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斯科环保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绿化
莫斯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首都城市之一,其绿化情况也首屈一指。有一种说法,“莫斯科”一词来源于卡巴尔达语,意为“密林”,取自于古代贯穿城市的莫斯科河岸的茂密的森林,但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一度又被称为“沙漠城市”。后来,特别是1930年的“绿色城市”改建方案、1935年建设城市10公里森林公园带、1960年将森林公园带拓宽到28公里等一系列工程,对莫斯科重新进行了很好的绿化。1991年,莫斯科城市新规划则致力于建设“生态环境优越的莫斯科地区”。
经过长期不懈的科学绿化,终于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绿化系统。目前全市有12个自然森林区,900多个街心花园和公园,另有8条20米宽的林带将城中的公园林地和郊区的林带连成纵横交错的绿带网,可谓内外皆绿。城市绿地率超过40%,人均绿地面积40平方米以上,莫斯科已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身临其境,这些纸面上的数字给人的切身感受十分强烈。在莫斯科居住时,无论是上课、探友,还是购物、游玩,总是到处可见公园,大片的树林、草地。
莫斯科市目前的城市建设分四环,内环便是被绿色街心花园装点的“花园环城路”。一般的花园环城路中心是宽10米左右的高大的树木,市中心如阿尔巴特大街附近的花园环城路则几乎都是步行路,花园即是路,路即是花园。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女主角与前男友谈判的地点即为此环城路上最有名的果戈理大街。几十年的时间过去,这条街上景色依旧。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时,我不禁想分辨两个主人公是坐在哪条长椅上,像故地重游一般,亲切感犹然而生。街上新建成了《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俄罗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雕像。那个雕像很有创意,肖洛霍夫凝神坐在小船上沉思,身后是十几只马头,安置于流水之上,正是群马泅渡顿河的模样。而群马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以此象征苏联的分崩离析及俄罗斯人对前途的迷茫。
莫斯科的森林公园大都面积很大,树种丰富,但也各有特色。我最喜欢的是银松林公园,银松林是一种比较稀有的树种,其树干呈浅黄褐色,在30年代曾濒临灭绝,后经人工种植现已恢复了一定的规模。莫斯科大学的附属植物园则根据树种划分了不同的园区,我们还看到有人拿着粮食静静地站在树下,吸引那些野生的小鸟到手上来啄食。名不见经传的彼特采夫斯基森林公园的树林基本处于原生态,为吸引游客,园内特别设计了一条生态旅游路线,沿途介绍物种起源和动物进化史。印象最深的是鲍曼工业大学宿舍附近的国家历史公园、中国学生称为“一只蚂蚁”市场附近的森林公园。第一次去那散步时,我和鲍曼大学的朋友边走边聊,很愉快。几小时后朋友不好意思地说:哦,我又迷路了,而她傍晚来这里跑步已近半年。我们只得找本地人问回去的路,其森林之大可见一斑。森林深处的湖边,俄罗斯人打排球、滑滑板、骑自行车锻炼,再深一点的湖,还有人游泳和跳水。
我住处附近的特罗巴列夫森林公园位于莫斯科市西南部,那真是一个锻炼、休闲的好去处。公园面积相当大,沿散步一圈至少得步行2个小时。这个森林公园明显是人工林,树木排列较为整齐。但树种也很丰富,桦树、橡树、苹果树,灌树丛及许多叫不出名的树木在不同季节向游客呈现着不同的美景。特别是初秋过后,采蘑菇、捡苹果,城市长大的我简直像是补回了自然的童年。我也学当地人做糖煮苹果吃,苹果太酸了,不用糖煮没法入口。而冬天下雪后,看小朋友们抱着一块大塑料滑板在斜坡上玩滑雪,小脸蛋红红的,真是觉得其乐无穷。最妙的是一个夏天的早上,宿舍邻居家8岁的小男孩安得列带我潜伏在林子深处看小动物,我以为是松鼠。可是我们最后看到的是一只在草丛里一闪而过的黄色皮毛的小动物,安得列告诉我,这是给我的惊喜:那是他独家发现的小狐狸。狐狸显然并不是城市森林中常见的物种,这也说明莫斯科的生态绿化的程度已相当高了。
二、废品回收
注意到莫斯科的废品回收,是由于超市入口旁一台奇怪的机器。那是一台一人多高的机器,方方正正,我开始还以为是自动提款机。它所按收的废瓶种类只有两种:1000ml容积以内的塑料瓶和易拉罐。投瓶区是上方的大一点的圆口,感应式,用瓶轻轻一碰即开门。瓶放入后,即自动接入并扫描条形码,如果可以接收。就由下方的小方形口吐出硬币,不可接收时再把瓶送出。这种机器在莫斯科投放了很多台,地铁口、超市门口、街道上都可以见到。最初废瓶回收价格是10~30戈比,几个月后涨到20~40戈比。我曾在一个环保技术博览会上见到过这种机器,售价4万欧元。从其售价的昂贵也可看出莫斯科市政当局对环保的重视。
在莫斯科市我也遇到过专门的拾荒者。他们的主要捡拾物也是瓶瓶罐罐,但并不把它们送到废瓶回收机。废瓶回收机并不回收所有的废瓶,其运行也不十分稳定,破损、条码不清的都收不进去,机器的故障率也比较高。而最主要的原因则在于收价相对较低。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除非居民的环保理念达到一定程度,否则并不能实现回收的目的。50戈比以内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不到2角钱,几乎与国内的废品回收价格相当,而众所周知,莫斯科的物价水平是国内的3倍以上。回收的价格对大多数的莫斯科人来说都太低了,以至回收机旁的垃圾筒里时常会有可以被这台机器回收的瓶子随意扔在里面,很多人不屑干拿这点小钱。而路边经常会齐整地放置着莫斯科人丢弃的饮料瓶、啤酒罐,等待清洁工人清理。拾荒者们都把废品送到莫斯科郊外专业的废品回收厂,一次的来回行程大概需要几个小时,但回报却要高出几倍。
莫斯科市对废弃物处理有专门的法律,甚至包括一些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废弃物,如家用电器、家用汽车等的报废处理。这些物品是不可以随意丢弃到普通的垃圾箱里的,莫斯科有专门成立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的工厂。但居民抱怨说他们并不是免费服务的,运输和处理费用都要居民自己掏腰包。汽车处理更是如此,即使是完全报废的汽车,卖给个人也可以获得一小笔回款,而送到专门的处理废旧汽车的工厂却要自己出运费和处理费。这使得这部分法律形同虚设。一位市民在向垃圾箱丢弃废冰箱时遭到小区清洁工人的抵制,他的做法是趁附近另一个小区的清洁工人不在时,把它扔到那个小区的垃圾箱。这中间的主要问题是处理经费的不足和处理能力的低下。
三、其它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了萎缩状态。当《京都议定书》核定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时,世界看到的是惊人的数字,即俄罗斯由于经济的倒退,即使考虑到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发展,到2012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不可能超过1990年的排放水平。俄罗斯在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重工业发展而造
成的严重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因此,其它莫斯科市民比较关心的环保问题一般都与自身感受有关,如空气质量问题、家庭化学气体污染、噪声问题等。
我看到的报纸上的最耸人听闻的标题是:《呼吸?不呼吸?》。那是一起居民投诉住处附近的一个生产陈列架、柜台、招牌的小工厂,由于原材料中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塑料、粘胶等散发的化学气味所引起的不满。厂长对投诉做出了正式回应公文:工厂确实经常有污染性的废弃物,但对它们都是遵照规章制度处理的。这个偶发事件很快就平息了,因为难闻的气味几天以后即消散了。
关于噪声的投诉也很常见,噪声污染是莫斯科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有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莫斯科近四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噪声污染区域,其主要污染源是建筑业噪声,这与莫斯科的管理制度有关。建筑单位只要拿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即被允许昼夜赶工。在个案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居民投诉后,管理局向投诉者书面回复:已向噪声污染源出具书面命令,特定时间内禁止某些生产过程以避免噪声。但投诉者抱怨说:噪声污染仍在进行。当然,工程完工后噪声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行政让居民毫无办法。
此外,莫斯科的居民还热衷于进行住宅的环保检测。通常检测内容包括:有害气体成份的化学分析、空气中的有机污染气体、重金属成份等的化学分析、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等的微生物学分析、噪声变化水平检测和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检测等。全套检测费用(2007年数据)为6000~10000卢布,约合人民币3000元左右,也可以单独预定某种检测,费用由2000~5000卢布不等。这种检测可以帮人们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污染源在自己生活中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水平,如个人住宅中有无有害气体、微生物,电磁辐射、放射性水平如何,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生活中的环保建议,如家具如何正确摆放以防止电磁辐射、纠正会产生有害气体的生活习惯等等。检测统计数据显示,莫斯科居民家庭最常见的污染为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影响,其次为会引起鼻炎、咳嗽等症状的霉菌污染。对自己的住宅做了全套环保检测的莫斯科居民谢尔盖说:很幸运,检测表明我的房子里没有任何有害物质,但我并不认为这个钱白花了。现在我已经弄清楚了,我的住宅环境从环保角度讲是清洁的。
不知道是否与俄罗斯人喜欢怀旧有关,莫斯科的老人们大都抱怨环境大不如前,树越来越少,汽车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差……确实,莫斯科的环境质量由于俄罗斯整体环境质量管理水平的落后,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仍然羡慕莫斯科人的生活环境,好的生态环境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质量,更自然、有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