不说明咱儿子语言能力强嘛,你看他将来学外语也肯定不吃力,说不定将来能进外交部!”

把脉:这件事,当妈妈的肯定反应过度了。孩子回老家后,为了融入当地的伙伴圈,有意识地学方言,这不是一件坏事,方言作为民间语言,生命力强旺,形象生动,可以帮老乡们在世界各地找到“同根人”,据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而不是村上春树,有一个理由不容忽视:那就是在莫言的作品里,山东高密方言的魅力打动了评委的心。

开方:能在一个月之内学会方言,说明孩子超强的适应力,妈妈可以向儿子讨教,也学上几句,这对幽默家庭气氛,活跃亲子关系极有好处。妈妈着意要对孩子培训的,是不要因此让普通话带上口音,对孩子说:“要像青蛙一样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跳来跳去,只有普通话说得跟电视上的播音员一样正,方言说得像集市上的老乡一样溜,才是本事!儿子,你能不能做到?”

《母子健康》

温馨提示

孩子换了一个生活环境,性情上有变化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分析他的变化来源于何处,对变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最后来判断要不要帮孩子做一个扭转。

发现回老家的孩子有变化,家长最要避免三件事

1 不要埋怨老人管教不力。老人接回孩子是为了享受亲情,除了让孩子吃饱穿暖之外的教育义务,还是当由父母来尽,因为父母没有一起回老家,教育上有个滞后期很正常,送孩子回老家时就应当有这个思想准备。不要轻易怪罪老人,引发两代人之间的教养矛盾。

2 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令你烦恼,就指责丈夫的遗传和教育环境有问题。不少妈妈会因为孩子身上的变化,如变侉、变小气、变得野性十足,来取笑丈夫的成长背景。这是很伤夫妻感情的,需记得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丈夫是你的同盟军,而不是对峙者,不要攻击他的“根”,把他推到对立面上去。

3 不要对孩子的变化一味表现出失望。毕竟,这是孩子第一次远离你,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管他融入得怎么样,小小年纪,他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在适应,给他一点鼓励好不好?尽量挖掘出变化的积极一面,再提出改善性的意见,孩子会容易接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