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探讨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主体建设(“人”)、事务建设(“事”)以及情感建设(“情”),并探索了有效途径,确保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社团对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及促进校园文化的凝聚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人”

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的主体,也是学生社团的灵魂核心,一个积极向上、得力干练的社团干部,可以引领整个社团的发展与活力展示。同时,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推动社团发展的动力,是学生社团干部成才培养,能力提升,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学生社团建设的“人”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具有管理才能的社团干部,造就领军帅才以及打造了一支为人师表、乐业敬教、业务突出、拼搏实干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

(一)完善制度建设,促进社团规范管理。一支优秀的社团干部队伍离不开一系列的制度规范与约束,包括选拔机制、考核机制、淘汰机制以及培训机制等。从一开始的会员纳新选拔,到中期的干部考核,再到后面优胜劣汰的晋升遴选以及贯穿整个过程中的培训制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增加社团干部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战斗力。

(二)加强内外交流,提高社团干部与人交际能力。定期举行优秀社团干部内部经验分享会,同时,组织社团干部到兄弟院校之间进行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创新工作思维与方法。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善于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分享交流可以培养社团干部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社团干部积极性。通过评选“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团干事”或者“部门之星”“社团之星” 对于有成就的社团干部要及时的进行肯定与奖励,充分调动社团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样,对于有潜力的社团干部要及时的发掘给予职务晋升或者推荐到更高学生组织任职,保证学生骨干队伍的稳定。

(四)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团活动水平。社团活动的质量与水平直接与社团指导教师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认真选拔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好的教师从事学生社团指导工作;完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拔、聘用、业务培训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整体水平。

二、学生社团建设的“事”

高校学生社团自从建立之初就有着既定的目标和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非正式群体。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机体的改革,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社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探索创新式发展,促进学生社团精品化、特色化建设。学生社团在组建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情感自愿加入进来,社团活动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声有色,规模也不小,但是效果不佳,加入学生社团的成员水平提高不明显。因此,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社团发展新模式,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学术性社团可以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学科前沿讲座的形式,以带动学生的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文娱类社团可以通过小型晚会、文艺汇演的形式展示新时期大学生的风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类社团可以利用“三下乡”、志愿者者服务等形式,以触动学生奉献精神。

(二)积极整合资源配置、丰富经费获取渠道,引领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

资金匮乏与场地不足经常是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问题,学生社团筹募资金主要通过学校补助、会员所交纳的会费以及社会赞助三种方法,但是由于高校对学生社团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后两者方法。为了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政策与经费支持,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活动经费划拨、活动场地申请以及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倾斜,完善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对于优秀学生社团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宣传;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社团积极探索与社会企业合作模式,根据社团特色丰富经费支持渠道;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坚持公益性展示,打造精品社团、特色社团,避免社团活动简单化、商业化,发挥社团辐射作用,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主体作用,活化学生组织自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精神。“学生自治”是陶行知在二十世纪初针对当时所提倡的自动主义思想而提出来的,是由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层面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组织层面,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实行全员管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动学生自治,校园共治的自我服务理念。

三、学生社团建设的“情”

社团的组建是以兴趣为基础,以追求学生的单项兴趣发展为基本目标,社团成员在心理上和组织上具有实质的平等性。但是,由于学生兴趣爱好的自主性、主观性,所以学生社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鉴于此,有效地将社团成员团结在一起,营造民族、平等、和谐氛围,保持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永葆社团生命力成为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共同愿望和需求。

(一)树立集体意识,增强学生团队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各类比赛的评比活动,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公开透明的申请、面试、演讲、投票并举行全体社团成员大会以及邀请团委负责的领导亲自颁发学生干部聘书和优秀学生奖励,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搭建社团成员沟通平台,加深彼此了解和相互信任,培养成员之间认同感,增强学生社团内部凝聚力。根据实际,学生社团可不定期举行各类友谊比赛、内部舞会以及素质拓展活动,加深社团成员之间了解和相互信任;建立社团QQ群、微信群、微博以及其他网络方式,拉近社团成员之间以及社团成员于教师之间的距离,建立真诚互信的团队友谊,培养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社团内部凝聚力。

(三)营造“家”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社团艺术品位,凝聚人员,推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在高校生活环境中,学生社团更多的是学校中的另一个小家,充满着家的温馨和家的温暖。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团内部管理过程中,注意注入更多“家”文化气息,强调社团成员之间心与心的交流,通过生日会、聚餐、祝福以及谈心等活动,建立互助、信任、合作关系。繁荣校园文化,打造独特文化艺术品牌,提升学生社团艺术品位,保证社团平衡、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嵩梅.高校学生社团干部领导能力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3(04).

[2] 吴笑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4).

[3] 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03).

[4] 王占军.高校学生社团运作及功能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6(05).

[5] 张澍,曾灿.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11(06).

作者简介:徐聪聪(1987- ),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助教,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伍亚泰(1971- ),男,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