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及成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及成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大型灌区实行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以来,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各级水利部门落实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成后效益显著。本文依托工程实际,主要介绍了工程的实践经验及综合效益,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巩乃斯河 灌区 改造 成效

1.灌区基本情况

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位于新源、尼勒克两县巩乃斯河北岸河谷地带,呈东西向狭长地带分布,东西长约67km,南北宽约4.3km。现状灌溉面积32.45万亩,规划灌溉面积36.98万亩。灌区为自流灌溉,引水水源为巩乃斯河。灌区范围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63.1mm,渠系分为干渠、支(斗)、农渠3级,骨干渠道分为干渠和支渠两级,干渠长度74.2km,最大设计流量19m3/s,加大流量22m3/s;支渠共46条,均为南北走向,垂直于干渠和等高线布置,总长度138km。灌区为农牧业交错区,主要作物为冬小麦、玉米、油料、亚麻、甜菜及牧草等。

灌区于1967年建成以来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干渠紧贴阿吾拉勒山北山坡,受工程建设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灌区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条件及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建设交叉排洪建筑物,在融雪性洪水及湿陷性黄土等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常发生洪水入渠、淤积渠道、冲毁渠堤的现象,加之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导致渠系淤塞加剧,建筑物病险情况严重,对灌区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

2.规划与完成情况

自1998年中央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来,灌区各级管理部门积极申请国家资金支持,灌区续改建规划于2001年得到水利部批复,根据水利部对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的批复,巩乃斯河管理处分别组织编制了三期可研报告,经自治区水利厅审查,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后,分9个年度开展了实施方案建设。2010年完成骨干工程规划投资,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面貌大为改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骨干工程的输水能力大为提高。项目实施以来,共衬砌防渗干渠30.39km,整修干渠10km,续改建支渠16条共66.31km,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105座,渠系建筑物完好率由改造前的10%提高到65.6%。干渠上游的过水能力从改造前的12m3/s提高到16m3/s;干渠实际过水长度从改造前的43km延伸至64km,距渠首43km处的输水时间从改造前的三天降至目前的两天;实际输水量从改造前的9700万立方米增至现状的2.68亿立方米左右。

(2)灌溉用水效率得到提高。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提高渠道衬砌率的同时直接减小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渠系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经测算,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2提高到0.56,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38提高到0.48,灌溉用水效率得到提高,灌区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由改造前的754立方米/亩降低到459立方米/亩。巩乃斯河下游灌区2010年总引水量为2.68亿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量为1.47亿立方米,平均年节水量为0.64亿立方米。

(3)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工程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中对干渠5km高垫方渠段和25km险工险段进行了加固改造及衬砌防渗,保证了灌区输水安全,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05万亩,灌区灌溉面积由改造前的32.45万亩提高到33.9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由改造前的22.18万亩提高到31.65万亩,实灌面积由改造前的10万亩提高到目前的17.68万亩;同时,渠道衬砌防渗后,过去渠道淤积、渠坡崩塌、渠床杂草丛生等现象得到控制,渠道规则、流畅,输水能力大为提高,灌水周期缩短,及时有效地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玉米产量由1998年的700kg/亩提高到2010年的1150kg/亩,小麦产量由1998年的300kg/亩提高到2010年的460kg/亩,黄豆产量由1998年的180kg/亩提高到2010年的245kg/亩,2010年灌区粮食总产量达到6.22亿kg,增产效果显著,灌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000元,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主要做法与经验

(1)注重项目实施的连续性。按设计连续实施项目的做法一方面在前期建设中优先解决险工险段的除险加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后期改造中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引发的负面影响。

(2)投资规模要与管理能力相适应。对于巩乃斯灌区而言,工程建设管理力量薄弱,施工工期极为短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遵循年投资规模不宜过大,项目安排期数不宜间断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安排合理施工工期。因灌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灌溉需要,每年可用于工程施工的时间不足3个月,每个建设周期从实施方案批复、招投标、施工队伍进场、备料、混凝土预制、保养、安装都需要精心安排进度,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地做好项目储备为各年度工程的正常施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明确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要材料的统一采购控制,把好材料进货关,杜绝不合格材料的进场。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在灌区所在地采购质量过硬、管理体系健全、信誉良好的企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施工质量隐患。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巩乃斯河下游北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规划投资偏低。由于灌区规划投资估算是1998年编制的,工程实施10年来原材料、人工及机械设备费用的增加,致使部分规划指标没有完成,灌区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规划中未改造的工程内容对灌区的安全运行以及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影响较大,特别是干渠衬砌中甩项、遗留渠段将成为新的险工险段,严重制约渠道过水能力,威胁运行安全。

(3)部分干渠衬砌工程对湿陷性黄土及防冻胀垫层除草技术处理不成熟。由于部分渠段芦苇丛生,施工中渠基没有采用除草措施,运行不到2年,芦苇就从施工缝和伸缩缝处长出来,如不及时处理,将会使混凝土板开裂破坏。

5.建议及总体评价

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实施方案遗留工程,继续积极争取自治区、州政府支持,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发挥整体效益;

(2)继续做好补充规划疏导山前洪水排入巩乃斯河,研究总结渠基湿陷性黄土和芦苇丛生地段的抗冻胀垫层处理经验;

(3)加强灌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档案资料管理,注重续改建效益资料的累积;充实工程建设、灌溉管理力量。

巩乃斯河下游灌区批复的实施工程已接近尾声,回顾10余年来的工程实际,本灌区规划基本符合灌区现阶段实际需求;项目实施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灌区输水能力、实灌面积大为提高,节水、增产效益明显,灌区对保障农牧业生产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使灌区工程逐步成为了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可靠支撑。

参考文献:

[1]伊犁河流域规划报告,1998.

[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4]新疆农牧产品成本效益资料汇编(1998).

[5]灌区管理暂行办法(1998).

[6]伊犁河流域巩乃斯河下游北岸大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199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