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治疗频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治疗频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对影响针灸疗效时间因素之一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比较。方法:将4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针灸疗法,分别每周治疗1次,2次,3次,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比较3组之间对骨密度的改善程度。结果:每周1次治疗组骨密度无变化,每周2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均能提高腰椎和股骨骨密度,而且两组之间疗效无差异。结论:在使用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每周2次和3次的治疗频率 即能提高骨密度。

[主题词]骨质疏松/针灸疗法;时间因素;骨密度/针灸效应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different intervals on bone

density in the pati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Cai Ho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21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different intervals, a time factor influencing therapeutic

effects. Methods 45 cases of primary osteopor 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 i on, once, twice, thrice each

week respectively, for 6 months. The bone density o f the lumbar vertebrae and

femur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 atment, and the improving

extents of bone dens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3 gro ups. Results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was not changed by tre a tment once each week. While the bone

density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and femur w ere increased by treatment twice

and thrice each week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 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acup 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wice and thrice can

increase bone density for primary o steoporosis.

KEY WORDS Osteoporosis/acup ther; Time Factors; Bone Density/acup eff

现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提高骨密度,改善某些生化指标以及临床症状[1]。笔者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观察对象,对影响针灸疗效的时间因素之一,治疗间隔时间进行了分组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自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共45例。将45例绝经后骨质 疏松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3组,按1~9顺序编号,1~3为第1组,4~6为第2组,7~9为第3组,每组均为15例。一般资料见表1。

经方差分析,3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限等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可以认为样本来自同一总体,能够进行同步研究。

1.2 病例纳入标准

采用单盲法选取年龄在50~70岁之间,均为自然绝经后的妇女,且经本院骨密度仪室DEXA测量腰椎2~腰椎4的骨密度在-1~-3SD之间的患者,采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于1999年10月制定的《昆明中国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2稿)》。除外甲状腺功能紊乱、肝脏及肾脏疾病、糖尿病、骨软化骨纤维性骨炎、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关节炎及2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脾俞。

2.2 操作

针刺补法,令患者呼气时将30号1.5寸毫针缓慢推入,得气后将毫针重插轻提1分钟,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次。出针时令患者吸气,将针疾速提至皮下,出针后揉按针孔。经辨证分型,肾阳虚在肾俞温针灸,脾虚在足三里温针灸,每次1壮。阴虚火旺不灸。

1组:每周治疗1次,两次之间间隔6天。2组:每周治疗2次,两次之间间隔3天。

3组:每周治疗3次,两次之间间隔1天。

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测量仪器

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最新型号(EXPERT-X1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精度高于1%。由专人操作,并保持对仪器进行校正,保持前后观测的一致性,主要观察部位为第2腰椎至第4腰椎和股骨两个部分。

3.2 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各组腰椎股骨骨密度变化见表2,表3。

表2示,第1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第2组与第3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意义(P

表3示,第1组治疗前后股骨骨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第2组和第3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提示每周治疗1次,对股骨骨密度无改善,每周治疗2次和3次均能提高股骨骨密度,而且两组疗效差异无显着意义。

4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肾虚骨痿”“肾虚腰痛”范畴。 选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太溪、脾俞6个穴位,起到补肾健脾壮骨填髓的作用,培先天补后天,提高脾胃腐熟摄纳功能,改善骨质疏松症状,抑制骨量丢失,从而达到提高骨骼强度和密度的目的。

骨密度是反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矿含量多少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检测指标。目前检测骨 密度的方法较多,如单光子吸收测量法(SPA)、定量CT法(QCT)法、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法(DEXA)等,目前比较公认的DEXA法具有SPA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测量精确度高,并且被测量者吸收放射线剂量小,可以快速测量全身骨密度,故本研究选取用DEXA法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针灸治疗疾病时,其给予机体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任何一种疾病,只有在达到最佳刺激量后才有可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2,3]。刺激量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和刺激频度,针灸得气后,在刺激强度相同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刺激的频率越密,则刺激量就会越大,但针灸效应的积累增强又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无限制地增加频率,也会使有效刺激变为无效刺激,甚至是反效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每周治疗2次和3次的效果较好,推测可能与刺激量的大小有关。在刺激方法及手法相同的情况下,刺激量的大小与作用穴位的时间成正比。对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来说,每周针灸治疗1次之所以无效,是由于每周1次的治疗频率过于稀少,没有达到一定刺激量的积累,从而无治疗效果。另外,每周针灸3次的效果并不比每周治疗2次的更好,这说明就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来说,并非刺激量越大效果就会越好,它一定有一个范围。

通过本研究,不仅能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作出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能初步掌握针 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时间间隔规律,规范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处理参数,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效率,为开展针灸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5 参考文献

1.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国骨伤,2000;13(9):519

2.沙岩.关于针刺有效刺激量和维持一定的有效刺激时间问题的探讨.针灸临床杂志,1996;12(4):21

3.韩友栋,张晓莲.试论针刺有效刺激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4):238

(收稿日期:2002-05-13,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