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社会科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政治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相互依赖。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更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素养和理论的知识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人文素养的高低,将决定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他们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具有责任感和创造力;他们不仅要有科学理性,而且要有人文精神,真正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高中政治教师应学会利用多种资源,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通过一些途径,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注重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注重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只有建立良好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和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一、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各栏目隐含的人文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

政治教材中许多栏目的设置实际上隐含人文的功能,如名人名言、警句格言、名人简介、知识拓展、相关链接、知识探究、专家点评等栏目。它们可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和丰富;也能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关注政治所能联系的各个领域。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这些栏目外,还要进一步丰富这些栏目及课本中其他部分涉及的内容,适时插入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及音像资料,让学生获得真实场景中的人文情感和知识体验。

二、积极展现教材与时政材料中隐含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元素。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把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的“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时,我认识到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人文活动,实际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围。经济发展中坚持诚实与信用的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联系社会热点、现实生活、学生的实际问题,如“瘦肉精”、“毒馒头事件”等这些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从而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了一种道德追求。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代气息,把知识修养内化为人文精神

一方面,政治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内容应体现时代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身边事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应该是真实新鲜的,把书本上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我还不定期播放精选出来的央视《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感动中国》、《今日观察》等节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一些社会现象和国际形势;在带高三时我还组织了每节课前5分钟的时事评述节目,让学生搜集整理时事,上讲台宣讲并加以适当点评。这样做不仅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使知识修养内化为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学生的道德素质、精神境界、心理素质等提高了,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等增强了。

四、构建人性化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构建人性化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互动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政治教师要改变教学程中的“独白”、“灌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由“独白”到“对话”,从“灌输”到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质疑,在互动合作中学习。第三,在教学中要把大量能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时事背景和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后社会实践,落实人文精神教育。

五、政治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养是贯彻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保障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一个不具备人文素养的政治教师不可能去引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形成。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因此,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人的终极关怀、广博的文化知识、创新的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好学进取的精神、幽默风趣的谈吐……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利用网络,博览群书,不断学习,认真钻研业务,积极向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努力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勤学进取、博学多才、生活乐观的榜样。教师的人文素养高,学生便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熏陶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重要。

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单靠教育部门和学校还远远不够。作为家长,我们还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个拥有人文关怀的家庭。作为社会和政府,必须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外部环境,让人文精神在孩子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并最终生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