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释儒的镜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释儒的镜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古铜镜,除了见证过盗镜者的嘴脸和护镜者的精心,更多的,还是几千年积攒下来的晨钟暮鼓般的时光。

敦煌博物馆2008年8月24日报案丢失的“位至三公”铜镜,1983年出土于敦煌市佛爷庙墓群,铜镜中区双线格内为直行铭文,上为“位至”,下为“三公”。铜镜直径11厘米,却只有薄薄的0.3厘米,魏晋作为铜镜历史上辉煌朝代之一,这面铜镜除了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外,其历史价值也不可估量。因此甫一丢失,便在社会上,尤其是历史界和收藏界掀起了一阵大波。

镜,汉代常以其作为礼乐之用。为王公贵族专属用品。1975年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墓葬和1976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墓葬,各出土了一面铜镜,这两处墓葬均属齐家文化,这两面铜镜的出土,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至少在4000多年前就已出现,这也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两面铜镜。中国古代铜镜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以至流落民间作为女子梳妆之物,已无从考证,但镜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见证者之一,早已有之。敦煌博物馆丢失的“位至三公”铜镜,即为魏晋时期之礼器,距今1700多年。

中国古代认为,镜因其“毋藏私”的特性,古来有辟邪、镇宅之用。以致镜(尤其是铜镜)在一段时期内是一个类似于西方巫术魔法中占卜水晶球之类的神器。中土道教在初生时期即有“八卦聚阳,镜照妖魔”之说。东晋道教始祖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曾提及,万物成精,成妖,乃至成魔,可以在人间任意变化外表,但在镜中他们无法变形,可令一切妖魔现形。因此,镜在道教“降妖伏魔”的过程中多作为重要的法器存在。后世信教者多将平镜甚至凸镜镶于八卦中心,以增强其“化煞”之用。此物在中国的风水学中一直沿用至今,即便如此,但有时也不一定好用,《红楼梦》中“风月宝鉴”这面极品照妖镜作为道家神器,在贾府不但没驱走妖,还照死了春心荡漾的贾瑞。

佛教的镜,多数还是指人之“心镜”,如六祖慧能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为法器的佛家铜镜被称为“业镜”,《资持记下三之四》曰:“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为冥界辨善恶之人所用。《十王经》中又称其为“净玻璃镜”。现代法事渐少,法器更为罕见,存世之业镜,相传大多在我国北方,辽宁锦州辽代古塔上的铜镜历经风雨,本相早已模糊殆尽,经导游人员指点尚可发现,其貌已与锈铜盘类似。

在儒家眼里,镜因圆润通透,与传统的儒家“君子论”不谋而合。古代君王臣子,多以温文儒雅、开朗正直为美,因此在历代皇室权臣手中眼里,镜有着极其深刻的含义。唐太宗悼魏征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镜鉴”一词,由此而发。

三国魏晋时期,吴地社会太平,从而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铜镜作品。甘肃敦煌博物馆丢失的国家一级文物“位至三公”铜镜,就属于此时期的作品。

现代之镜,早已没有了过去的含义,镜在当代对于历史的接连作用除研究之外,就是在收藏过程中不断地出现价值攀升。2000年至今,古铜镜在中国古玩市场上拍卖价格最贵已逾数十万,少有超过百万的藏品出现,但许多藏家对其一致认定“升值空间极大”。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礼仪小姐不慎摔碎的一面“孤品无价”的战国青铜镜。持有人陈凤九曾在媒体上宣称此镜卖价“至少百万美元”,虽有专家对此镜究竟价值几何提出过质疑,但毫无疑问,这次意外却让国内铜镜爱好者看到了自己藏品的价值。进而间接地促进了收藏品铜镜的价格升温。这次敦煌博物馆铜镜失窃,也会引起收藏品市场对铜镜价格的再一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