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头孢他啶类药物在儿童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头孢他啶类药物在儿童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他啶类药物儿童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应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头孢他啶类药物治疗的细菌感染患儿1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患儿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

结果:1120例患儿中头孢他啶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头孢他啶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其中神经系统反应45例(32.14%):全身发热15例(10.71%),头晕14例(10.00%),头痛11例(7.86%),面色苍白5例(3.57%)。呼吸系统反应48例(12.86%):胸闷25例(17.86%)、呼吸急促23例(16.43%),消化系统反应47例(33.57%):恶心21例(15.00%),呕吐15例(10.71%),食欲下降10例(7.14%)。所有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

结论:头孢他啶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通过对患儿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耐受性及治愈率。

关键词:头孢他啶类药物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73-02

头孢他啶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于抗菌治疗的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头孢他啶类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DNA螺旋酶结构,从而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导致细菌不能正常分裂生长,从而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1]。本药物由于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硬性,因此能杀灭多种致病菌。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及抗菌活性,因此近年相继被广泛用在临床抗菌治疗中。随着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其耐药性增加,增加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其临床安全性也随之受到患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2]。为此本文将对头孢他啶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行性建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1120例由于细菌性感染前来本院就诊患儿的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520例,女性患儿600例,患儿年龄为8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42.4±5.8)个月。感染类型包括:外科感染280例,五官感染325例,泌尿感染245例,妇科感染142例,呼吸道感染128例。本研究患儿均为单一感染,并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对头孢他啶类存在禁忌症的患儿。

1.2 方法。观察患儿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对于不良反应患儿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患儿均于治疗前后对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大便常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项目检查,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配合胸片检查。患儿每次治疗中严密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对不良反应做好相应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良反应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头孢他啶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其中神经系统反应45例(32.14%):全身发热15例(10.71%),头晕14例(10.00%),头痛11例(7.86%),面色苍白5例(3.57%)。呼吸系统反应48例(12.86%):胸闷25例(17.86%)、呼吸急促23例(16.43%),消化系统反应47例(33.57%):恶心21例(15.00%),呕吐15例(10.71%),食欲下降10例(7.14%)。

3 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患儿使用某种药物后导致患儿身体及心理出现毒副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预期出现的毒副反应,同时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特异性或者过敏性反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不愉快的躯体及心理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每年世界将有20万的患儿由于注射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在住院患儿中约有10%~20%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1120例患儿中头孢他啶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12.5%,这与相关文献[3]的报告相接近。张健[4]等研究中指出静脉注射头孢他啶类能引起患儿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冷汗等神经系统性疾病,或导致患儿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性疾病,或会导致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以及会导致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反应症状。本研究中头孢他啶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45例(32.14%),呼吸系统反应48例(12.86%),消化系统反应47例(33.57%),结果与文献[5]报道相符。

导致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因素以及近年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导致的[6]。因此减少头孢他啶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如下: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在对患儿进行药物注射过程中,由于部分医护人员缺乏经验,推注速度不能掌握好或对药品本身的性质不了解,因此可增加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率的发生[7]。在我国一些基础医院中普遍采用葡萄酸钙作为抗敏药物,但当护理人员改为使用硫代硫酸钠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由于对药品本身的性质缺乏了解,因此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较高。②抗生素应用:对患儿改变对抗生素的经验应用或对特殊抗生素的应用进行限制能有效将致病菌的耐药性降低,在应用抗生素时改变抗生素的选择方式能有效及减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选择压力,通过不断地交替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致病菌的发生概率。相关研究表明[8],交替性用药能有效地改变致病菌的独立生存的条件,从而导致致病菌的耐药压力下降,但交替用药依然存在致病菌地耐药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永青.氟头孢他啶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6(5):145-146

[2] 罗晓清.头孢他啶类药物与其它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J].海峡药学,2005,5(4):198-199

[3] 王睿,薛俊峰,王效合.头孢他啶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机理[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5(2):447-448

[4] 张健,王虹.氟头孢他啶类药28例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与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3,5(2):754-756

[5] 孙桂月.麝香保心丸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5(2):663-665

[6] 张凯,朱永士,马楠,等.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用中药联合干扰素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8(6):274-278

[7] 朱慧楠,毕可东,刘焕奇,等.氨苄西林混悬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药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3(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