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心理专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出问题,往往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心理。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我们的孩子应该如

>> 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心态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学生健康心态和心理发展的培养 培养中学生积极健康心态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 浅析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快乐心态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心态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态的培养 学生写作心态的培养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尽责心态 浅谈心态对健康的影响 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研究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养 高校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 漫谈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浅谈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浅谈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心理专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出问题,往往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心理。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成长?教育学者张振鹏认为:教育孩子,不仅仅要让他获得知识,更多的还是让他获得心灵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阳光健康的孩子,阳光代表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结合在一起的,阳光健康的孩子就是身心健康的孩子。

一、“听话”不是判断好学生的标准

“听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从不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听话”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孩子。我们身边很多按照“听话”标准带出来的学生,他们温顺乖巧,让家长省心,但是他们不能自主,盲从、怯懦、谨小慎微。由此可见,“听话”的结果上弊大于利。

心理专家指出,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的缺陷。因此,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上不健康的,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太过顺从,听话的孩子往往压抑了太多的内心需求。这种压抑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在压抑和沉默中爆发,某一天遇到导火索,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二是在长期的压抑中丧失了个性,只知道逆来顺受,彻底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任人摆布的行尸走肉。不过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天下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听话”不等于好孩子,“不听话”也不等于坏孩子。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讲理,而不应该要求孩子一味地听话。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获得身体和意志上的自由的权力。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要求学生言听计从。过于听话,就等于盲从,学生将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独立的思考,今天被父母主宰,明天被别人主宰,永远都不能做好最好的自己。

我们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创新、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听话”是明显落后与时代精神的。许多父母之所以要求孩子“听话”,我们认为,其根源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奴性”思想。“奴性”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糟粕。拥有“奴性”思想,不能独立自主、没有自由意志,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怎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建议新时代的父母们,不能只教育孩子听话、敬重老师,更应该教育孩子相信真理,崇尚科学,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大胆地怀疑,懂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道理。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没完没了地怀疑才是缺点,只有敢于怀疑,“不听话”才能减少盲从。笛卡儿说:怀疑就是方法。而法拉第认为:在学术上不应盲从大师,应当重事不重人,真理应当是首要目标。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惑而开始的飞跃。怀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是怀疑的影子。当然额,这其中,还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思考和比较,在辨别与筛选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犯了错误或遭遇失败时,有自我防御、自我推卸责任的本能,如果父母不及时进行教育,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不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是把自己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混为一谈,孩子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正好体验了心理学上的“融合效应”。

“融合效应”是指个人遭遇失败后,不愿意承担由失败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是把自己在失败中应负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心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失败的人相提并论,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现实中,这种现象是很多的,具有“融合效应”的孩子喜欢这样说:“老师的讲课水平太差了,他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害我考这么少的分数”、“又不是我一个没及格,我们班有好多同学都没及格,有的还没我分数高呢”。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融合效应”之所以发生在孩子身上,是因为他们能够找到“合理化的理由”来“骗”自己,这样孩子就感到心安理得。,“融合效应”的发生,或者是孩子推卸责任,这些都是责任感的缺失。孩子缺乏责任感对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社会中,都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喜欢推卸责任的人相处。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避免“融合效应”的发生。

责任,不管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都极为重要,著名大学生洪战辉说:“有多大责任,做多大事情。”著名企业家牛根生说:“注册是身份证,品牌是通行证,责任是生死证。”“责任到山山变绿,责任到水水长流,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还有人说:“企业就像是一个城堡,员工的责任心就是这个城堡的防火墙,许多城堡轰然崩塌不是因为敌人的进攻,而是防火墙没有有效建立起来。”

可见,责任感是多么的重要。孩子要没有责任感,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但现实中的很多孩子,都缺乏责任心,做错事情不仅不知道主动认错,还到处推卸责任,父母也是抱怨连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错误都是历练和学习的机会,在错误中,孩子得以学习到如何解决问题、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唯恐孩子出现错误。一旦出现,就对错误退避三舍。更可怕的是,他们把引起错误的原因推到“杂物”、“桌子”|“玩具”、“地板”等物件上。这又给孩子传递了一个极坏的信息: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自己不必为这个错误负责任。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出错以后,孩子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或别的物件上。他们长大后凡事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遇挫便会怨天尤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里斯基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要让他们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能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还要给孩子学习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比如,他可以通过帮助邻居、朋友以及社会上的人,体会社会责任感。

三、能耐比能力更重要

“能耐”字典上解释为“本事”;“技能”,多用于口语。用作褒义时是表扬他人,说明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很厉害;用作贬义时是讽刺他人,表示说反话。

从字面上来看,“能耐”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能,一个是耐。“能”是指水平、本领、技能;“耐”是指受得住,经得起,如耐得寂寞、受得挫折等。“能”与“耐”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有“能”无“耐”,就不够扎实、稳妥;有“耐”无“能”,效率、质量就无从谈起。在某种意义上,“耐”比“能”甚至更为重要。在此,父母的一大使命就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耐”,“能”只是一部分,顶多占一半,两者都得注重,我们的孩子才会真正成为一个有能耐的人。“能”属于智商范畴,“耐”是情商范畴。当今人们普遍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能彼此相辅相成,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比如孩子的学习,很多父母都关心孩子的成绩,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儿童专家研究发现,一个孩子成绩的提升,与他能不能耐得住寂寞有很大关系。静得下心来,凝神思考,成绩自然会优秀;耐不住寂寞,整日无所事事,成绩自然不会理想。

罗素曾说:“一个小孩就像一株植物一样,让他不受干扰、在用一块土地上生长时,才发育得好。大多的旅行,太多的形形的感觉印象,对青少年并没有好处,会使得他们长大以后缺乏忍受寂寞生活的能力,而唯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创造。某些美好的事物只有在伴以一定程度的单调时才有可能获得。”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电视、游戏,充满了诱惑,占用孩子的很多时间。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成绩就在哪里。孩子应当有良好的素质,但是经不住诱惑,耐不住修炼的寂寞,将来就难于成就一番事业。苏轼邮局名言: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耐得寂寞。昙花正是有那数十年的寂寞等待,才有哪一夕的惊人灿烂;煤炭正是有那亿万年的寂寞沉积,才有那轰轰烈烈的燃烧。“台上三分钟”的精彩永远离不开“台下十年功”的艰辛。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之后,有人问他是如何从一个乡下木匠成为一代国华名师的,老人回答:“作画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百事可做。”生活告诉我们,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耐得挫折。一方面是让孩子明白,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选择了退缩,选择了放弃,那就与胜利的终点无缘了;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意见不合,遭人误解,没得认可,这时,要能忍耐,知道自己的位置,好好做事,寻找适当的时机,发挥自己的本领,这才能成为一个让人信服的有“能耐”的人。

耐得煎熬。近年来,流行一句话,伟大是“熬”出来的。当今社会,有人感到“怀才不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耐心与恒心,不能善始善终地做事。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做个“有心人”,多看,多学,多思。其次要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耐心探求,积累工作经验,丰富工作阅历。如此这般,才能得到受益终身的经验与能力。

真正的能耐,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要在增强“耐”的基本功上下功夫,在“耐”中积聚力量,在“耐”中成长进步。

四、拥有包容心,懂得自省

子贡曾经向老师孔子请教:“在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用来作为终身遵守的行为法则呢?”面对学生的这个问题,孔子给出的答案是“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宽恕、原谅。

孔子为什么会这么看重“恕”呢?原因就是,宽恕、原谅是人际交往中的剂,也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让他懂得原谅他人,是培养孩子宽广心胸的必要条件。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误解乃至纠葛,如果心里装着“仇恨袋“便会寻机会报复对方,于是对方也会挖空心思加害我们,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仇恨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最终导致两败俱伤。这就是“海格力斯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其实就是告诉人们要心胸豁达,懂得包容别人的过失。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放下仇恨,仇恨就会消解。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也遵循回声原理,正如佛家所言,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我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决定人际关系的好坏。孩子一旦学会善待他人,就学会了宽容他人,自己的所遭所遇就变好了。

教育孩子懂得包容,有一点很重要,得以父母自身做起,让自己具有宽容之心,并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注意宽以待人,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充满宽容的家庭氛围。言教胜于身教,父母做到了,孩子自然就会受到感染,学会了宽容。

宽广的心胸,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胸宽广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接纳新事物,学习新东西。一个具有宽广心胸的孩子,不会只拘泥于自己眼前的一点点事情,他会去探索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而且,心胸宽广的孩子也不会只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一点小进步,他会有更加远大的志向。

宽容心还能够使孩子性格开朗,充满阳光。孩子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如果孩子不能放下这些烦心事,总是想着他们,那么他就不会快乐,甚至会变得总是抱怨,经常乱发脾气,做事爱走极端。而如果孩子学会了宽容,他就懂得宽容别人,同时也能够放下那些烦恼的事情,脸上会经常露出笑容,他就会变得乐观、稳重。教育专家指出:“当一个错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的时候,发再大的脾气,也是于事无补,而且,愤怒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错误。孩子的情绪和心境好坏与否是会影响未来的。”

高尔基说:“反省说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意大利诗人布朗宁说:“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佛学典籍《坛经》有这样一首诗:“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人要常常自省,养成自省的习惯,才能使自己的心如经常拂拭的明镜一样明亮。自省说人类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自古以来,每个成功的人士,必然是懂得自省的人。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省能力,让他懂得时时自省,养成自省的习惯。

当一个人不晓得自己原来是什么样时,就只会顺其自然。但在照过镜子,知道自己说什么样以后,那么一有非自身的改变便立刻发觉,而且这个觉识出现后说不可逆转的,已经知道便无法再假装不知道,他会在镜子前面一直看。可见,一个人拥有自知是非常重要的。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内省式思考的生命说没有意义的,柏拉图更进一步说,做人当内省,没有内省能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让经常反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才能有所感、有所悟,进而全面认识自我,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汪玉明.论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2010

[2]腾刚.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M]东方出版社,2008

[3]杨东红.帮孩子修炼强大的内心[M].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方辉叶.注重学生心理培养承受挫折能力. [J]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