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盆洗脸水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盆洗脸水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分析学生案例,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交往动态,防止因交往不慎而引发的暴力事件伤害正值成长的青少年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同学交往;暴力;心理咨询

案例回放:学生W,女,17岁,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家住农村,父母务农;独生女;2010年秋到某寄宿学校读书。宿舍床位8张,住6人。自述性格特点有惰性。

冬天的一个早晨,学生W随手将洗过脸的一盆脏水(没有及时倒掉),放在下铺空着的床板上。这一举动引起睡在上铺的学生L不满。当晚上回到宿舍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自己的床上被泼满水,被子褥子全都是湿的。情急之下,学生W爆了粗口。一句粗话,激化了学生L,与学生L一起,同宿舍的学生Z也加入学生W和学生L的冲突中,学生L、学生Z动手打了学生W。

第二天,恰巧学生W的表姐路过学校到宿舍找学生W,学生W不在。学生L、学生Z以为学生W把事情告诉家人,担心学生W家人的惩罚。于是先发制人,联系隔壁宿舍的两个女生,在学生W不在场的情况下,四个人联手打了学生W的表姐。

校方很快知道了此事。按恶性暴力事件做出处理,将打人最凶的勒令退学,其他三人记大过一次。为此,学生L怀恨在心,串通几个女生对学生W实施人身攻击,踩踏学生W的书包、撕毁学生W的书本,毁坏学生W的餐具,迫使学生W搬出宿舍,借住在距离学校很远的亲戚家。

学生W整日忧心忡忡、焦虑、恐惧、失眠,缺乏安全感。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恍惚。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心理咨询:2012年3月19日,学生W怯怯地找到心理老师,讲述了自己一盆洗脸水故事。询问老师“如何排解压力”。

老师请她思考一下“压力来自何方?”旨在引导激发她挖掘心灵深处沉淀的正能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境。

一番沉默之后,学生W回答:“1.学业水平与目标的差距。2.家人的希望和要求。3.同学的干扰。4.自我意志的考验等都是压力。”

接下来,老师请学生W把造成四个压力的原因解释一下。

此刻,学生W心情平静,依然不忘农民父母供养自己上学已属不易,不忘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特别提到来学校时母亲对自己说“好好学习,不要像妈妈不懂文化,想去看你,都找不见路”的情景。正是父母的殷殷爱意,才使学生W遇到困难也没有选择放弃,遭受同学的挤兑也不忘学业水平与目标的差距。有了这种坚韧,还希望自己在意志上得到锻炼,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最终不给父母增加负担。

尽管学生L的行为对自己有些伤害还造成了诸多不便,尤其不能在校住宿。学生W还是选择原谅。表现出“想问题不能总在个人角度”(学生W说)的包容。原谅别人也是原谅自己。

离开老师时,学生W露出了笑容。

2012年3月26日,一周之后,学生W再次找到心理老师。她询问老师“如何把压力变成动力”。这一次,学生W表现淡定从容,没有了“一盆洗脸水”的影响。

2012年4月16日,学生W第三次找到心理老师,询问老师“如何使自己自信起来”。

听到学生W的提问,老师心生感慨。像学生W一样的青少年学生,17岁,正是人生花季。“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们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注意力开始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转变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

老师要做的是因势利导,让学生W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开其短处。

于是,老师先请学生W回答“什么是自信?”很认真地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学习“自信”一词,是“相信自己”。

然后,老师请学生W拿出一张A4纸来,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结果发现缺点多于优点。要求她暂时搁置缺点,把优点按“我是 (的人),能做 (事)”的句式完成句子。

其中一项,“我是手工能力强的人,能做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的优点,打开了学生W的快乐之门,她动情地回忆从小到大利用学习之余编制各色手工艺品为家里赚钱的趣事。她的脸上荡漾着被认可的喜悦,刹那间,她的自信写在脸上,刻到心里。她有了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老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W把各项优点作为作业,背会、记住,每天早晨醒来大声朗读一遍。她高兴地答应了。还说:“我要给每一个同学一个我自制的生日礼物。”借机,老师问“有学生L和学生Z的吗?”她坚定地回答“有啊,我要特别感谢她们,给我一个成长的机会,让我认识了老师!”

不久,老师收到了一个精美靓丽的手链!

一盆洗脸水的故事结束了。故事启发诸多思考:学生W是幸运的,她在正确的时间节点上选择了正确的求助方法,促使自己走向健康的心灵之路。不敢想象,像学生L、学生Z一样不计其数的“障碍学生”的求助之路在哪里?她们也许还不知道。她们内心的“结”是否会越结越大,在学校得不到及时化解,走上社会,有一天不经意间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呢?

青少年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学交往,一定会离开自己的父母、离开自己的家庭到新的环境里与更多的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学习、工作、做事,遇到不顺心的事、性格不合的人该如何应对?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不容回避的大问题。因交往不慎诱发的暴力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伤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造成心灵的扭曲,更有甚者不能完成健全的人格,给家庭、社会蒙上一层阴影。

“木桶效应”,言犹在耳。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学生的交往。教会学生敞开心扉对待别人。多包容,多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如阳光、空气、食物一样,是人人离不开的精神营养。

注:文章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 太原电视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