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课堂的活、真、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课堂的活、真、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范围,语文课堂应该立足于学生生活,听社会热点、焦点、国家大事,看来自于生活的色彩斑斓,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读要调动生活的体验来感悟、理解、升华;说要符合生活的实际及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写要调动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才会写出生动优美的文字。语文教学反对脱离生活的空洞说教、形而上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内容生活化,让语文课“活”起来。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但是视野在社会、在学生的课外生活,语文学习的空间等于大于生活的空间。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我们的语文教学空间就会有多大。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语文学习才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例如,我们在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对生死的解读就离不开每位学生对失去亲人、失去熟人的切身体验;离不开自己爷爷奶奶等老人与世长辞时的悲痛交集。对《兰亭集序》中认识感悟的解读固然离不开现实生活体验的对照与反思,对《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及古典诗词的解读无不需要调动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与体验,往往会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领悟把握。对于我们江苏的孩子来说,2012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带给了他们新奇快乐与深刻体验,可以说是终身难忘,于是学生们就有了优美灵秀的佳作诞生。这种建立在生活体验基础上,从心灵之泉流出来的水才是真正的“活”水;这种生活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源头活水”。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拓展、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益的关键。照本宣科、脱离生活、课堂教学抽象化,都是有悖于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

现实的语文课堂,背书、做题,应考应考,越来越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完全违背陶行知先生当年的初衷。所以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就等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营养,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到了一定的时候甚至可以突飞猛进。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当尽可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因地制宜的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利用传统方式,比如野营野炊、登山、出游、参观访问;举办读书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文学笔会、演讲会等,激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观察笔记;办各种形式的报刊,观摩考察,成立文学社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日聚会、师生联谊会、新闻会、民族民俗研究会等。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才干,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增加语文学习的诗意与浪漫理想色彩,增加学生生活气息。教学活动多元化,也会让语文课“活”起来。

教学语言幽默化,让语文课“真”起来。幽默的语言能够让人兴趣盎然、笑口常开、感情活跃。语文教学中幽默的语言非常重要,学生非常欢迎诙谐幽默的老师,使得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互动对话显得亲切随和,拉近师生距离、贴近师生心灵。要使语文课堂幽默诙谐,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需要教师心胸宽广和乐观大度、需要教师开合自如和收放有度、需要教师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一是做到巧妙联系生活,利用教学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相似相关的链接而形成幽默。二是比喻、打比方,巧妙运用现实熟悉的人和事进行打比方,灵活机智地引用某些相关事实和语言制造幽默。三是巧设埋伏、确当抖落,巧妙设置埋伏,把握适当时机揭示谜底,或者恰如其分抖开包袱,让学生产生惊奇或者发现出人意料的结果。四是巧妙插曲,即在特定场合插入一段相关笑料或者典故来制造幽默。幽默不宜勉强、不宜有意而为之。

教学行为人情化,让语文课“情”起来。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语文学习必备的要求。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应力避平淡死板。如果能把一节课上出点新花样来,让学生觉得有吸引力,有一点趣味而又不花里胡哨,因而对语文从内心深处好起来,那就是很大的成功。如何能达到这一境界呢?其一,要精心设计,不断求新。创新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创新是教学的生命力。每节课要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激活课堂。当然也应把握好分寸,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其二,永远保持一颗新奇之心。人一旦丧失新鲜感和好奇心,就会陷入厌倦疲惫之中,学习工作就会成为一种机械应付。积极进取,方能青春永驻,乐于奋斗,并且热情不减,兴趣不衰。其次,要有好学精神。不断深入探索,就好不断有新发现、新思想、新感受。再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亲密交流,爱心永在,爱满天下,注意锻炼,精力旺盛,才会状态良好,心情愉快。最后,还应富有创造激情。有创造才会有创新。处处翻出新意,才会引人入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始终如一地对学生持有一颗坚定不变的热爱之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持续不断的流淌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学生的心,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因而在听、说、读、写教学中充分展示教育的人情美、人性美是很有必要的,进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会真正体现出来。只要“热情所至”,就能“金石为开”。教师的人情化行为,可以花开坚冰,燃气学生的热情,塑造一个又一个积极进取、勇于求索的灵魂。实现“情感”教育,将感情融入教学当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质,所负载的功能与所实现的目标,决定着语文教师是最适合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

语文课堂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是真正成长和站立的根基,一旦拥有独立的思想,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就有了做人的尊严。语文教学人文性就在于传输人文思想、培植人文精神。教师首先要有人文思想,要夯实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基。其次是要挖掘教材人文精华,让学生内化吸收。要善于内引外联,学习移植,探幽寻宝,与学生一起欣赏美文佳作,熏陶思想和灵魂。对于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情感熏陶、态度端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