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多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多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才能学好它呢?这就需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大胆提问;探索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269-01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却是被动的接受者。可现代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的体现。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这点,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真正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途径,具体做法重点表现在对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接下来,我对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这一问题,从多年的教学中提出一些观点。

一、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多数课有了转变,老师让学生参与多了,老师提问启发多了,学生的回答多了,对学生的表扬多了,课堂比较热闹,好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性。然而,冷静观察,学生们的兴趣并不浓。初中的数学对学生们是很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学的好坏关系是很大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害怕的心理,那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越来越远离它。因此,在教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教阶段学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充分利用好教材和挖掘新题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他们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它,对一道题大胆地对它提出疑问和举一反三。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发展史也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史,而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和创新的伊始,其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深刻地指出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创造,把学生推向了数学问题解决的前台,通过自己创造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大家一起来分析和解决,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探索意识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激励学生,使学生获得思维的自信

而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要耐心引导;对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学生提问与讨论,改变了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局面,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增强了问题意识,学生也就自然的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要注意评价要恰当,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烂。我们已经认识到经常批评、很少表扬学生的害处,会打消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但赞扬不能过头,若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提出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就大大表扬会让学生觉得是讽刺,老师在学生回答出一个简单问题时老师就喜形于色地表扬“好极了”“很聪明”,我如果是学生听了肯定会觉得“难为情”;这样还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打击真正思维积极的学生的积极性,助长学生的自满情绪,对学习非常有害。因此,表扬要适当,要论功行赏。在课堂上学生出错并不是坏事,出错时千万不要立即纠正并给出正确答案,我认为应鼓励、引导他发现错误,给他纠正错误的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对某些普遍出错的问题加以强调,对其中的某些思维亮点加以适当表扬,以后就很少会犯同样的错误;不然学生就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

四、注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探索思维

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后,就会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就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形式。因为质疑提问是探索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青少年们的天性。对于数学而言,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一定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直至更多个,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去寻求多种答案,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探索性,有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让学生做思维的主人

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不放心学生,总以为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于是在备课时,以老师自己对课本、题目的理解思路来设计课堂,把一个问题拆成一个个小问题,以过度的分析、提问来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方案一步步走向结果。这样,老师教得舒服,学生配合得好,老师觉得非常满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法,长此以往,结果是什么?学生当时学得较好,但容易遗忘;知道某个概念,却不会灵活运用;只会机械模仿,不会独立思考,老师示范过的题目会做,没示范过的题目不会做。这样就培养了许多数学上的差生,老师怪学生不喜欢学数学,不喜欢动脑,怪学生笨,于是只能拉长复习的时间来弥补,期待多复习几遍使学生掌握,事倍功半。其实正是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培养了他们的思维的惰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内存及积极性,从本质上说都喜欢思维并有独特的见解,这些往往被自大的老师所忽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量,我们要保持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内部自然的思维状态表达出来。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总有他的想法,或许对、或许错,或对解题有帮助、或对解题无实质性的帮助,我们都应重视,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下去,加以分析,也许与老师备课的思路相似,也许会发现新方法,也许分析到最后根本是错误的,我们都应该遵循学生的思维进行分析。即使是错的,也许这种思维方法在另外的问题中有用,也能够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借鉴;许多时候能给老师带来惊喜,发现老师没想到的方法;关键是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然后请学生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加以评价,找到最佳方案,优化思维途径,提高思维的效率。因此,老师必须时时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设计课堂。

参考文献:

[1] 冯立红.在数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实践新课程.2010(2).

[2] 杨以琼.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和交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