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5年后“搜索”重病干儿,倾囊救助只为一面之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5年后“搜索”重病干儿,倾囊救助只为一面之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异乡结下不解之缘

1971年,王郑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一个穷苦的农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王郑16岁时就跟着同村的人去了江苏常州打工。

由于王郑的学历不高,工作并不好找,刚开始的工作不但很辛苦,每天起早摸黑也挣不了多少钱,后来王郑经朋友介绍到常州柴油机厂上班,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

1994年初,王郑经同乡介绍认识了同在常州打工的陈小慧。陈小慧是贵州人,人长得漂亮,能歌善舞,王郑对她一见钟情。陈小慧刚开始对看起憨厚老实的王郑并没有什么好感,但在他一片痴情地追求下,两人还是很快坠入了爱河。

1995年春节,王郑把陈小慧带回了四川仁寿老家,家里人都非常喜欢陈小慧,陈小慧也越来越喜欢上了王郑的勤快上进,两人在1995年3月登记结婚,然后双双返回常州继续打工。

这年4月初,王郑外出办事,在车站无意中听到旁边一对夫妻在用四川话聊天。王郑在江苏很难碰见家乡人,他情不自禁地上前询问:“你们是四川人?”这对夫妻看着这位年轻人欣喜的眼神,便热情地介绍了起来:“对,我们是从重庆过来的……”“太好了,我是四川仁寿人,来这里打工的。”眼尖的王郑瞅见他们大包小包地提着,便热情的替他们提行李,还为这对人生地不熟的夫妻开找好了旅馆。

原来,这对重庆夫妻是一家企业的员工,丈夫时年56岁,叫谭继鲁,比他小一岁的妻子叫朱奇英,当时到常州出差。在旅馆安顿下来后,王郑一看时间还早,就说要带着他们到处逛逛,当起了他们的导游。这天,王郑带着谭继鲁夫妇把常州好玩的地方都逛了个遍,到了晚上才意犹未尽地把他们送回旅馆,又陪他们聊了半小时天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工厂。

谭继鲁和妻子在常州办事的几天里,王郑经常趁着工作间隙来探望他们,给他们带来水果和常州的一些特色小吃,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最让谭继鲁夫妇感动的是,当王郑得知他们4月15日就要离开常州时,更是在那天清晨买来四个鸡蛋、柑橘和一盒常州特产芝麻糕,把夫妻俩亲自送到车站后还给他们买好了车票。

谭继鲁夫妻十分喜欢这个实诚的小老乡,临分别时,朱奇英问王郑愿不愿意做他们的义子,王郑高兴地答应了,三人还在车站合影留念。朱奇英把自己的住址和联系方式写给了王郑,并欢迎王郑到重庆玩。王郑也留了个地址给干妈,但考虑到自己工作不稳定可能时常要更换,他留下的是三哥的名字王建忠和四川仁寿老家的地址。随后王郑把老两口送上了列车,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15年。

身患重病妻离子散

此后的两年里,王郑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顺利。1997年8月,妻子陈小慧生下了活泼可爱的女儿,这个原本温馨的小家庭更是其乐融融了。但天有不测风云,王郑却在这个时候出现头昏眼花、记忆衰退、说话无力等症状,起初陈小慧还悉心照顾他,带他去各大医院就诊,耗尽了家里那点微薄的积蓄。但看到王郑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陈小慧就开始有了意见。特别是当她得知王郑的两个哥哥和他的母亲都死于这种疾病时,她更是责怪他在结婚时隐瞒了他的遗传病史,而且还担忧眼下这个女儿会不会也得这样的疾病。既要照顾王郑还要挣钱养家户口,陈小惠觉得压力太大,决定把王郑送回四川老家由他的亲人照料。躺在病榻上的王郑十分无奈,心里也很愧疚,只得听从妻子陈小慧安排把他送回四川老家。

2000年春节,陈小慧把王郑送回了他在四川仁寿的老家,并告诉王郑她将继续回江苏常州打工。但是回到江苏常州后,陈小慧就辞去了在常州的工作,抱着女儿回了贵州老家。

而这一年王郑的病情继续恶化,全身肌肉出现萎缩,原来别人扶着他还能行走,现在要他站起来都已经很困难了,医院诊断他为“肌无力”。王郑辗转去了多家医院治疗,但都没有什么疗效,却很快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是病情还是不可遏制地继续发展,而这一年陈小慧再也没有在王郑及其家人面前露面,王郑实在太想念女儿时也只能看着女儿的照片缓解思念之愁。

2002年初,陈小慧给王郑寄来了一张离婚协议书。协议内容很简单,女方拥有女儿的抚养权,所有的共有财产归男方所有。成天坐在轮椅上的王郑收到这封协议书时恍如一个晴天霹雳,泪如雨下。他没有想到自己好端端一个家现在变成了这样,他脑海里还浮现着当初恋爱时陈小慧和自己在一起的甜蜜。王郑不愿意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他想和陈小慧谈谈,希望能挽回这个家。

但是陈小慧却拒绝和王郑见面,因为王郑不肯签字,协议离婚宣告失败。没过多久,王郑收到了法院寄来的传票,陈小慧向法院,以他在结婚时隐瞒家族遗传病史为由提出离婚。

2002年5月,法院判决王郑和陈小慧离婚,孩子归陈小慧抚养,共有财产归王郑所有。王郑心里清楚,其实这个家已经没有什么共有财产了,病重的他只是很想念女儿,很想念曾经那个虽然清贫却温馨完整的家。

那段时间王郑很难熬,他脑海里总是闪过一些绝望的念头,他原本计划着好好挣钱,供女儿在江苏上学,可现在的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什么都不能做,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王郑想到自杀,但是孱弱的手臂连提刀杀了自己都很困难。王郑成天胡思乱想,精神几度崩溃,家里人也劝不住。可能是因为心情抑郁的原因,王郑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他咽喉发声的肌肉也逐渐萎缩,讲话也变得困难了。

一面之缘父母,15年寻亲

就在王郑陷入绝境时,15年前在江苏仅有一面之缘的谭继鲁夫妇还一直牵挂着他,谭继鲁和妻子回到重庆就按王郑留下的地址和姓名写信、寄照片,但却都没收到回信,他们只好寄希望王郑会来重庆看他们。

可谭继鲁夫妇一直没有等到王郑的出现,这期间他们又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朱奇英都会感叹不已:“我们又搬家了,这一搬建忠更难得联系上我们了。”而在一次搬家过程中,他们又把王郑当年写的地址弄丢了。由于谭继鲁夫妇记不到王郑老家的地址,只记得原来他在常州的工作单位和地址上留的姓名王建忠,他们又往王郑的工作单位写信,却始终没有回音。转眼到了2006年初,谭继鲁和妻子觉得再想和义子见面已经很难了。

其实,王郑也并不是不挂念谭继鲁夫妇,只是在他们走之后,自己在工作上遇到很多事情,刚处理完后陈小慧又怀孕了。直到女儿出生后,王郑马上提笔写了封信,他想告诉义父母自己已经当爸爸的好消息,但是写好之后还来不及发出去,他就病倒了。王郑知道自己的病情很严重,他见过母亲和两个哥哥发病的后果,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情拖累两位善良的老人,就没有寄出这封信。

2010年,谭继鲁夫妇在看新闻时发现了个新词“人肉搜索”,新闻上说“人肉搜索”功能十分强大,几乎没有找不到的人,这个报道启发了两位老人,他们希望通过人肉搜索查到王建忠。

谭继鲁找来女儿谭静,把“人肉搜索”王建忠的任务交给了她。最开始谭静觉得父母的想法难以理解,都过了十几年的事还牵挂于心,但后来她也被这种朴实的感情所感动,答应父母一定会尽力帮他们找到王建忠。

谭静在网上找到了常州论坛,并在常州论坛上发了一篇名为《寻找我父母的义子王建忠》的帖子。这篇帖子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兴趣,甚至有在常州柴油机厂上班的网友主动联系上谭静,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打听到关于“王建忠”的任何信息。

几周过去了,人肉搜索毫无进展,谭静相继加入了很多常州的QQ群,在群里面讲述了父母和王建忠的故事,很多人都被感动了,有热心网友还专门找出柴油机厂历年来招聘的打工人员档案,也没发现有叫王建忠的人。

而谭继鲁夫妇则去了四川省仁寿县公安局,想请那边的警察帮忙寻找王建忠。谁知道光仁寿县叫王建忠的人就有很多,又不知道对方的具体年龄,总不可能一一去查证,夫妻俩筛选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相似的专程去登门拜访,但这个王建忠从来没去过江苏常州,谭继鲁夫妇只得失望地回了家。

2010年6月17日,就在两方面的寻找都陷入僵局之时,转机出现了。朱奇英做清洁时偶然从书柜上找到个铁盒子,在里面发现了当年写着义子地址的小纸条。欣喜若狂的她赶紧叫来老伴,仔细一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仁寿县方家镇古午村,这下范围缩小了很多,老两口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女儿。谭静当晚便把确切地址发到了仁寿县的一些QQ群里,?希望网友们提供更多信息。

第二天一早,谭静迫不及待地登录了QQ,被几条回复的消息吸引住了,有网友称自己就是方家镇人,并答应周末去帮他寻找王建忠。谭静欣喜不已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爸、妈,你们分别十多年的干儿总算要找到了,这下你们该宽心了吧。”

全力救助义子,真情温暖每个人

果然,6天后的下午,朱奇英接到了王建忠打来的电话,这时他们才得知事情原委,自己的义子叫王郑,王建忠是他的哥哥,朱奇英眼泪止不住地流,茫茫人海之中终于找到了15年前认下的义子,他们迫切地想知道王郑的近况。王建忠告诉他们,王郑患了“肌无力”的怪病,不能走路,说话也很困难,希望他们能去看望他。谭继鲁夫妇得知情况之后,立即决定去王郑家看看。

7月25日,谭继鲁夫妇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了仁寿县方家镇古午村五组,看到了日夜牵挂的王郑。此时已经骨瘦如柴的王郑坐在椅子上,看着他们来了努力地挺直身体。“还记得吗?1995年,常州?”朱奇英双手抚着王郑的脸,泪水夺眶而出。王郑嘴唇微微动了一下,眼角挤出一行清泪,15年后在残酷现实面前的重逢,让双方既欣喜又心酸。

王郑父亲拿出当年王郑写给义父母的信说,他不是不想你们,他也写信给你们,只是没有寄出去,怕自己的病会拖累你们。

“你是我们的儿子,谈什么拖不拖累,我和你妈会竭尽全力治好你的病。”谭继鲁有些责备地对王郑说道。随后,夫妻俩帮王郑整理好凌乱的房间,匆匆赶回重庆,为王郑四处打听能治疗“肌无力”的医院。有人告诉他们成都华西医院能治愈这种病,但需要几万元的治疗费用。

数万元的治疗费对于同样不算富裕的谭继鲁夫妇来说也是个大数目,他们开始想办法筹集手术费用。这时谭静提出可以向社会募捐,谭继鲁夫妇又马不停蹄地联系重庆一些慈善机构进行募捐。当谭继鲁夫妇讲述了和义子15年之前的一面之交造就了现在的奇缘时,很多人都被他们之间的真情感动,慷慨解囊。为了筹集到足够的治疗费,谭继鲁和妻子甚至还来到一些KTV举行捐赠晚会,沧桑而饱含温情的歌声穿透静谧的夜空,两位古稀老人最终为王郑募到了两万多元爱心款,加上他们自己的积蓄,治疗费用总算凑齐了。

10月10日,谭继鲁夫妇带着好心人的捐款再次来到仁寿县,将王郑带到成都华西医院治病。经过检查,医生告诉谭继鲁夫妇王郑是肌张力过高而引起的肌肉僵硬不活动有希望治愈时,两人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如今,王郑的病情经过治疗有了明显好转,虽然还不能活动自如,但能轻松与人交谈了。谁都不会想到,15年前的一面之缘,竟然是挽救一个人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王郑的生死奇迹让这个冬天特别温暖。(文章拒绝上网或转载。)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