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尚桥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尚桥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和尚桥可不是能够轻易架起来的。

在猴年马月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件人们不能轻易忘掉的事情,经过口头和非口头的演义,使这个地方的地名孕育了文化的内涵。为了挖掘和整理民间文化资源,我受组织委派,前去进行了一次文化采风活动,需汇报的内容记录如下。

那时,这里处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承受不到皇恩浩荡的恩惠,也很少受到强门豪宅的盘剥与欺压,都是些老实巴交的乡邻乡亲,恪守着祖传的遗风打发岁月。人丁没有足够的多,三五十人一村,或者更少,男耕女织,虽不富有,倒也落得个逍遥自在。

村里有一个叫做王小的孩子,他和任何时代的儿童一样,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多彩时光。他实指望着能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无忧无虑地长到能够撑起一方天地,去过成人的生活,再往下传承他的火种。

可是,上天偏偏在他浮想联翩的时候,没有给他一个万花筒,而是给了他一个灭顶之灾,他难以承受,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身强力壮的父亲撒手而去。几岁的王小哭天无泪呀,孩子虽说苦点,毕竟,他上头还有一层天,母亲对他守护有加。而真正苦命的人则是他的母亲,一位不足三十岁的女人,去面对凄风苦雨的煎熬,其中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这样,孤儿寡母雪上加霜的日子便急不可待铺天盖地地降临到王小母子面前。现代人很不屑的三纲五常的说教,那时可是如模具一样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让王家母亲携子改嫁,拴着日头也说不下来呀,守节是王小母亲的惟一选择。

一位如花似玉,血脉旺盛的女子,很难泯灭她的天性,缺少了应有的和滋润,说不定就会疯长成路边的野草,或者返还成原生的自然状态里去,那就成为了没有章法的野性蔓生了。每当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那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拦路虎,便不请自到地来到了王小母亲的面前,这时,她往往是以泪洗面,把那团欲望的火焰熄灭在心头。

村西面有一条常年奔腾不息的小河,像一根瓜藤一样润泽着村里的生灵,再往西不远便是玉秀山了。山不高,有座庙,庙不大,神不少,而侍候神灵的和尚倒是少之又少,仅此一位而已。这一切可能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有关,不过,方圆左近的村民供养着一位和尚,让他专心为神灵服务,从而保佑这一方天地的平安,这倒是绰绰有余的。和尚隔三差五地出来走动走动,化点缘,然后是青灯黄卷的日子倒也乐此不疲。

进庙降香,许愿还愿,这是当时人家不可或缺的事情。王小的母亲守着这根独苗,千万不能再出事了,为了王小的长命百岁和洪福滔天,母亲三番五次地带他到庙里去磕头许愿。

每当焚香许愿完毕,坚守职位的和尚,无论对神灵还是大小施主一概是:阿弥陀佛――。这顺理成章的程序,虽说没有什么不妥,但王小的母亲还是发现了非同寻常的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和尚那似睁非睁的眼神里,所射出欲念未净的冷光,多少使她的脊背上激出一些寒气来。

对,顺藤摸瓜,事情的发展正如您所预料的那样水到渠成。

一年两年,十年八年就这样过去了,那些是是非非的恩怨能瞒哄一时,但瞒哄不了长久,能瞒哄一人,瞒哄不了众人。十几岁的王小除了听到些流言蜚语外,也曾发现了某些端倪,比如,别的孩子吃不到给神的供品,他能够吃到,家里不肯定什么时候多了半袋米,或者其它食物,这些来源不明的东西,总会散发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香味。凭着王小机灵的头脑,有些事情他心里是有数的,但王小是个孝子,确切地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即使在这大是大非面前,也没有扯掉母亲面前的遮羞布,还是一如既往尊奉百事孝为先的礼仪,义无返顾地孝敬着他的老娘。

王小是一个很能干的后生,在他成年之后,家庭的日子过得相当的殷实了。这样的人家很受别人的待见,那就有优厚的娶妻生子的条件,说话不及就到了家大业大的地步了。

王小的母亲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青春的激情早已过去,但是,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以及几十年的旧情瓜葛,还不时地在生活中重现。

王小偶然在母亲的窗前听道:这天寒地冻的,河里都结了冰,以后就不要来回跑了,你看你脚冻得像雪疙瘩一样,抻过来,我给你暖暖。

按王小母亲这样的年龄来讲,决非是一般的逢场作戏,而是多年恩爱感情的流露。这王小听在耳里,记在心头,思忖良久,从对母亲孝的角度出发,决定要在河上架座桥。

桥架好了,王小的母亲不再怀冰求爱了;同时,河两岸的行人也方便了,真是善莫大于此也,王小的架桥筑路行为受到乡邻的一再旌表。

可是,好景不长,王小的母亲便驾鹤西去了,也可能是为此事高兴得过了头,忙着去给王小的父亲表功一样,谁知道这一去便没有了回还。

王小为娘办了丧事,又守孝三年,同时,一个思虑已久的运筹方案业已筹划停当。

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里,他提刀进庙,把该做的事情做得干净利索滴水不漏。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幽灵一样的身影来往在这条山间小道上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便有了“修桥为母报恩,杀人为父报仇”的说法,这已成为和尚桥一带别具特色的广告词了。

走在熙熙攘攘的和尚桥集贸市场,不时会听道这执地有声近似豪言壮语的说法涌入耳鼓,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问了好多人,他们往往只笑不答,看来这近似玄妙的说法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若干年过去后,现在不管和尚桥是否存在,它在一代代人的心目中再也不会“倒塌”掉了。