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中国孩子8岁实现自主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科学认读”作为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的第一个子课题,到目前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十年如一日的课题实践,本身就已经体现出一种教育坚守的伟大。课题主持人、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先生认为,这一项实践性课题。将撕开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个角,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引发整个课程体系、现代学制及基础教育结构等重大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让中国孩子8岁实现自主阅读――这几乎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论断!周德藩先生的科学认读的实践性课题和语文教学三阶段论刷新了人们对早期阅读的传统认识,将自主阅读的起点创造性地提前。先生慧眼独具,敏锐地看出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并以之探索语文教学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课题已经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泰州市高港区、江阴市等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本刊现全文刊发周德藩先生关于“科学认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飨读者。
[内容摘要]科学认读教育强调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认字,同时通过认字促进更好地阅读。科学认读强调认读的情境化、生活化。科学认读能使中国孩子8岁前实现自主阅读,并在这过程中形成科学认读素养,并使语文教学三阶段逐步明晰。科学认读的普及与推广,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积极的变化。科学认读将从文化角度矫正人们的汉语文化情结,改变人们不良的母语心态,形成汉语认知方面的新的价值观体系。
[关键词]实践性课题 科学认读 幼小衔接 语文教学三阶段论 汉语文化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开展“阅读挑战运动”,要求美国孩子小学三年级结束前就能够自主阅读。我一下陷入了沉思,美国的孩子可以在8岁实现自主阅读,那么,我们中国的孩子可不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呢?现在,通过10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中国的孩子也完全可以在8岁实现自主阅读。不仅如此,我欣喜地看到,在科学认读实验学校,由于孩子们在8岁实现了自主阅读,因而引发了后续的语文教学的积极的变化。
――写在前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浪又一浪,语文教改造就出来的语文名师也比比皆是,然而,语文教学偏偏仍然处于“少”“慢”“差”“费”的状态之中。很多人对此状况痛心疾首。然而,几乎所有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未能从儿童早期阅读角度探索语文教学的根本性问题。
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则,人类的文化成果大部分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教会孩子自主阅读,无异于为他们及时打开了人类文明殿堂的大门。这所殿堂提供的文化养料,对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期的儿童来说,其促进思维发展以及情意丰富的价值自是无比巨大的。二则,书面语言具有规范化、逻辑性强、表意丰富和准确的特点,因而,进行书面阅读这一活动本身就能够增强儿童思维的逻辑性和清晰性。形成儿童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相比较那些只接受感觉信息和口语信息刺激的儿童而言,进行书面阅读的儿童在智力和情意方面都表现出更高的发展水平和更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如钱学森、杨振宁等人以及一些文学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钱钟书等人,都是在5岁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认读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成长为令国人自豪的大师的。
虽然有人到现在还反对幼儿园时期引导孩子阅读,然而应该看到,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信息爆炸的形态,每一个儿童都可能会通过一个人们不经意的方式吸储大量的有用或无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势必会给孩子带来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孩子们现在生活在文字的包围之中,触目之处,皆有文字的痕迹;凡有听闻,皆是母语的语音化表达。所以,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儿童早期的阅读教育。以美国为例,早在1997年,克林顿就提出开展“阅读挑战运动”,要求美国孩子小学三年级结束前就能够自主阅读。到2001年,布什政府更是以法案的形式将这一要求确定下来。政府的重视收到了预期效果,至今,大部分8岁的美国孩子都能够做到自主阅读。而在中国,按照目前的课程标准,这一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中国的孩子实现自主阅读首先要认读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依据2000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孩子上完二年级(一般8岁)只能够认读1600~1800个常用汉字。显然,这样的识字量是难以达到自主阅读的要求的。对此,有人辩称,汉字不同于表音文字,它难认、难读、难写,一般的中国孩子,很难在8岁时拥有足够的识字量并实现自主阅读。
这一说法。对吗?通过对汉字识字规律的研究,结合10年的科学认读教育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般的中国孩子8岁前照样能够认读足够的汉字、实现自主阅读。实践表明:采用我们称之为“科学认读”这一科学有效的语文启蒙教育方法,中国孩子在8岁左右完全可以掌握自主阅读所需要的汉字量,而且,在此情形下,孩子们的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语文教学的格局也实现了全新改变。笔者坦言,科学认读课题的实施,正是希望语文教学实现一种积极的改变。
科学认读是针对3~8岁左右的儿童采用的一种阅读与认字相互结合和渗透的语文教育方法。与一般的以认字为前提的阅读教育不同,科学认读教育强调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认字,同时通过认字促进更好地阅读。也就是说,它是针对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孩子的“阅读启蒙教育”。较之一般的阅读教育,它具有非独立自主性,更强调阅读的辅、情境性和趣味性。同时,科学认读教育又是一种特殊的“识字教育”:它比通常的识字教育更早――一般从幼儿园而不是从小学开始:它比通常的识字教育更自然――不要求掌握拼音,不要求书写、解释以及运用字同造句、作文,只要求孩子在具体语境中认读常用汉字。
科学认读具有一般的阅读教育和识字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科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3~8岁左右的儿童进行认读教育,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认读活动的进行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一,孩子需要具备图形识别能力。汉字是图形文字,孩子要认读汉字,需要具备图形识别能力,而这种能力孩子在6个月大时就开始形成了。第二,早期认读需要“读”,因此孩子需要有说话能力。一般说来,孩子在1岁左右就能够进行简单发音了。第三,孩子需要理解文字的意义。文字是表意符号,孩子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将符号与事物联系起来,才算是初步掌握、理解了该文字符号。一般说来,正常的3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能力,具有认读的生理、心理基础。
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来看,汉字具有声音、图像、语义和符号相结合的特点,其具象性特别适合孩子学习。3~7岁是孩子知觉表征发育的关键期,汉字作为图形文字、表意文字最适宜孩子整体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极强
的认知特点,十分有利于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协调发展。此外,汉字还具有基本词汇精练、稳定,转换简捷、灵活的特点,这就使得孩子所具有的理解力足以保证他根据上下文猜字,从而实现随文识字、顺利进行自主阅读。比如,当孩子掌握“火”“山”“发”这三个常用字并具备一定知识积累时,是不难读出并理解“火山喷发”以及“火山爆发”等短语的。
(2)认字和阅读相结合、阅读和生活相结合,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
科学认读强调认字和阅读相结合、阅读和生活相结合,让孩子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语言,是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的。比如,那些经常光顾或经过麦当劳餐厅的孩子,一般很早就会认读写在一起的“麦当劳”三个字,而不能及时、准确认读分开写的这三个字,正体现了上述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
科学认读教育的最初步的方法,就是主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让孩子随文识字、整体辨认。所以,其一,它强调整体认读。即不要求孩子一个一个地认字、一笔一画地写字,而只要求孩子在语境中整体辨识基本字词;其二,它强调认读的情境化、生活化。即让孩子在生活的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认字和阅读。此外,它要求孩子和师长利用现有环境,创设科学认读的教学情境。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有着丰富的认读资源,比如路标、住宅门牌、校牌、站牌、店铺标牌、商品广告以及各种商品的名称、价格等等。家长、教师不妨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这些语言信息。让孩子在有意无意问认读汉字。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大量有“形”而无“名”的潜在的认读资源。教育者要善于开发相应的资源,让“名”附着于“形”,使每堵墙都能讲话,每张桌凳都贴上标签。每件玩具都有“姓名”……使文字符号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随时随地满足孩子给事物命名的心理需要。科学认读课题,还提出营造认读氛围的要求。即在生活中、在游戏中进行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形成自然而浓厚的认读氛围。比如,家长每天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书、科普读物等,让孩子跟着父母在读图和读文的过程中,增加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此外,在外出旅游、演唱卡拉OK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认读景点的名称、简介以及卡拉OK的字幕等等。而在学校里,教师可以以主题为单元,通过游戏让孩子认读。比如,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幼儿园设计的《逛超市》的单元教学就是先让孩子跟家长到超市购买喜爱的食品和饮料。
同时观察食品和饮料的商标,并收集喜爱的商标:然后,教师让孩子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教师随之板书,学生再加以整体认读。一个单元教下来,我们发现认读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学生一直保持较高的认读兴趣。
科学认读遵循“顺其自然”的教育原则。对幼儿园的孩子,首先坚持“只认读,不用写”,让孩子在生活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汉字,不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其次坚持“不考核,不攀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学校不提硬性的识字指标,家长不攀比,教师不考核,一切顺其自然,让孩子轻松快乐地认读。科学认读所追求的教育境界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孩子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而是为了更好地熟悉、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去认读。在这一过程中,他的识字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他的阅读习惯养成了,阅读兴趣和能力也提高了。
10年的科学认读实验基本上证实了我们当初假设的正确性。通过幼儿园3年的辅导,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认读800~1000个汉字,个别孩子能够认读2000个左右。更可喜的是,这些孩子普遍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由此产生了阅读的冲动,并在家庭与幼儿园里形成了阅读的良性互动。不仅如此,科学认读还使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其他未经实验培训的幼儿更为出色。
可以想象,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对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起点进行重新调整,对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与认读教学进行新的更合乎科学的定位,同时,在科学认读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有序地进行识字教学,则到小学二年级结束时,扫除阅读障碍,实现自主阅读,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在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幼儿园与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的成功实验,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幼儿园阅读识字教学方面,到目前为止,认识上并没有取得一致,然而,我欣喜地看到,即便是幼儿园时期不进行科学认读的实验,而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认字和阅读相结合、阅读和生活相结合”的科学认读教育活动,照样能达到让孩子在升入三年级前,认读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的目的,实现真正的自主阅读。
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实施科学认读的课题,大体上有两种做法:一是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在现有的语文课程基础上,适当调整语文课程结构,从课程角度确保科学认读的课题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从而使语文课程改革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这种情形下,便能让孩子在升入三年级前,认读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实现真正的自主阅读。当然,最理想的做法是,所有教师都共同参与到科学认读实验中来,使科学认读成为所有教师的教学意识并外化为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具体做法包括:语文教师在现有教学框架内渗透科学认读活动,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其他学科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懂本学科的教科书,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认读汉字,同时通过汉字认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为此,我曾通读了小学生所有课本(英语除外),并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本做了系统地分析。以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版本为例,小学一年级5本教科书(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美术)已经出现了1233个汉字,至二年级结束,5门教科书所出现的汉字达2354个。如果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以科学认读理论作为指导,引导孩子们认真阅读本门教科书,则小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自主阅读是普遍可以实现的(编者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07年第一期《从小学入学的教科书读课程改革》一文对此有详细论述)。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提出的“学科全覆盖、教师齐参与、家校共配合”,便是成功的做法。
实践告诉我们,科学认读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或者说,科学认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基本问题就是阅读问题。只要孩子真正学会了阅读,教育也就成功了。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也就应该是一种必然的要求。
当学生带着2500个左右的识字量与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科学认读素养进入三年级乃至更高的年级时,势必对此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把孩子8岁就实现自主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阶段,那么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必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把它称作第二阶段。语文教学也就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变革,三年级至六年级阶段,则进入大量阅读、自由阅读、专题阅读及经典诵读阶段。如是,孩子们在小学毕业时
则一定会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更高层次的科学认读素养,从而为进入初级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母语基础,形成中学阶段科学认读的新起点。
目前,科学认读课题实践与研究已经进行了10年,两批次的学生在科学认读的课题实验中获得了真正的成长。实验表明,科学认读的成果已经形成,并得到了社会、学校的广泛认可,实验学校在所在地区的美誉度也已经形成。如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2008级(4)班毕业生所取得的成绩是:他们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350万字,有了深切而丰富的语言积累,而且背诵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在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同龄孩子难以抵达的境界,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功力已经真正形成并成功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与创造发明之中。类似的情形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也已经出现,该校目前六年级的在校生,在科学认读实验中,形成了高水准的读写能力,有关媒体对他们进行采访时,他们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引得记者们啧喷称奇,叹为观止。
当然,继之而来的问题是,科学认读在小学全面实施并产生积极的成果之后,对初中语文教学就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新定位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起点在哪里,有无必要为中学语文教学寻求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从科学认读理论与实践的视阈看,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这里,笔者提供一个思路:在进入初中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初中生的研究性阅读,从而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完美的对接。换言之,初中语文教学完全可以直接与我们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整合,甚至可以实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超越。当然,这里也就势必带来关于课程体系与现代学制的变革的思考与要求。如何应对,看来是科学认读以外的话题,然而,既然问题已经随之而来,则我们大概便不得不对现行的语文教学、现代课程体系以及基础教育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所以,科学认读的意义绝不在于只是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汉字,科学认读的价值,到目前为止,我所能感受到的还有:科学认读,将会革除小学教育中的若干弊病,对分析讲解式的阅读教学、先拼音后汉字的识字教学、忽视学生自主阅读的学科教学等具有救治作用,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让孩子们在让阅读成为抓手之后,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科学认读素养,进入到自觉、主动学习与求知的境界,并进而体验到汉语所构筑的人文世界之美和科学世界的简约严谨之美。中国孩子对九九乘法表的熟练使用,在世界范围内,令其他国家的孩子望尘莫及;勾三股四弦五等古代数学的简约严谨,举世无双。仅此两点,便可以作为数学世界因汉语使用而致简约、严谨之美的最好例证。限于篇幅,也限于话题范畴,对此,我们存而不论。
当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阅读,使初中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获得更为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的同时,科学认读这一实验向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推进,又必须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将形成科学认读在第三阶段主要探讨的问题。关于第三阶段的科学认读实践如何进行,虽然我们还在摸索与探讨之中,但可以展望并将给我们带来无限喜悦的是:随着科学认读的普及与推广,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积极的变化。这一积极变化之后,语文教学也势必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的格局。那样的格局,将是一个充满了文化自信与文化愉悦的新局面。在这一局面之下,人们对汉语的认识,对母语的感情,也必将呈现一种新的面貌。在此情形下,过去那种对母语的情感方式与教育方式,势必会得到根本的改观。科学认读将从文化角度矫正人们的汉语文化情结,改变人们不良的母语心态。由此,新格局之下,科学认读必将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语言,重新审视过去我们对汉语进行判断与认知的参照系。更为乐观的情形还有:人们将形成汉语认知方面的新的价值观体系,汉语之美将更为充分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文化将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