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源知音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源知音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和公开出版的刊物比起来,企业内刊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形式,在社会大众心目中,它的地位和影响近乎边缘化,无缘得见甚至闻所未闻,但在企业内部,企业内刊却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员工可以从这里了解国情和厂况,管理者获得生产信息,决策者掌握全局动态,文艺爱好者有了版面抒发感情和发挥才艺――可以说,企业内刊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也是企业形象的集中展示。

《时代风采》杂志作为云南省总工会主办的、为我省职工群众文化建设服务的刊物,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企业精神风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新辟“企业文化广场”栏目,重点介绍我省蓬勃发展的企业内刊。

本期特别推介的《东源知音》,刚于今年6月荣获“中国百佳优秀企业内刊”荣誉称号,主编孙瑞滇也获“2005中国百名杰出文化功勋人物”,在此一并祝贺。

说说心里话

孙瑞滇

《东源知音》创刊已四年多了,四年多的艰辛历程,伴随着东源集团改革改制、发展壮大的成长步伐,送走了一个个寒冬酷暑,迎来了一次次明媚春光;在编排总第51期之际,捧回了“中国百佳优秀企业内刊”的荣誉称号。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

《东源知音》之所以能在企业文化建设史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并成为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的一份企业内刊,首先是办刊宗旨的定位准确、实在,并符合企业发展的现实。作为一份综合性月刊,在企业历经三十年的艰苦创业、尤其是经历了“九五”时期的二次创业并初步实现了多产业综合发展的格局之后,后所矿区这片热土为《东源知音》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精神文明、做知心朋友、树东源品牌、树企业文化”这2c字方针,把《东源知音》的办刊目的和服务对象诠释得清楚明白。

其次是通过四年多的努力,《东源知音》有了一支实力雄厚的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既是企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又是企业文化品牌的铸造者。他们辛勤工作,努力学习,积累生活,然后挤出宝贵的休息时间进行业余创作。看身边人、写身边事、抒胸中情,情真意实,可读性强,职工爱看。

第三是有一个好的工作班子,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真情奉献,为读者、作者与编者之间搭建起友谊和沟通的桥梁,《东源知音》因此与读者、作者之间形成互为提携的平台,也因此而与企业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互动双赢的局面。

第四是离不开企业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集团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他们为《东源知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经济支撑。

上述四点体会,是我的深切感受。如果这些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强,那么,《东源知音》就会越办越好。

锁定东源建文化 情系知音写文章

王 鹏

我199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后所煤矿工会工作,孙瑞滇老师时任工会副主席,在参与工会的大量活动中,我得以亲身体验并触摸到了云南东源实业集团在从传统的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过程中的文化演变过程,感受到了东源员工那种从迷惘到清醒。从回避到参与企业改革的心理变迁过程,并由此萌发了创办一份企业内刊的念头,希望以此来记录这个充满生机的新生企业的发展历程,不料这种想法却早已在当时的工会主席高庆欢和副主席孙瑞滇两位工会前辈的酝酿之中。于是在高庆欢主席的支持下,经过短暂的筹备,孙瑞滇老师带领我开始了《东源知音》的办刊历程。

《东源知音》独特的文化风格,也许可以用“专、活、稳”三个字来形容。

一、专

孙瑞滇老师之“专”,是“专一”的“专”,也是“专家”的“专”,专得可爱,专得固执。孙瑞滇老师曾担任过后所煤矿子弟学校的教导主任,后又担任后所煤矿教育科科长,在文章写作方面具有很深的功底,堪称“大内高手”(对企业内部文化宣传工作者的一种称呼)。文人墨客的秉性,使其对工作有一种强烈的执着和近乎疯狂的热情。《东源知音》初创,编辑部仅有他和我两人,按照每月一期的规划,我们两人分别负责组稿、校对、印刷、排版和装订等流程。由于条件不够,资金短缺,我们当时就靠一台电脑、一台彩色打印机和一台复印机完成每期6―8万字、彩色喷墨封面、200余份的杂志发行,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为了赶时间尽快将文稿完成,我们常常加班加点至深夜、我虽是单身且年轻力壮,但几个月下来已经吃不消了,但孙瑞滇老师即使常常熬夜双眼通红、步子发虚,50多岁的他只要一接到稿件就兴奋得像一个小伙子,忙着修改稿件而忘记了几天没有睡好觉。

《东源知音》内刊是没有编辑费的,而且稿费也仅有5元每篇和10元每篇两个标准,200余份的杂志每年费用不超过5万元,也许这是那时国内成本最低的一份企业内刊了。

二、活

“创办一份杂志就像寻找一个老婆,经营一份杂志就像捧红一个情人。找老婆你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个什么样性格的女人,这是杂志的定位问题;而要捧红情人你得投入极大的爱心,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但是却不一定能成功,所以运作时你就必须灵活。”

为了保证《东源知音》有充足的稿源,杂志创刊之初成立了一个工会工作信息站,并拥有了首批28人的信息员队伍。杂志稿件有了稳定的来源,但是由于很多信息员并不常写稿,文笔水平有限,限制了稿件的质量。鉴于此,孙瑞滇老师只有花费大量时间帮助修改稿件,尽量争取将文章都发表在杂志上,而信息员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后,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动笔更勤,文章质量得到逐步提高。与此同时,《东源知音》又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信息员评选和信息员队伍补充,使信息员队伍得到稳步扩大。另一方面,杂志通过与单位科室和各二级单位出专栏,紧密结合企业各种专题、专项活动出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文章,丰富了杂志内容,使杂志信息向广度和深度不断攀升,凸现出了《东源知音》作为一份企业内刊的职能本色。而后来由于杂志的广泛影响,企业外部人员的大量来稿,又使东源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延伸。

三、稳

准确把握宣传导向,客观分析文章思想,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理性的办企业内刊。企业内刊作为企业打造自身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扮演着沟通内外上下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员工了解自己的企业,不断认识和提高自身的价值。因此企业内刊的定位如果出现偏差,就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影响人们对企业形象的认识。因此在后来杂志栏目的设计、文章的筛选等方面都严格把关,力争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以把杂志办成企业广大领导干部和员工群众案头书刊为目标而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东源知音》不是领导论坛,不是专家言论,也不是企业简讯、员工天地。更不是培训读本。它不是东北的大杂烩,不是四川的麻辣火锅,也不是云南的大滇园,它看起来更像一桌满汉全席。因为是工会主办的刊物缘故,其桥梁和纽带的功能,员工的知心朋友的特色自然就更浓一些,正是因为贴近职工和群众,才成就了今日的《东源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