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米芾“集古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米芾“集古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米芾是宋代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被誉为“集古字”之大成者,学书沉迷于古人,但大胆革新,不拘于古,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系。米芾从“集古字”到自成一家的过程,是纵向的不断扬弃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中,他一步步地追踪溯源,由唐人的“法”步入晋人的“韵”, 集古出新,最终回归到王书流派的渊源上去开拓自己“意”的境界,其学书经历对后世学书有很多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米芾;集古;创新;启示;影响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093-01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中国北宋著名书法家,祖籍太原。米芾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尤其是其行书,被后世学书者视为珍宝。在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都刻有其法书,流传之广泛,影响之大,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

米芾学习书法,自己称为“集古字”,米芾《海岳名言》中自述道:“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从米芾“集古字”到最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芾学习书法成功的缘由,以及“集古字”对于书法创作效果的重要性。可以说米芾是“集千家米,煮一锅粥”的集大成者,从“集古字”到自成一家的学书经历,为我们后世学习书法有很多启示。那何谓“集古字”?我们先从米芾的学书经历开始。

米芾在叙述自己学书经历时说:“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逐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锺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行聿竹漆,而鼎铭妙古老焉”。从米芾的学书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先师法唐人,沉浸于魏晋,上追石鼓、钟鼎。

米芾天资聪慧,刻苦好学。米芾对行书的热爱在小时就得以显现,他十岁时便开始用功学习周越、苏舜钦等人。在他改学晋人之前,米芾早期学书大多是学习唐人。“余初学颜,七八岁也。”第一个对米芾有影响书法家应是颜真卿,米芾认为颜真卿的行书当为后世学书的典范。“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米芾以后“沉着痛快”的书风,应在学习柳公权的过程中就慢慢开始了积淀。“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这里所说的“欧”就是欧阳询。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米芾早年学习欧书,但不久他认识到欧楷“印板排算”的弊病,但他还是比较推崇其行书。认为其行书已有自家风貌,极为赞赏。他看到欧书极尽对比变化之能事,静者如对至尊,动者又跳荡飞动,但认为难学之处在于欧氏的险绝。“乃慕褚而学最久”。“褚”就是褚遂良了。唐人书家中对米芾影响最大的就是褚遂良了。“乃慕褚而学最久”,唐代的大家中,令米芾倾倒的是褚氏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极为生动。“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这便是段季展。在这几个书家中,段氏是最不出名的一个。段氏是中唐人,其书法到宋代已几乎失传,学习他的人寥寥无几,但米芾却对其很是欣赏,不以书名大小而妄为耳鉴,显示了米芾在学习书法上卓越的见识。在米芾31岁之前,米芾以临摹唐人为主,是米芾学习书法的早期。其临习法帖尤为认真,达到形神兼备、以假乱真的境界。这为以后米芾的集古出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真正的飞跃是在苏轼劝其改学晋人以后。

米芾在元丰五年(1082)特地到黄州拜谒了苏轼,在苏轼的点拨下,米氏书风开始转变,这一转捩,对米芾以后的学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米芾《自叙》中写到“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在此之后我们可窥探出米氏书风的转变,如一年后所作《方圆庵记》中,整体风格已开始趋于平淡,以前作品中的欧氏险怪风味基本已得到修正。米芾在离开黄州之后,便开始留心寻访晋人法帖。此后米芾便沉浸在晋人法帖中,在晋人法帖中汲取营养。

米芾先学唐人,后取法晋人,又旁及石鼓、钟鼎、竹简等,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这便是米芾学书经历。米芾经过长期不懈的学习,在书法的天地里辛苦的耕耘,终于收到了成功的果实。他在学书的过程中集百家之长,不断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大胆革新,终成一家。他在书法上所取得成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可见“集古字”对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从米芾“集古字”到自成一家的角度看,应该说米芾是书法的革新者。当然这种革新是在继承古人上的革新。在米芾心中,他十分推崇的晋武帝草书,对其大为称赞,在米芾看来,唐楷在一定的法度下,缺少了作者心中逸气自由的挥洒,被法度所束缚,没有天真烂漫的趣味。米芾认为钟繇为楷书之祖,其字大小不一,伸展自由,古意纯正,天真烂漫。张旭、怀素的狂草则是一味的缠绕、盘旋,甚至做作,所以米芾将张旭、怀素狂草定为“俗”之书。他强调书法“大小要各自有分”,笔法不能太匀,必须要有体势,自然的表现才为上品,认为有真趣者则不俗。米芾的崇古书学思想中所崇之古,就是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古法和自然天真的魏晋风度。种种迹象表明,米芾在继承古人法帖上是一种批判的继承,米芾虽然学古,甚至痴迷于古,但是米芾令人称赞的地方是其敢于出新的勇气,在对待古人法帖上,有选择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照搬,而是取其所长,融为一体,敢于否定其短处,坚持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米芾的这种批判的继承学习,是我们后世学书的典范。

米芾书法在体势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认识是在不断集古的过程中形成的。米芾认为体势之布置,变形,讲究相称。米芾书法特别强调体势,主张“字不作正局”,体势的营造是米芾书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米芾书法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米芾写字通常夸张变形,不拘常法,上下错位,大小错落不一,来体现字势的丰富变化,每个字偏侧不正,左斜右倒,来打破平衡,制造冲突,然后把各个元素统一在一个整体中,将一个个没有笔墨连贯的单字浑然一体,形成摇曳多姿的字势,表现出整体和谐的精神面貌。写字不能平板,要制造矛盾,形成冲突,这样就要加强对字势的把握,只有这样写成的作品才能打动人。米芾在字势的处理上独具慧眼,是其书法的精髓。米芾的集古成功告诉我们,书法创作是将时代精神灌注于对传统的分解与构成之中,在对古法的继承中开创自己的新意,形成自家的风格,这个过程的必须阶段就是“集古字”。

米芾从“集古字”到自成一家的过程,是纵向的不断扬弃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中,他一步步地追踪溯源,由唐人的“法”步入晋人的“韵”,最终回归到王书流派的渊源上去开拓自己“意”的境界。米芾“集古”的成功,不仅使其成为著名书法家,并且为我们后世学习书法指明了一条道路,在我们今天的学书中,还不失有方法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M].1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沃兴华.米芾书法研究[M].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1版.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